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032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架、运动主体部,所述机架和运动主体部通过一联动杆连接,运动主体部至少包括一个可活动关节,该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终端,检测装置设置于支撑部,控制终端和检测装置电连接,控制终端根据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来控制运动主体部的动作。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之后,控制终端根据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整个装置进行适当的动作调节,减缓或稍微加快治疗的动作,形成自动调节的治疗模式,可以最为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且不会对病人造成创伤。同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信息都会自动存储下来,为治疗师评定患者康复程度提供依据,并可选择适合患者训练的任务,从而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专利说明】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通常是通过伺服电机来辅助病人进行物理治疗,为了使物理治疗的模式变得多样化,除了最单一的自主治疗,更增添了机械治疗以及自主与机械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但是这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只是改变了治疗模式,却无法根据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反应来进行调节,使得康复训练装置无法完美的实现康复疗程,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对病人造成更严重的创伤。


【发明内容】

[000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根据病人的情况自动调节治疗模式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架、运动主体部,所述机架和运动主体部通过一联动杆连接,所述运动主体部至少包括一个可活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控制终端和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所述运动主体部的动作。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托架、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
[0006]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为织物电极,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架、第二托架的内壁。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可记录每一次所述检测装置测得的数据。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运动主体部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三活动部、第四活动部、第五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三活动部、第四活动部、第五活动部依次串联联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联动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联动杆内水平向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活动部通过第一转动副和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动部垂直向转动,所述第一托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活动部包括第三伺服电机、传动带、传动轮,所述第三活动部通过第二转动副和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传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副,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传动副,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传动轮,使所述第三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活动部水平向转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活动部包括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活动部通过第三转动副和所述第三活动部连接,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四活动部相对于第三活动部垂直向转动,所述第二托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活动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托架通过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四活动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和旋钮,所述螺杆和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托架和所述第四活动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活动部包括第五伺服电机及手柄,所述手柄通过第四转动副和所述第四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五伺服电机带动所述手柄部相对于第四活动部垂直向转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终端可以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第五伺服电机分别进行控制。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之后,通过织物电极感觉到肌肉变化而作出信息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判断病人动作的难易程度,控制终端根据这些数据来控制整个装置进行适当的动作调节,减缓或稍微加快治疗的动作。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后康复装置形成了自动调节的治疗模式,可以最为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且不会对病人造成创伤。同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织物电极反馈到终端的信息都会自动存储下来,为治疗师评定患者康复程度提供依据,治疗师可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患者训练的任务,从而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动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提出的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内”、“外”、“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22]请参考图1、图2、图3,本实施例中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架1、运动主体部2,所述机架I和运动主体部2通过一联动杆3连接,所述运动主体部2至少包括一个可活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控制终端和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所述运动主体部2的动作。
[0023]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托架801、第二托架802,所述第一托架801、第二托架802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
[0024]所述检测装置为织物电极,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架801、第二托架802的内壁。因为人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存在一种相对应的肌肉变化,而织物电极的作用正是通过感觉到肌肉变化从而做出信息反馈,而与织物电极相连的控制终端,能够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判断病人动作的难易程度,控制终端根据这些数据来控制整个装置进行适当的动作调节,减缓或稍微加快治疗的动作。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后康复装置形成了自动调节的治疗模式,可以最为有效的帮助病人恢复,且不会对病人造成创伤。
[0025]更为优选的,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可记录每一次所述检测装置测得的数据。这样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织物电极反馈到终端的信息都会自动存储下来,为治疗师评定患者康复程度提供依据,治疗师可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患者训练的任务,从而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
[0026]所述运动主体部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三活动部、第四活动部、第五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三活动部、第四活动部、第五活动部依次串联联接。这样本实施例就成为了一种多角度任意调节装置,可进行单独训练特定关节或多个关节复合训练。
[0027]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01、第一转轴102,所述第一转轴102穿设于所述联动杆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1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02在所述联动杆3内水平向转动。该部分提供肩部的外展、内收。
[0028]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第二伺服电机201,所述第二活动部通过第一转动副和所述第一转轴102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1带动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动部垂直向转动,所述第一托架801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部。该部分提供肩部的上台、下放。
[0029]所述第三活动部包括第三伺服电机301、传动带302、传动轮303,所述第三活动部通过第二转动副和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传动轮303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副,所述传动带302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01和所述第二传动副,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01通过所述传动带302,带动所述传动轮303,使所述第三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活动部水平向转动。该部分提供肘部的外展、内收。
[0030]所述第四活动部包括第四伺服电机401,所述第四活动部通过第三转动副和所述第三活动部连接,所述第四伺服电机401带动所述第四活动部相对于第三活动部垂直向转动,所述第二托架802设置于所述第四活动部。该部分提供前臂的运动。
[0031]所述第二托架802通过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四活动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和旋钮402,所述螺杆和旋钮402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托架802和所述第四活动部。需调节托架位置时,旋转旋钮402,通过螺杆的上升下降来进行托架的间距调节。
[0032]所述第五活动部包括第五伺服电机501及手柄502,所述手柄502通过第四转动副和所述第四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五伺服电机501带动所述手柄502部相对于第四活动部垂直向转动。该部分提供手腕部的运动。
[0033]所述控制终端可以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1、第二伺服电机201、第三伺服电机301、第四伺服电机401、第五伺服电机501分别进行控制。
[0034]由于受创过重的病人有时根本无法进行物理治疗,本实施例正好为损伤上肢提供重力补偿,让患者更为方便地运动并改善其残余的神经肌肉支配能力。
[0035]本实用新型可适应上肢偏瘫及功能障碍的患者,脑血管疾病、严重脑外损伤或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造成上肢功能障碍及手术后恢复上肢功能的患者,如脑卒中、帕金森、脑血栓等级以上肌力等级的偏瘫患者。由于是主动训练系统,所以要求患者的上肢至少要有微弱运动能力。
[0036]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并非想要把本实用新型穷尽或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可能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化,这些修改和变化可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然的,应当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架、运动主体部,所述机架和运动主体部通过一联动杆连接,所述运动主体部至少包括一个可活动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控制终端和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来控制所述运动主体部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托架、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第二托架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织物电极,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架、第二托架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可记录每一次所述检测装置测得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主体部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三活动部、第四活动部、第五活动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第二活动部、第三活动部、第四活动部、第五活动部依次串联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部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联动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联动杆内水平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部包括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活动部通过第一转动副和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动部垂直向转动,所述第一托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动部包括第三伺服电机、传动带、传动轮,所述第三活动部通过第二转动副和所述第二活动部连接,所述传动轮设置于第二转动副,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和第二传动副,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传动轮,使所述第三活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活动部水平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活动部包括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活动部通过第三转动副和所述第三活动部连接,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带动所述第四活动部相对于第三活动部垂直向转动,所述第二托架设置于所述第四活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架通过一调节机构和所述第四活动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和旋钮,所述螺杆和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托架和所述第四活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活动部包括第五伺服电机及手柄,所述手柄通过第四转动副和所述第四活动部连接,所述第五伺服电机带动所述手柄部相对于第四活动部垂直向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可以对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第五伺服电机分别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A61H1/00GK204072658SQ20142036473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李海鹰, 何晓东, 蔡海燕, 王赋 申请人: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