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71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和排堵管,所述引流软管内设置有芯管,所述芯管由多根单元管连接而成,多根所述单元管依次排列,并通过多个三通连接管连接,所述排堵管同时与多根所述三通连接管连接,所述排堵管与所述芯管通过所述三通连接管连通,所述排堵管穿过所述引流软管并连接有充气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引流管的芯管连接了排堵管,当芯管堵塞时,可通过充气球向芯管内适当的充气,以改变芯管内液体压力差,从而能够继续顺畅的引流,不需要更换引流管,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病人的痛苦。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在肝胆部位手术后,常常用到腹腔引流管对积血、积液和积脓等进行引流,但是在引流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芯管堵塞的情况,不能顺畅的引流,这时便需要重新插入新的引流管,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带给病人更多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5]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和排堵管,所述引流软管内设置有芯管,所述芯管由多根单元管连接而成,多根所述单元管依次排列,并通过多个三通连接管连接,所述排堵管同时与多根所述三通连接管连接,所述排堵管与所述芯管通过所述三通连接管连通,所述排堵管穿过所述引流软管并连接有充气球。
[0006]具体地,相邻的两根所述单元管之间设置有一根所述三通连接管。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排堵管设置有截断阀,所述截断阀位于所述充气球与所述引流软管之间。
[0008]作为优选,所述排堵管通过连接头与所述充气球连接,所述充气球与所述连接头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引流管的芯管连接了排堵管,当芯管堵塞时,可通过充气球向芯管内适当的充气,以改变芯管内液体压力差,从而能够继续顺畅的引流,不需要更换引流管,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病人的痛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流软管3和排堵管4,引流软管3内设置有芯管,芯管由多根单元管2连接而成,多根单元管2依次排列,并通过多个三通连接管I连接,排堵管4同时与多根三通连接管I连接,排堵管4与芯管通过三通连接管I连通,排堵管4穿过引流软管2并连接有充气球6。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相邻的两根单元管2之间设置有一根三通连接管1,三通连接管I并通过支管端与排堵管4连通,排堵管4设置有截断阀5,截断阀5位于充气球6与引流软管3之间,平时截断阀5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引流液流入充气球6,当需要充气时,打开截断阀5,排堵管4通过连接头7与充气球6连接,充气球6与连接头7之间为螺纹连接,当充气球6损坏,可以随时更换,如果充气效果不佳,可以更换充气量更大的装置。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为引流管的芯管连接了排堵管4,当芯管堵塞时,可通过充气球6向芯管内适当的充气,以改变芯管内液体压力差,从而能够继续顺畅的引流,不需要更换引流管,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病人的痛苦。
[00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软管,所述引流软管内设置有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堵管,所述芯管由多根单元管连接而成,多根所述单元管依次排列,并通过多个三通连接管连接,所述排堵管同时与多根所述三通连接管连接,所述排堵管与所述芯管通过所述三通连接管连通,所述排堵管穿过所述引流软管并连接有充气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所述单元管之间设置有一根所述三通连接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与所述排堵管通过所述三通连接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堵管设置有截断阀,所述截断阀位于所述充气球与所述引流软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堵塞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堵管通过连接头与所述充气球连接,所述充气球与所述连接头之间为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4033994SQ20142032378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吴源泉 申请人:吴源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