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担架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33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带有担架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带有担架的病床,属于医疗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床体(1)和固定在床体(1)上的床板(2),在所述床板(2)上侧水平设有一个矩形的担架框(3),担架框(3)上间隔固定有承重带(4),床体(1)上设有驱动担架框(3)升降的担架升降机构。通过担架框(3)与承重带(4)提升病人,使病人离开病床,方便更换床板(2)上的床单,整理床铺,间隔设置的承重带(4)使病人卧床时身体大部分是与床板(2)上的床单接触,更换床单能够有效防止病人因长期卧床而生疮,而且间隔一段时间提升病人,承重带(4)能够有效减轻病人因长期卧床而产出的疲劳感。
【专利说明】带有担架的病床

【技术领域】
[0001]带有担架的病床,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有些病人长期躺卧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更换床单被褥时,病人需要翻来覆去,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同样无形之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劳动量,目前有的病床能够升降并翻转病人,但其依靠支撑板支撑病人,病人实际上是不接触床板上的床单,这种情况下更换床单对病人来说意义不大,也不能防止病人长期卧床导致生疮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给病人更换床单、整理床铺、有效防止病人生疮、减少护理人员劳动量的带有担架的病床。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担架的病床,包括床体和固定在床体上的床板,在所述床板上侧水平设有一个矩形的担架框,担架框上间隔固定有承重带,床体上设有驱动担架框升降的担架升降机构。通过担架框与承重带提升病人,使病人离开病床,方便更换床板上的床单,整理床铺,间隔设置的承重带使病人卧床时身体大部分是与床板上的床单接触,这就使得更换床单更加有意义,防止病人因长期卧床而生疮,而且通过间隔一段时间提升病人,承重带能够减少病人因长期卧床而产出的疲劳感。
[0005]优选的,所述担架升降机构包括摇杆、中间传动机构和丝杆升降机构,摇杆水平设置在床板下方,中间传动机构水平设置在床板下方并通过变向齿轮机构连接摇杆,丝杆升降机构竖向穿过床体并与中间传动机构连接,担架框与丝杠升降机构连接。通过中间传动机构可以在操作一根摇杆的同时驱动多个丝杠升降机构升降,操作方便,而且担架框水平升降,防止升降过程中发生偏斜,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0006]优选的,所述中间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链轮、链条和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竖直的传动轴连接变向齿轮机构的输出端,链条水平连接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丝杆升降机构与从动链轮连接。通过链条和链轮来传动,相对使用齿轮结构简单,成本低,而相对于使用皮带传动可靠,保证担架框水平升降。
[0007]优选的,所述主动链轮为双排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两条链条同时驱动两个从动链轮。双排链轮同步性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当然也可以使用两个单排链轮。
[0008]优选的,所述链条的一侧还设有涨紧链轮。通过涨紧链轮对链条进行涨紧,防止链条松动,保证四个从动链轮同步转动,防止升降丝杠升降不同步而造成担架框偏斜,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0009]优选的,所述丝杆升降机构包括螺纹连接的转动螺母与升降丝杠,转动螺母与从动链轮同轴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竖向设置,升降丝杠与床体之间设有竖向导向机构。从动链轮驱动转动螺母转动,从而驱动升降丝杠竖向滑动,实现担架框的升降,结构简单,成本低。
[0010]优选的,所述床板为可折叠结构,担架框在床板的可折叠处相应的铰接,担架框在铰接处还设有铰接止动机构,担架框两端上下摆动的连接担架升降机构。病人可以坐起腿部也可以屈伸,减少病人长期躺卧所产生的疲劳,通过铰接止动机构能够使担架框在水平升降与折叠之间转换,功能多样化。
[0011]优选的,所述铰接止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通过相互抵接的平面铰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铰接的另一端分别与担架框同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铰接面转动至水平位置,使担架框能够水平升降。通过转动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就可以实现担架框在水平升降与折叠之间转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一端开设有U形的铰接凹槽,第二连接头的一端对应设有铰接凸台,铰接凸台铰接于铰接凹槽内。通过铰接凹槽夹持铰接凸台,防止担架框在升降的过程中弯曲,工作安全可靠。
[0013]优选的,所述担架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螺母、升降丝杠和传动机构,转动螺母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竖向设置并与转动螺母螺纹连接,升降丝杠上端设有向上开口的托架,担架框两端分别支撑在托架上。在担架框需要随床板折叠时,担架框两端可以绕托架上下摆动,结构简单,当然也可以在担架框的横梁与纵梁之间转动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担架框与承重带提升病人,使病人离开病床,方便更换床板上的床单,整理床铺,间隔设置的承重带使病人卧床时身体大部分是与床板上的床单接触,这就使得更换床单更加有意义,防止病人因长期卧床而生疮,而且通过间隔一段时间提升病人,承重带能够减少病人因长期卧床而产出的疲劳感。
[0016]2、通过中间传动机构可以在操作一根摇杆的同时驱动多个丝杠升降机构升降,操作方便,而且担架框水平升降,防止升降过程中发生偏斜,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0017]3、所述床板为可折叠结构,担架框在床板的可折叠处相应的铰接,病人可以坐起腿部也可以屈伸,减少病人长期躺卧所产生的疲劳,通过铰接止动机构能够使担架框在水平升降与折叠之间转换,功能多样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该带有担架的病床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19]图2为该带有担架的病床的主视图。
[0020]图3为该图2的仰视图。
[0021]图4为实施例1中担架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6为该带有担架的病床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24]图7为该带有担架的病床实施例3的立体图。
[0025]其中:1、床体 101、床头支架 2、床板 3、担架框 301、支撑杆 4、承重带
5、升降丝杠 501、托架 502、导向槽 6、转动螺母 7、从动链轮 8、链条 9、主动链轮10、传动轴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摇杆14、摇把15、第一连接头1501、铰接凹槽 16、第二连接头 1601、铰接凸台17、涨紧链轮 18、蜗轮 19、蜗杆20、转动丝杆21、升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f 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参照图1?3,该带有担架的病床,包括床体I和固定在床体I上的床板2,床体I在床板2的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支架101,在床板2的上侧水平设有一个矩形的担架框3,担架框3上间隔300?500mm固定有一个柔性的承重带4,承重带4的宽度为40?60mm,能够在支撑病人时保证承重带4与病人的接触面积,防止对病人身体造成损伤,较佳的,承重带4采用50_的尼龙织带,通过担架框3与承重带4提升病人,使病人离开病床,方便更换床板2上的床单,整理床铺,间隔设置的承重带4使病人卧床时身体大部分是与床板2上的床单接触,这就使得更换床单更加有意义,防止病人因长期卧床而生疮,而且通过间隔一段时间提升病人,承重带4能够减少病人因长期卧床而产出的疲劳感。
[0029]参照图1、3和4,担架框3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沿担架框3长度方向的支撑杆301,床体I在床头支架101的外侧竖向设有升降丝杠5,升降丝杠5的上端固定有向上开口的弧形托架501,支撑杆301穿过床头支架101落在托架501上,不占用床板2的空间。
[0030]参照图4,升降丝杠5上轴向开设导向槽502,床体I上对应设有插入导向槽502的定位销(图中未画出),防止升降丝杠5在升降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升降丝杠5下部螺纹连接转动螺母6,转动螺母6与从动齿轮7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7通过链条8连接主动齿轮9,主动链轮9为双排链轮,主动链轮9通过两条链条8同时驱动两个从动链轮7,主动链轮9通过竖直的传动轴10连接有一个水平的第一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11与一个竖向的第二锥齿轮12啮合,第二锥齿轮12同轴固定在一根摇杆13,摇杆13水平固定在床体I的下方,摇杆13两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转动固定在床头支架101的下横梁上。摇杆13的一端固定有摇把14。摇杆13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主动链轮9,每个主动链轮9驱动床体I一端的两个升降丝杠5。
[0031]参照图1、5,床板2为可折叠结构,病人可以坐起,腿部也可以屈伸,减少病人长期躺卧所产生的疲劳,相应的担架框3也可以随床板2折叠,具体的,担架框3在床板2的可折叠处相应设有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第一连接头15 —端开设有U形的铰接凹槽1501,第二连接头16的一端对应设有铰接凸台1601,铰接凸台1601铰接于铰接凹槽1501内,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铰接的另一端分别与担架框3同轴转动连接,将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的铰接面转动至竖直平面,就可以使担架框3随床板2折叠,将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的铰接面转动至水平位置,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就无法摆动,使担架框3能够水平升降。
[0032]工作过程:摇动摇把14使摇杆13转动,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2将摇杆13的水平转动转换为竖向的转动,主动链轮9驱动从动链轮7转动,转动螺母6转动使升降丝杠5竖向升降,将担架框3提升离开床板2。需要使床板2折叠时,将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的铰接面转动至竖直平面,担架框3就可以随床板2折叠。
[0033]实施例2
[0034]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链条8的一侧还设有涨紧链轮17。通过涨紧链轮17对链条8进行涨紧,防止链条8松动,保证四个从动链轮7同步转动,防止升降丝杠5升降不同步而造成担架框3偏斜,提高安全性。其他结构及工作过程同实施例1。
[0035]实施例3
[0036]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摇杆13上同轴固定有蜗杆19,主动链轮9同轴连接有蜗轮18,蜗轮18与蜗杆19啮合,通过蜗轮18与蜗杆19将摇杆13的水平转动转换为竖向的转动。从动链轮7同轴固定有一根转动丝杆20,转动丝杆20上部螺纹连接有一个升降螺母21,支撑杆301与升降螺母21连接,从动链轮7驱动转动丝杆20转动,升降螺母21沿转动丝杆20升降,从而驱动担架框3升降。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0037]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施例,其中实施例2为该带有担架的病床的最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0038]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设置一组变向齿轮机构,通过一组变向齿轮结构同时驱动两个主动链轮9,两个主动链轮9固定在同一根传动轴10上,两个主动链轮9分别通过链条8驱动四个从动链轮7。
[0039]本实用新型的托架501也可以直接支撑在担架框3的两端的横梁下方,担架框3需要折叠时,担架框3两端的横梁在托架501内转动,实现担架框3与床板2的同步折叠。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间传动机构可以采用皮带传动或齿轮传动。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担架的病床,包括床体(I)和固定在床体(I)上的床板(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板(2)上侧水平设有一个矩形的担架框(3),担架框(3)上间隔固定有承重带(4),床体(I)上设有驱动担架框(3)升降的担架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升降机构包括摇杆(13)、中间传动机构和丝杆升降机构,摇杆(13)水平设置在床板(2)下方,中间传动机构水平设置在床板(2)下方并通过变向齿轮机构连接摇杆(13),丝杆升降机构竖向穿过床体(O并与中间传动机构连接,担架框(3)与丝杠升降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链轮(9 )、链条(8 )和从动链轮(7 ),主动链轮(9 )通过竖直的传动轴(10 )连接变向齿轮机构的输出端,链条(8 )水平连接主动链轮(9 )与从动链轮(7 ),丝杆升降机构与从动链轮(7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链轮(9)为双排链轮,主动链轮(9)通过两条链条(8)同时驱动两个从动链轮(7)。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8)的一侧还设有涨紧链轮(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升降机构包括螺纹连接的转动螺母(6)与升降丝杠(5),转动螺母(6)与从动链轮(7)同轴固定连接,升降丝杠(5)竖向设置,升降丝杠(5)与床体(I)之间设有竖向导向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2)为可折叠结构,担架框(3 )在床板(2 )的可折叠处相应的铰接,担架框(3 )在铰接处还设有铰接止动机构,担架框(3)两端上下摆动的连接担架升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止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通过相互抵接的平面铰接,第一连接头(15 )与第二连接头(16 )铰接的另一端分别与担架框(3 )同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头(15)与第二连接头(16)的铰接面转动至水平位置,使担架框(3)能够水平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5)的一端开设有U形的铰接凹槽(1501),第二连接头(16)的一端对应设有铰接凸台(1601),铰接凸台(1601)铰接于铰接凹槽(15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担架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螺母(6)、升降丝杠(5)和传动机构,转动螺母(6)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升降丝杠(5)竖向设置并与转动螺母(6)螺纹连接,升降丝杠(5)上端设有向上开口的托架(501),担架框(3)两端分别支撑在托架(501)上。
【文档编号】A61G7/00GK203954010SQ201420364853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张志宇 申请人:张志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