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灸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97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灸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灸棒,其包括筒体、手柄,筒体的后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手柄的前端,筒体的前端扣合有筒盖,筒体设置有若干个通孔,筒体内套设有呈半圆筒状的用于承接艾灰的接灰件,接灰件的前端中央设置有转轴,筒盖的内侧中央设置有与转轴匹配的可转动的轴承,使接灰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筒盖,而筒盖扣接固定于筒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无论筒体转动至任何角度,接灰件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筒体的下半部,从而使接灰件可以承接艾条燃烧后掉下的艾灰,让艾灰不会通过筒体的通孔漏出,保证不影响治疗、且干净卫生。
【专利说明】一种温灸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灸棒。

【背景技术】
[0002]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艾灸所使用的器具包括温灸棒等。目前,温灸棒主要包括金属的筒体,筒体四周设置有小孔,施灸时,将艾条装入筒体内,再点燃艾条,最后将筒体盖好,即可置于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熨灸。但是,现有技术的温灸棒,在使用时,艾条燃烧后产生的艾灰,容易从筒体四周的小孔漏出,影响治疗,也不干净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艾灰不会漏出的温灸棒。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灸棒,包括筒体、手柄,所述筒体的后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手柄的前端,所述筒体的前端扣合有筒盖,所述筒体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筒体内套设有呈半圆筒状的用于承接艾灰的接灰件,所述接灰件的前端中央设置有转轴,所述筒盖的内侧中央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匹配的可转动的轴承,使所述接灰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筒盖,而所述筒盖扣接固定于所述筒体,使所述接灰件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所述筒体的下半部。
[0006]其中,所述接灰件的前端设置有圆形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圆形部的中央;所述接灰件的后端设置有凹槽。
[0007]其中,还包括用于装入艾条的内筒;所述内筒套设在所述手柄内,所述内筒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抓住艾条的弹性爪;所述内筒的后端设置有凸缘,且所述内筒的后部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固定于所述手柄,所述弹簧的后端抵住所述凸缘。
[0008]其中,所述手柄的外侧套设有塑胶套。
[000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时,无论筒体转动至任何角度,接灰件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筒体的下半部,从而使接灰件可以承接艾条燃烧后掉下的艾灰,让艾灰不会通过筒体的通孔漏出,保证不影响治疗、且干净卫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筒盖与接灰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灰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在图1?5中包括:
[0016]1-筒体,11-通孔,2-手柄,3-筒盖,31-轴承,4-接灰件,
41——转轴,42——圆形部,43——凹槽,5——内筒,51——弹性爪,52——凸缘,6——弹簧,7——塑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的温灸棒,包括筒体1、手柄2。筒体I的后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手柄2的前端,筒体I的前端扣合有筒盖3,筒体I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1,当艾条在筒体I内点燃时,热量可通过通孔11辐射出来,而筒体I优选为铜制成,使筒体I也可以被加热,当筒体I在人体皮肤表面滚动时,起到加热治疗效果。
[0019]其中,筒体I内套设有呈半圆筒状的用于承接艾灰的接灰件4,呈半圆筒状的接灰件4可以较好地承接艾灰。接灰件4的前端中央设置有转轴41,筒盖3的内侧中央设置有与转轴41匹配的可转动的轴承31,使接灰件4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筒盖3,而筒盖3扣接固定于筒体1,使接灰件4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筒体I的下半部,因为当筒体I转动时,筒盖3由于固定扣合于筒体I而随着筒体I转动,但接灰件4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筒体I的下半部。因此,无论筒体I转动至任何角度,接灰件4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筒体I的下半部,从而使接灰件4可以承接艾条燃烧后掉下的艾灰,让艾灰不会通过筒体I的通孔11漏出,保证不影响治疗、且干净卫生。
[0020]其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装入艾条的内筒5 ;内筒5套设在手柄2内,内筒5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抓住艾条的弹性爪51 ;内筒5的后端设置有凸缘52,且内筒5的后部外侧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前端固定于手柄2,弹簧6的后端抵住凸缘52。艾条可以从内筒5的后端装入,并向前推,使艾条凸出于弹性爪51而位于筒体I内;在自由状态下,弹性爪51位于手柄2的前部内,由于手柄2的限制,使弹性爪51收缩而抓住艾条,让艾条不会松动;当艾条需要调节往前的长度时,可通过往前推动内筒5,使弹簧6压缩,且弹性爪51伸入筒体I内而释放,此时,可以拉出艾条而调节长度;待调节完毕后,松开内筒5,内筒5在弹簧6的回复力下恢复自由状态,使弹性爪51缩回手柄2内而重新抓住艾条。因此,上述结构,调节艾条的长度方便、快捷。
[0021]在本实施例中,接灰件4的前端设置有圆形部42,转轴41位于圆形部42的中央,接灰件4的后端设置有凹槽43,艾条可以通过凹槽43伸入筒体I内,使接灰件4不会影响艾条伸入筒体I内,而接灰件4优选较重的钢制成。其中,手柄2的外侧套设有塑胶套7,以便于隔热。
[00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要从内筒5装入艾条,并使艾条前端部分伸入筒体I内;然后,点燃艾条,再将筒盖3扣合好,并使接灰件4套设于筒体I内;本实用新型即可置于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滚动筒体1,进行熨灸。而无论筒体I转动至任何角度,接灰件4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筒体I的下半部,从而使接灰件4可以承接艾条燃烧后掉下的艾灰,让艾灰不会通过筒体I的通孔11漏出,待使用完毕后,即可打开筒盖3,取出接灰件4,清理艾灰。
[002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温灸棒,包括筒体、手柄,所述筒体的后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手柄的前端,所述筒体的前端扣合有筒盖,所述筒体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套设有呈半圆筒状的用于承接艾灰的接灰件,所述接灰件的前端中央设置有转轴,所述筒盖的内侧中央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匹配的可转动的轴承,使所述接灰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筒盖,而所述筒盖扣接固定于所述筒体,使所述接灰件在重力作用下始终位于所述筒体的下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灰件的前端设置有圆形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圆形部的中央;所述接灰件的后端设置有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灸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装入艾条的内筒;所述内筒套设在所述手柄内,所述内筒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抓住艾条的弹性爪;所述内筒的后端设置有凸缘,且所述内筒的后部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固定于所述手柄,所述弹簧的后端抵住所述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灸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外侧套设有塑胶套。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3954168SQ201420302106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孙清建 申请人:孙清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