骨折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58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骨折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钳,包括相互铰接的钳体Ⅰ和钳体Ⅱ,钳体Ⅰ和钳体Ⅱ的钳口上设有连通其内侧与外侧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能沿通孔轴向移动并与钳口配合夹持断骨的夹持块,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钳,当断骨复位完成,需要插入钢板对断骨进行固定时,可将夹持块向钳口外侧移动,从而让出一定空间,使钢板能够顺利插入至断骨位置,从而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骨折复位钳。 骨折复位钳

【背景技术】
[0002] 骨折后一般需采用持骨钳将断骨进行复位,并通过钢板、螺钉等进行固定。常用的 复位钳,主要由X型的两个钳臂铰接而成,前端作为钳夹,后端作为把手,骨折后,断开的两 段断骨,由于在肌肉的拉扯牵引下,会出现交错,在对断骨进行复位时,需使用复位钳夹持 两段断骨,并由医务人员将两段端骨拉开至复位位置并用钢板固定,而目前在断骨位置插 入钢板时,通常需要取下复位钳或者将复位钳松开后将钢板从钳口处插入至断骨位置,然 而这种操作方式在固定钢板时,断骨由于失去复位钳的固定,容易再次恢复至原来的错位 状态,给医生带来了工作的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0003]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能无需松开或者取下复位钳即可方便的将钢板 插入至断骨位置的复位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松开或者 取下复位钳即可方便的将钢板插入至断骨位置的复位钳。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复位钳,包括相互铰接的钳体I和钳体II,钳体I的钳口和钳体II 的钳口上设有连通其内侧与外侧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能沿通孔轴向移动并与钳口配合夹持 断骨的夹持块;
[0006]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调节夹持块沿通孔轴向移动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 于夹持块后端面的螺杆和与螺杆配合进行螺旋传动的旋紧螺母;
[0007]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板和压缩弹簧,固定板固定于钳口外侧并将通 孔覆盖且固定板上设有与通孔同轴的过孔,螺杆穿过该过孔与旋紧螺母固定连接,压缩弹 簧设于通孔内并弹顶于固定板与夹持块之间;
[0008]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阶梯孔,阶梯孔外端的孔径大于内端孔径,滑块上设有与阶梯 孔相配合的阶梯台;
[0009] 进一步,所述钳体I和钳体II均包括夹持部和钳臂,钳臂上端面固定设有连接螺 钉并通过该连接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夹持部下端;
[0010] 进一步,所述钳体I上固定设有棘轮且该棘轮与钳体I的铰轴同轴设置,钳体II 上设有与棘轮相配合的棘爪;
[0011] 进一步,所述夹持块内端面为能与钳口内侧面平滑过渡的曲面,夹持块的阶梯台 顶靠于阶梯孔的阶梯面时,夹持块内端面为与钳口内侧面平滑过渡的曲面;
[0012] 进一步,所述旋紧螺母为羊角螺母。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复位钳,钳口上设有连通其内侧与外侧 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能沿通孔轴向移动并与钳口配合夹持断骨的夹持块,当医务人员需要 对断骨进行复位时,可将夹持块内端面移动与钳口内侧面平齐,使其与钳口内侧面一起对 断骨进行夹持,从而能有效增加复位钳与断骨的接触面积,保证复位钳夹持的可靠性,同时 又能减小复位钳对断骨表面的损伤;另一方面,当断骨复位完成,需要插入钢板对断骨进 行固定时,可将夹持块向钳口外侧移动,从而让出一定空间,使钢板能够顺利插入至断骨位 置,此时,断骨依然受到复位钳钳口的固定,能有效避免断骨在固定钢板过程中恢复到错位 状态,从而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钳体I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钳体I 6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的骨折复位钳,包括相互铰接的钳体I 6和 钳体II 3,钳体I 6的钳口和钳体II 3的钳口上均设有连通其内侧与外侧的通孔,本文所述 的"钳口"指钳体I 6和钳体II 3上直接接触断骨的表面,"内侧"指朝向断骨一侧,相反侧 为"外侧",通孔内设有能沿通孔轴向移动并与钳口配合夹持断骨的夹持块4,如图3所示, 夹持块4与通孔滑动配合,并通过螺旋传动机构进行轴向滑动。
[0019] 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折复位钳还包括用于调节夹持块4沿通孔轴向移动的调节机 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夹持块4后端面的螺杆2和与螺杆2配合进行螺旋传动的旋紧螺 母1,该螺旋传动机构能够精确的调节夹持块4相对于钳口的滑动,当医务人员需要对断骨 进行复位时,可旋转旋紧螺母1,使夹持块4向钳口内侧移动,使之与钳口一同夹持断骨,当 复位完成后,可反向旋转旋紧螺母1,使夹持块4向钳口外侧移动,进而让出一定空间,便于 医务人员插入钢板固定断骨。
[0020]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板9和压缩弹簧,固定板9固定于钳口外侧 并将通孔覆盖且固定板9上设有与通孔同轴的过孔,螺杆2穿过该过孔与旋紧螺母1固定 连接,压缩弹簧设于通孔内并弹顶于固定板9与夹持块4之间,当医务人员松开旋紧螺母1 时,压缩弹黃能够推动夹持块4向谢口内侧滑动;
[0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阶梯孔,阶梯孔外端的孔径大于内端孔径,滑块上设有与 阶梯孔相配合的阶梯台,夹持块4的阶梯台滑动至顶靠于阶梯孔小孔端面时,为夹持块4向 钳口内侧移动的极限位置,当夹持块4向钳口内侧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夹持块4内端面与钳 口形成平滑的曲面。
[0022] 本实施例中,所述钳体I 6和钳体II 3均包括夹持部5和钳臂7,钳臂7上端面固 定设有连接螺钉8并通过该连接螺钉8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夹持部5下端,当对断骨进行复 位完毕后,一般需要用钢板将断骨固定,此时,医务人员可拆下钳臂7,避免与钳臂7发生干 涉,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
[0023] 本实施例中,所述钳体I 6上固定设有棘轮且该棘轮与钳体I 6的铰轴同轴设置, 钳体II 3上设有与棘轮相配合的棘爪;(棘轮与棘爪在图中未示出),棘轮与棘爪使钳体 I 6与钳体II 3沿夹紧方向单向转动,医务人员将断骨加紧后,可不用紧握钳臂7,由于棘 轮棘爪的止逆功能,骨折复位钳将不会松脱,当需将骨折复位钳取下时,可扳动棘爪使其松 脱。
[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块4内端面为与钳口内侧面平滑过渡的曲面,夹持块4的阶 梯台顶靠于阶梯孔的阶梯面时,夹持块4内端面与钳口内侧面平衡过渡,以利于使夹持块4 内侧面与钳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平滑曲面,使复位钳对断骨的夹持更加可靠,同时能避免复 位钳对断骨的造成损伤。
[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紧螺母1为羊角螺母,羊角螺母上设有便于医务人员手动旋 转螺母的侧翼,采用羊角螺母作为旋紧螺母1能大大增强本骨折复位钳的便利性。
[0026]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钳体I和钳体II ;所述钳体I的钳 口和钳体II的钳口上均设有连通其内侧与外侧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能沿通孔轴向移动 并与钳口配合夹持断骨的夹持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夹持块沿通孔轴 向移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夹持块后端面的螺杆和与螺杆配合进行螺旋 传动的旋紧螺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板和压 缩弹簧;所述固定板固定于钳口外侧并将通孔覆盖且固定板上设有与通孔同轴的过孔;所 述螺杆穿过该过孔与旋紧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于通孔内并弹顶于固定板与夹持 块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外 端的孔径大于内端孔径;所述滑块上设有与阶梯孔相配合的阶梯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I和钳体II均包括夹持 部和钳臂;所述钳臂上端面固定设有连接螺钉并通过该连接螺钉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夹持部 下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I上固定设有棘轮且棘 轮与钳体I的铰轴同轴设置;所述钳体II上设有与所述棘轮相配合的棘爪。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内端面为与钳口内侧 面平滑过渡的曲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折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螺母为羊角螺母。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3873849SQ201420293799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马秋野, 韩雪松, 马奔, 刘振宇, 谢山林 申请人:杨利, 马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