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83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应用智能系统操控换气、减压装置在与床体紧密接触的人体背部、臀部做上下交叉运动,实现换气、减压、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流通,避免褥疮形成。通过智能系统操控床体表面臀部部位打开一个空间并便盆跟进,同时便盆盖打开供病人大小便。完毕后床体表面空间关闭,便盆退出便盆盖关闭,不会产生气味和视觉污染。背部床体折叠时,臀部架以与背部相邻处为中心向上翘起,使褥垫及人体不会随床体背部的折叠下滑,并背部床体中的隐含扶手与之联动、水平伸展,病人双臂可放置上面,并扶托病人不向床体两侧斜倒,同时头部架呈水平运动,使病人头部仍可靠在枕头上并向后仰靠。餐桌和床体一体的结构、功能方便病人需求。
【专利说明】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残疾人、危重病人、瘫痪病人等长期或短期需要卧床人群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多功能、智能型自理、护理用床具,尤其是解决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病人大小便、防止褥疮、起卧、吃饭等多方面的问题,并满足这一特定人群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也可以大大减轻护理负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护理床市场,大多是普通的钢制病床,为防止病人从床上掉下来,人们在床的两边安装护栏和护板,解决了病人不慎从床上滚落下来的问题。因为卧床不起的病人每天需要反复改变姿势,特别是需要坐起和躺下的不断交替,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护理床产品大多采用了机械传动,通过传动手柄的摇动使背部床体按一定角度折叠,帮助病人坐、臣卜。这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床,也是医院和家庭使用最多的床。同时,还有一些电动护理床,但大多采用国外技术,本土化的电动护理床比较少,特别提出的是,现有的电动护理床大多是引进国外技术而其价格较高之外,还有许多功能欠缺、不尽完善,其在技术上、结构上也同样存在诸多弊端。
[0003]其一,在现有护理床产品中,解决大小便问题的装置系统,还不能做到完全自动、方便、无异味、无视觉污染;
[0004]其二,在现有护理床产品中,解决防止褥疮形成的功能、结构、技术不尽科学,其大多是采用防褥疮垫的方法来解决的,而制作防褥疮垫的材料本身就是采用不透气材料制作,其效果可见一斑等。有一些护理床产品采用在床体表面层由床体横向的中心向一侧侧翻的功能来解决防止褥疮的问题,但是,这一功能对于瘫痪病人以及绝大多数年龄较大的老人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造成伤害的风险。
[0005]其三,在现有护理床产品中,在床体上半部分(人体背部部位)折叠起时,由于其下半部分即臀部部位没有变化仍呈水平状态,因此,其上半部分床体在折叠起一定的角度后,其上半部分床体表面的褥垫及病人会随着其坡度向下滑动,使病人感觉非常不舒适。
[0006]其四,在现有护理床产品中,其床体表面的头部部位与背部部位是成一体的结构,因此,在做背部折起操作时,其头部部位是与背部部位呈一整体而折叠,而由于人体结构的特殊性质,在人呈坐姿的状态下,头部向后靠在头部与背部形成直线的床体表面的平面时,头部会产生有外力强制性向前推动的感觉,极为不舒适,特别是在病人的头部不能自主控制时,如果上半部分床体折叠的角度过于大时,其头部会重重的向前向下或者向左、右瞬间低垂,极易造成巨大的头部、颈部伤害风险;
[0007]其五,在现有护理床产品中,其折叠起上半部分床体即病人在坐起时,由于许多病人其上身并不能自主控制,因此,在做背部折起操作时,其病人非常容易向床体两侧斜倒,所以还必须在病人身体的两侧放置一些被褥等物品以防止病人向两侧斜倒而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0008]为解决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病人大小便、长期卧床而发生褥疮等多方面的问题,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减轻护理负担,以及弥补现有护理床产品的功能不全、性能差以及种种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智能型自理、护理床。该床可以实现:
[0009](I)减压、换气、按摩式防褥疮功能
[0010]本实用新型在病人身体体位无需做任何移动、改变的状态下,通过一种换气、减压、按摩装置的运动,对与床体紧密接触的人体背部做实时、定时上下交叉的减压、换气(空气流动)、按摩等,实现自动对病人背部、臀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全方位的换气、减压、按摩,使其肌肉放松、促进血液流通,从而病人背部、臀部身体部位能够全方位的在无痛苦并非常舒适的状态下避免褥疮的形成。
[0011](2)密闭式自动处理大小便功能
[001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自动、密闭的设计处理,在需要时通过操作按钮,其床体表面的臀部部位会自动打开一个可供便盆跟进的空间,在便盆自动跟进的同时便盆盖自动打开,可供病人大小便。一切完毕后操作按钮,便盆自动退出并床体表面可供大小便使用的空间关闭,便盆在自动退出的同时便盆盖关闭。
[0013](3)臀部、背部部位同步运动的坐卧转换功能
[0014]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运动状态避免了现有护理床产品的缺陷,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的调节坐卧的角度,背部部位在做折叠运动时,其臀部部位(臀部坐位部分)会以与背部相邻处为中心,按照需要的角度向上翘起,病人在坐起后,由于臀部部位的适度上翘角度,使其床体背部部位的褥垫及人体不会随着床体背部变换的角度而下滑。
[0015](4)防侧倒及舒适的隐含扶手功能
[0016]在做背部折叠的操作时,其隐藏在背部架中的隐含扶手与之联动并水平伸展出来,即可以使病人双臂舒适的放置在扶手上面,同时,可以帮助扶托、固定病人不向床体两侧斜倒。因此,病人在坐起时,不必在病人身体两边放置任何被褥等物品以防止病人向床体两侧斜倒。
[0017](5)床体头部部位(头部床板架)的水平运动功能
[0018]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将床体平面上分为背部架、头部架、臀部架、膝部架、脚部架等结构。在背部架做折叠运动时,通过联动装置其头部架(床体头部部位)永远呈水平状态运动,使病人在坐起时其头部仍可靠在枕头上并向后仰靠,感觉非常舒适、自如,同时,在床头部位放置的枕头以及其他物品也不必移动。
[0019](6)桌床一体功能
[0020]本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餐桌和床体一体的结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病人吃饭、喝水、看书、写字等需求。在餐桌功能的设计上增加了气压助力装置,在需要使用时,只需轻轻扶住餐桌边缘并向上轻松给力餐桌将自动向上展开放平可供使用。
[0021]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22](I)防褥疮功能
[0023]褥疮的形成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其体位不能或者不便随意改变,使其与床体紧密接触部位的肌肉皮肤,长时间受到人体自身重力的挤压、空气不流通(不透气)、局部血液流通不畅或不流通,致使局部肌肉坏死而形成褥疮,严重者形成败血症而无法医治危及生命,而在现有护理床产品中,无论是防褥疮垫设计还是背部侧翻设计等都没有科学、有效的解决防止褥疮的形成。
[0024]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褥疮的形成机理,其防褥疮系统、结构设计实现了对身体部位进行减压、放松、透气(换气)、按摩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将床体上平面的背部部位即略宽于人体宽度的部位设计为交叉的两部分,并相对应的交叉安装可交替上下贯通运动的装置即内、外换气、减压装置,在病人身体体位无需做任何移动、改变的状态下,通过该系统中的动力及控制系统,交叉驱动内、外换气、减压装置在床体表面上下运动,对人体背部及臀部部位做实时、定时等交叉的减压、换气、按摩等,实现对人体背部全方位的肌肉放松、促进血液流通、干燥清爽背部皮肤等,使病人背部、臀部身体部位能够在无痛苦并非常舒适的状态下避免褥疮的形成。特别是,在病人平卧拟或呈坐姿的状态下均可实现该功倉泛。
[0025](2)密闭式自动处理大小便功能
[002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自动、密闭的设计处理,在病人需要时,按动操作按钮,其与床体表面在同一平面的便器堵向下退出并打开一个可供大小便使用的空间,同时便盆架带动便盆自动跟进该空间并便盆盖打开,病人在大小便时,其不会污染到褥垫、床被等,一切完毕后做退出操作,便盆架带动便盆自动退出并便器堵自动向上运动复位关闭空间,便盆架带动便盆在自动退出的同时,便盆盖自动关闭,此功能可以使病人在非常自然、没有痛苦、没有尴尬的状态下解决大小便问题,并由于便盆是在密闭状态下退出的,因此,不会有污物的异味弥散,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环境,同时护理人员看不到大小便等污物,使病人及护理者在无尴尬及轻松、卫生的环境下满足处理需要。特别是根据病人的需要,可在病人卧式状态、坐式状态或者坐卧的任意角度上实现该功能。
[0027](3)臀部、背部部位同步运动的坐卧转换功能
[0028]本实用新型在坐卧功能的转换上,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的调节坐卧的角度,同时,背部部位在折叠时,其臀部部位(臀部坐位部分)会通过联动上翘装置按照一定的角度向上翘起,使病人在坐起后,其床体背部部位的褥垫及人体不会随着床体背部变换的角度下滑,同时,可以使病人无论是在坐姿、卧姿、半坐姿的状态下都可以感觉非常舒适,可随心所欲的变化坐卧形态及角度,并符合人体健康的最佳体位和最佳状态。使病人享受如同坐在沙发或躺椅般的舒适和快乐,改善了长期卧床的烦恼。可以改变使用其他床具时褥垫及病人随着背部折叠的角度向下滑动、病人感觉不舒适的状态。
[0029](4)防侧倒及舒适的隐含扶手功能
[0030]隐含扶手功能的实现,是在做背部折起操作时,与背部架连接在一起的隐含扶手,通过与之连接的隐含扶手水平支撑杆的联动,隐含扶手在病人身体两旁自动伸展并保持水平状态运动,隐含扶手即起到沙发扶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防止病人向床体两侧斜倒的保护栏杆作用,因此,在做背部折叠操作即病人坐起时,不必在病人的身体两边放置任何被褥等物品以防止病人向床体两侧斜倒,同时,病人在坐起时双臂可放在自动伸展出的隐含扶手上,就如同坐在沙发椅上的效果,悠然自得。
[0031](5)床体头部部位(头部床板架)的水平运动功能
[0032]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将床体平面架上分为背部架、头部架、臀部架、膝部架、脚部架结构,在背部架做折叠运动时,其头部架通过头部架(床体头部部位)水平支撑杆的联动,而实现背部架在做折叠运动的同时,其头部架(床体头部部位)永远呈水平状态运动,使病人在坐起时其头部仍可靠在枕头上并向后仰靠,使头部不会产生有外力强制性向前推动的感觉,因此,使病人感觉非常舒适、自如,同时,在床头部位放置的枕头以及其他物品也不必移动。
[0033](6)桌床一体功能
[0034]本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餐桌和床体一体的结构、功能。餐桌总成架是与床架总成相连接的,同时,设计了气压助力装置。在不使用餐桌时,餐桌是与床脚架相互平行并靠在一起,同时,由于气压助力装置的压缩长度以及与餐桌架的角度确定,通过使用气压助力装置可以使餐桌相对自锁、固定。而在使用餐桌时,只需用手轻轻扶住餐桌的边缘并向上轻抬,餐桌在气压助力装置的作用下会自动向上翻转而成水平状态,同时,由于气压助力装置的伸展长度以及与餐桌架的角度确定,其气压助力装置起到控制餐桌面成水平面以及固定拉筋的作用。
[003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卧床病人特殊的生理需要问题,弥补了现有护理床等同类产品没有解决的功能问题,以及解决了现有护理床等同类产品中的弊端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未铺设床板及褥垫),主要说明床体平面上的基本结构,特另是说明换气、减压系统及便器系统、隐含扶手等在其床体平面上的基本表现图。
[003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床体横向)主视图1,主要表现床体上各功能未工作时,床体一侧的基本状态图。
[003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床体横向)主剖视图1,主要表现背部折叠即臀部翘起功能、餐桌功能、隐含扶手的工作状态图。
[004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床体横向)主剖视图2,主要表现床体上各功能未工作时,其换气、减压系统、便器系统、背部折叠系统中各主要部件的结构和连接的基本状态图。
[004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床体横向)主视图2,主要表现床帮安全护栏的工作状态图。
[004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背部架之换气、减压系统总成(床体横向视图)的未工作状态图。
[004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背部架之换气、减压系统总成(床体横向视图)的工作状态图。
[004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背部架之换气、减压系统总成(床体纵向视图)的未工作状态图。
[004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背部架之换气、减压系统总成(床体纵向视图)的工作状态图。
[004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床体横向视图)未工作状态图。
[004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床体横向视图)工作状态图。
[004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床体纵向视图)工作状态图。
[004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床体局部-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床体纵向视图)未工作状态图。图中编码目录:
[0050]1、床架总成2、头部架3、背部架4、臀部架5、膝部架6、脚部架7、床头架8、床脚架9、餐桌总成10、床帮安全护栏
[0051]2-1、头部架之水平运动支撑杆
[0052]3_1、背部架之换气、减压系统总成
[0053]3-1-1、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动力总成
[0054]3-1-2、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内换气架
[0055]3-1-3、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外换气架
[0056]3-1-4、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复位运动助力器
[0057]3-1-5、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内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
[0058]3-1-6、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内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推动器
[0059]3-1-7、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内外换气架支撑杆运动轨道
[0060]3-1-8、换气、减压系统总成之内外换气架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
[0061]3-2、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
[0062]3-2-1、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
[0063]3-2-2、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
[0064]3-2-3、折叠系统之折叠运动助力器
[0065]3-2-4、折叠系统之背部折叠支撑主杆
[0066]3-2-5、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推动器
[0067]3-2-6、折叠系统之推动器轨道
[0068]3-3、背部架之隐含扶手
[0069]3-3-1、隐含扶手水平运动支撑杆
[0070]3-4、背部架之折叠动力点[0071 ]4-1、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
[0072]4-1-1、便器系统之动力总成
[0073]4-1-2、便器系统之便器赌
[0074]4-1-3、便器系统之便器架
[0075]4-1-4、便器系统之便器赌运动支撑杆
[0076]4-1-5、便器系统之便器赌支撑杆运动轨道
[0077]4-1-6、便器系统之便器赌支撑杆运动推动器
[0078]4-1-7、便器系统之便器架支撑杆
[0079]4-1-8、便器系统之便器架运动联动拉杆
[0080]4-1-9、便器系统之便器赌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
[0081]4-1-10、便器系统之便器盖4-1-10-1、便器系统之便器盖配重
[0082]4-1-11、便器系统之便器盖托架
[0083]4-2、臀部架之上翘支撑杆
[0084]4-3、臀部架之上翘助力器
[0085]4-4、臀部架连接中心
[0086]9-1、餐桌总成之餐桌运动助力及限位器
[0087]10-1、床帮安全护栏助力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88]一、防褥疮功能
[0089]在图1中显示,防褥疮功能即换气、减压系统总成3-1未工作时,背部架3上的中间部分是交叉的分为两部分,即内换气架3-1-2和外换气架3-1-3,内、外换气架交叉组成床体背部架上平面的两部分。在其换气、减压系统未工作时,其内、外换气架是由复位运动助力器3-1-4支撑,并与床体上平面其他部分组成床体上平面整体。当换气、减压系统工作时,无论是内换气架还是外换气架向床体平面下做垂直运动时,其床体背部架平面即形成交叉的换气、减压的间距和空间,当内、外换气架反复交叉上下运动时,即起到了对人体背部与床面紧密接触部位的换气、减压、按摩作用,从而放松背部肌肉、空气流通使皮肤清爽干燥、按摩促进血液流通,可以有效的防止褥疮形成。其内、外换气架不会同时上下运动,而只能交替做上下运动。复位运动助力器3-1-4的应用即起到了内、外换气架可以自动复位的作用,还使内、外换气架上下交叉往复运动时具有柔和性,同时,由于复位运动助力器3-1-4为气压杆装置,因此,其病人躺在其上会有柔软弹性的舒适感觉。同时,在背部架3折叠后即病人呈坐姿的状态下,仍可进行同样的操作而实现该功能。此结构见图1、图6、图8。
[0090]当需要防褥疮功能即换气、减压系统工作时,在按动操作按钮后系统开始工作,当动力总成3-1-1通过蜗轮蜗杆形式带动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将推动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同方向运动,由于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的另一端是固定在上、下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3-1-8上,因此,当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向动力系统方向运动时,将带动上支撑杆运动轨道3-1-7即外换气架3-1-3由床体表面向下做垂直运动,从而使与外换气架3-1-3表面紧密接触的人体背部该部位实现了换气(空气流通)、减压(放松肌肉)、按摩(促进血液流通)的作用。由于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与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是非连接式配合运动结构,因此,当需要外换气架3-1-3做回复运动,即回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时,在按动操作按钮后,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的反方向运动,同时,外换气架3-1-3在复位运动助力器
3-1-4的推动下而回复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此结构和运动见图6、图7、图8、图9。
[0091]当动力总成3-1-1通过蜗轮蜗杆形式带动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的反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将推动内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也向动力系统的反方向运动,由于内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的另一端也是固定在上下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3-1-8上的,因此,其内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向动力系统反方向运动时,将使内换气架3-1-2由床体表面向下运动,从而使与内换气架3-1-2表面紧密接触的人体背部该部位实现了换气(空气流通)、减压、按摩的作用。由于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与内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是非连接式配合运动结构,因此,当需要内换气架3-1-2做回复运动,即回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时,在按动操作按钮后,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的方向运动,同时,内换气架3-1-2在复位运动助力器3-1-4的推动下而回复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此结构和运动见图6、图7、图8、图9。
[0092]当上述内换气架3-1-2、外换气架3-1-3交叉、往复的上下运动时,即实现了对人体背部、臀部的肌肉放松、减压、换气、按摩的功能,促进病人身体的血液流通、皮肤清爽干燥,可以使病人身体非常舒适的、有效的防止褥疮形成。在背部架3折叠后即病人呈坐姿的状态下,仍可进行同样的操作而实现该功能。
[0093]二、密闭式自动处理大小便功能
[0094]在图1中可以显见密闭式便器系统总成位于臀部架4的中心,在系统未工作的状态下,其便器堵4-1-2是与床体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形成床体上平面的一部分,即图1、图10、图13显示了便器系统总成在处于未工作状态时,其便器堵4-1-2是将可供大小便使用的空间封闭的,只有在便器系统工作时,该便器堵4-1-2才将其可供大小便使用的空间打开。此结构和运动见图1、图10、图13。
[0095]在图12、图13中显示,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 —方面通过蜗轮蜗杆形式与动力系统总成4-1-1相连接,同时又与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的另一端(下轨道端)相连接。当病人需要大小便时,按动操作按钮,此时,动力系统总成4-1-1工作并带动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工作,在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向动力系统方向推动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时,由于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的另一端是固定在上下便器堵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4-1-9上的,因此,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将带动4-1-5便器堵支撑杆轨道即便器堵4-1-2由床体表面向下垂直运动,当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运动时,其与之相连接的同时也与便器架支撑杆4-1-7相连接的便器架运动联动拉杆4-1-8 —并运动,从而便器架支撑杆4-1-7围绕便器架支撑杆旋转中心4-1-12旋转并带动便器架4-1-3运动,在便器堵4-1-2完全打开可供大小便使用空间的同时,便器架4-1-3带动便盆自动跟进该空间。由于其便盆盖4-1-10是悬挂式并靠近外侧有4-1-10-1便器盖配重,因此,在便器架4-1-3带动便盆运动时,便盆盖4-1-10会围绕与其连接的便器盖托架4-1-11向上翘起从而自动从便盆上打开。此结构和运动见图11、图12。
[0096]在病人大小便完毕后按反向操作按钮,此时,动力系统总成4-1-1工作并通过蜗轮蜗杆形式带动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工作,在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向动力系统的反方向推动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时,由于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的另一端是固定在上下便器堵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4-1-9上的,因此,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将带动4-1-5便器堵支撑杆轨道即便器堵4-1-2由床体的下方向床体的上表面运动,与此同时在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运动时,其与之相连接同时也与便器架支撑杆4-1-7相连接的便器架运动联动拉杆4-1-8 —并运动,从而便器架支撑杆4-1-7围绕便器架支撑杆旋转中心4-1-12旋转并便器架4-1-3运动,从而带动便盆自动离开可供大小便使用的空间,由于其便盆盖4-1-10是悬挂式并靠近外侧有便器盖配重4-1-10-1,因此,在便器架4-1-3带动便盆运动并触碰到便盆盖4-1-10时,其同时将便器盖配重4-1-10-1向上托起从而便盆盖4-1-10自动盖在便器架4-1-3即便盆上,实现了对大小便污物的密闭处理。在便器架
4-1-3带动便盆同步自动离开可供大小便使用的空间后,便器堵4-1-2复位并关闭可供大小便使用的空间,并与臀部架4的上表面组成同一水平面的床体平面。此结构和运动见图10、图 13。
[0097]三、臀部、背部部位同步运动的坐卧转换功能
[0098]在图3中显示,当需要使用坐卧转换功能即实现背部架3折叠、臀部架4上翘时,可按动操作按钮,此时,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3-2-1工作并通过蜗轮蜗杆形式带动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动器3-2-5运动。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动器3-2-5 —方面通过蜗轮蜗杆与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3-2-1相连接,同时,又与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3-2-2相连接。当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动器3-2-5向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3-2-1的反方向推动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3-2-2时,则以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为旋转轴,推动背部架之折叠动力点3-4即背部架3以折叠系统之背部折叠支撑主杆3-2-4为中心,并辅以折叠系统折叠运动助力器3-2-3的助动向上、向后折叠运动,同时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3-2-2还推动臀部架之上翘支撑杆4-2,并辅以臀部架之上翘助力器4-3的助动而实现臀部架4的上翘。此结构和运动过程见图3、图4。
[0099]在需要使用反向功能时,只需按动反向操作按钮,此时,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3-2-1工作并带动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动器3-2-5向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3-2-1方向运动,并推动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3-2-2以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为旋转轴,拉动背部架之折叠动力点3-4即背部架3以折叠系统之背部折叠支撑主杆3-2-4为中心向下、向前做平铺运动,同时拉动臀部架之上翘支撑杆4-2向下运动。至此,背部架3、臀部架4复位并与床体上表面平行。此结构和运动过程见图3、图4。
[0100]四、防侧倒及舒适的隐含扶手功能
[0101]在图3中显示,实现背部架3折叠功能的同时,其背部架之隐含扶手3-3的功能也同时实现。在做背部架3折叠的过程中,由于头部架2通过与床架总成I连接的头部架之水平运动支撑杆2-1的作用,而实现了头部架2的水平运动功能,因此,其背部架之隐含扶手3-3通过与头部架2相连接的隐含扶手水平运动支撑杆3-3-1的作用,可以实现其水平伸展运动的功能。隐含扶手在病人身体两旁自动伸展并保持水平状态时,其起到沙发扶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防止病人向床体两侧斜倒的保护栏杆作用。当做反向操作时,其将复位并与背部架一并组成背部架上平面。此结构和运动过程见图1、图3。
[0102]五、床体头部部位(头部床板架)的水平运动功能
[0103]在实现背部架3折叠功能的同时,其头部架2通过与床架总成I连接的头部架之水平运动支撑杆2-1的作用,而实现了头部架2的水平运动功能。此结构和运动过程见图
1、图3。
[0104]六、桌床一体功能
[010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餐桌和床体一体的结构、功能。餐桌总成9是与床架总成I相连接的,同时,设计增加餐桌总成之餐桌运动助力及限位器9-1,其该装置一端与床体总成I相连接,另一端与餐桌总成9相连接。在不使用餐桌时,餐桌总成9是与床脚架8相互平行并靠在一起,同时,由于餐桌总成之餐桌运动助力及限位器9-1的压缩长度以及与餐桌架的角度确定,使用餐桌支撑之餐桌运动助力及限位器9-1可以使餐桌相对自锁、固定。而在使用餐桌时,只需用手轻轻扶住餐桌的边缘并向上轻抬,餐桌在餐桌总成之餐桌运动助力及限位器9-1的作用下自动向上翻转90度角而成水平状态,同时,由于餐桌总成之餐桌运动助力及限位器9-1的伸展长度以及与餐桌架的角度确定,其餐桌总成之餐桌运动助力及限位器9-1起到控制餐桌面成水平面以及固定拉筋的作用。此结构和运动过程见图1、图
2、图3。
【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其由减压、换气的防褥疮功能、坐位(臀部位置)、靠位(背部位置)同步运动的坐卧自动转换功能、密闭式大小便自动处理功能、床体头部部位(头部床板架)水平运动功能、水平伸展的隐含扶手功能、桌床一体的自动餐桌功能等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不同操作按钮可以直接控制各系统的运动即各功能的实现,各功能之间在系统结构及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在坐卧功能转换的过程中,其背部架3(包括换气、减压系统总成3-1)通过背部架之折叠动力点3-4与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连接,并臀部架4通过臀部架上翘支撑杆4-2与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连接,因此,在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推动器3-2-5推动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3-2-2时,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围绕自身的中心旋转运动,其背部架3以折叠系统之背部折叠支撑主杆3-2-4为中心,实现向上折叠拟或向下反折叠即平铺,同时臀部架4以臀部架连接中心4-4为中心同步向上翘起拟或向下平铺,其二,具有防褥疮功能的换气、减压系统总成3-1的结构,是以背部架3为固定支撑系统,其运动过程及效果是以背部架3为基准,因此,无论背部架3是向上折叠还是向下平铺以及折叠于任何角度,其换气、减压系统总成3-1都随之运动,并换气、减压系统总成3-1工作时,其内换气架3-1-2、外换气架3-1-3都是以背部架3的上平面为基准做垂直上下的运动,实现防褥疮功能效果,其三,实现密闭式大小便自动处理功能的系统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4-1的结构,是以臀部架4为固定支撑系统,其运动过程及效果是以臀部架4为基准,因此,无论臀部架4是向上翘起还是向下平铺以及上翘于任何角度,其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4-1都随之运动,并在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4-1工作时,其便器堵4-1-2是以臀部架4的上平面为基准做垂直上下的运动,同时,便器堵4-1-2向下运动并打开臀部架4上的可供病人大小便的空间时,其便器架支撑杆4-1-7以便器架支撑杆旋转中心4-1-12为中心带动便器架4-1-3即便盆保持水平状态弧形向上运动,跟进臀部架4上可供病人大小便的空间,同时,由于便器盖4-1-10即便器盖托架4-1-11是与臀部架4连接的,因此,在便器架4-1-3在保持水平状态弧形向上运动时,其在便器盖配重4-1-10-1的作用下,便器盖4-1-10自动打开。在反向操作时,其系统按照顺序反向运动,其四,头部架2与背部架3之间是采用旋转轴式相互连接结构,回时,头部架2通过头部架之水平运动支撑杆2-1与床架总成I相连接,因此,无论背部架3是向上折叠还是向下平铺以及折叠于任何角度,其头部架2都是呈水平状态运动,其五,背部架之隐含扶手3-3是背部架3的组成部分,并与之采用旋转轴式相互连接结构,同时,背部架之隐含扶手3-3通过隐含扶手水平运动支撑杆3-3-1与头部架2相连接,因此,无论背部架3是向上折叠还是向下平铺以及折叠于任何角度,其背部架之隐含扶手3-3都是自动伸展并呈水平状态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其特征是:背部架3通过背部架之折叠动力点3-4与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连接,并臀部架4通过臀部架上翘支撑杆4-2与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连接,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即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3-2-2连接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推动器3-2-5,并通过蜗轮蜗杆形式与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3-2-1相连接,因此,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操作按钮折叠系统之动力系统3-2-1工作,并折叠系统之折叠动力推杆3-2-2推动背部架之折叠系统总成3-2围绕自身的中心旋转运动时,其背部架3以折叠系统之背部折叠支撑主杆3-2-4为中心,实现向上折叠拟或向下反折叠即平铺,同时臀部架4以臀部架连接中心4-4为中心同步向上翘起拟或向下平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其特征是:防褥疮功能系统即换气、减压系统总成3-1的结构,是以背部架3为固定支撑系统,并内换气架3-1-2、外换气架3-1-3交叉组成背部架3上平面即床面的一部分,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外换气架3-1-3的操作按钮,动力总成3-1-1工作,并通过蜗轮蜗杆形式带动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方向运动,其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将推动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同方向运动,由于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的另一端是固定在上、下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3-1-8上,因此,当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向动力系统方向运动时,将带动上支撑杆运动轨道3-1-7即外换气架3-1-3由床体表面向下做垂直运动,从而使与外换气架3-1-3表面紧密接触的人体背部该部位实现了换气(空气流通)、减压(放松肌肉)、按摩(促进血液流通)的作用,由于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与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是非连接式配合运动结构,因此,当需要外换气架3-1-3做回复运动,即回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外换气架3-1-3的操作按钮,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的反方向运动,同时,外换气架3-1-3在复位运动助力器3-1-4的推动下而回复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内换气架3-1-2的操作按钮,动力总成3-1-1工作,并通过蜗轮蜗杆形式带动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的反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将推动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同方向运动,由于内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的另一端是固定在上、下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3-1-8上,因此,当内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向动力系统反方向运动时,将带动上支撑杆运动轨道3-1-7即内换气架3-1-2由床体表面向下做垂直运动,从而使与内换气架3-1-2表面紧密接触的人体背部该部位实现了换气(空气流通)、减压(放松肌肉)、按摩(促进血液流通)的作用,由于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与外换气架运动支撑杆3-1-5是非连接式配合运动结构,因此,当需要外换气架3-1-3做回复运动,即回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时,在按动操作按钮后,运动支撑杆推动器3-1-6向动力系统的方向运动,同时,内换气架3-1-2在复位运动助力器3-1-4的推动下而回复到与床体上表面平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型自助护理床,其特征是:臀部架之便器系统总成4-1位于臀部架4的中心,在系统未工作时其便器堵4-1-2是与床体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形成臀部架4上平面的一部分。便器堵4-1-2与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连接,同时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下轨道端的一端与便器堵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4-1-9,另一端与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连接,并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通过蜗轮蜗杆形式与动力系统总成4-1-1相连接,当需要使用该系统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操作,动力系统总成4-1-1工作并带动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运动,在便器堵支撑杆运动推动器4-1-6向动力系统方向推动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时,由于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的另一端是固定在上下便器堵支撑杆轨道固定中心4-1-9上的,因此,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将带动4-1-5便器堵支撑杆轨道即便器堵4-1-2由床体表面向下垂直运动,同时,即与便器堵运动支撑杆4-1-4相连接也与便器架支撑杆4-1-7相连接的便器架运动联动拉杆4-1-8一并运动,从而便器架支撑杆4-1-7围绕便器架支撑杆旋转中心4-1-12旋转并带动便器架4-1-3运动,在便器堵4-1-2完全打开可供大小便使用空间的同时,便器架4-1-3带动便盆自动跟进该空间。由于其便盆盖4-1-10是悬挂式并靠近外侧有便器盖配重4-1-10-1,因此,在便器架4-1-3带动便盆运动时,便盆盖4-1-10会围绕与其连接的便器盖托架4-1-11向上翘起从而自动从便盆上打开。使用完毕后按反向操作按钮,系统将按照顺序方向运动直至便器堵4-1-2回复至与臀部架4形成一平面。
【文档编号】A61G7/02GK203954021SQ201420377836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0日
【发明者】邹时刚, 邹兴宇, 何国权 申请人:邹时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