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165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包含:一头部、一身部、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头部为一平面板体,其中头部的其中一端具有一延伸部;一身部,是呈一波浪状板体,而头部与身部是依序一体成型;一第二侧面可经弯折而具有一曲率,且在装置上设有多个穿孔与一定位孔贯穿于装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
【专利说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胫骨固定装置,特别指胫骨近端后外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体各部位的骨骼形状不尽相同且构造复杂,若发生骨折等伤害,在医学上提供治疗与复健的方式通常需依据受伤部位的骨骼结构而给予适当的治疗,当骨折的部位靠近关节处时,较不适合使用石膏固定,则通常会采取装置以及骨钉作为治疗骨折的固定物。
[0003]以胫骨近端的骨折(又可称为胫骨平台骨折)为例,当患者受到高能量的创伤,如车祸、强烈碰撞或者由高处坠落;或者低能量的创伤,,如滑倒或摔倒,均可能造成胫骨平台的内侧或外侧受到波折而骨折,而胫骨后侧平台受到冲击而塌陷的情况亦不少见,因此需要以骨板将胫骨平台进行固定。
[0004]然而,由于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构造繁复且神经血管与重要肌腱布满于此,因此传统的胫骨平台后侧的固定方式是先经由胫骨平台前外侧间接先将骨骼复位后,再以用于胫骨平台前外侧的骨板由平台前外侧进入至后侧,再进行间接固定,但此种方式却常面临无法确实将胫骨平台后侧复位或固定,加之特定用于胫骨平台后侧的骨板也甚为少见,因此有时仅能利用使用于其它部位的骨板以将骨折的胫骨平台后侧进行固定,但其骨板板形与骨面的吻合度较差,且植入后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也不好。另外,一般传统所使用的骨板乃完全贴附于骨骼上,且依赖骨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以达固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此固定方式会对骨膜加压造成骨折部位的血液运输不良,同时也会造成术后的骨折处的愈合缓慢或其它并发症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紧密贴合于骨骼上且针对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塌陷或胫骨近端骨折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使装置的固定不需要过度依赖装置与骨骼间的摩擦力,,且可依靠装置自身的交锁结构达到固定效果。当减少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骨骼的接触,则装置和骨骼之间将具有空隙,除可消除装置对骨骼的加压所造成可能的并发症状(如病菌感染、骨折愈合缓慢、固定失败等等),亦可改善患部的血液运输与骨膜的恢复与增长。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而上述的装置可不需于事先预弯,使医护人员可视病患胫骨近端后外侧的形状大小及受损情况,而决定弯折装置的头部的曲率并植入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以达固定的效果。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包含:一头部、一身部、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而头部为一平面板体,其中头部的其中一端具有一延伸部;一身部,是呈一波浪状板体,而头部与身部是依序一体成型;一第二侧面可经弯折而具有曲率,且在装置上设有多个穿孔与一定位孔贯穿于装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在一实施例中,本装置的延伸部为一波浪板体。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氧化层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即上述装置的表面又进一步具有一抗氧化层,其制作方式是先利用喷砂酸洗的方式去除装置的表面层,而后以激光进行局部修补上述装置在喷砂酸洗后所产生的孔洞,接着研磨上述装置的表面以降低上述装置表面的粗糙度,再将其表面进行抛光,最后将表面进行改性,使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的表面具有一耐磨的抗氧化层。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的材质可为钛金属或钛6铝4钒(Ti6A14V)的材质。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的材质又可为钢。
[0009]较佳的,上述的穿孔为螺孔形式。
[0010]较佳的,上述定位孔呈椭圆形。
[0011]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装置的身部的形状均为左右对称。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在使用时,可视患者胫骨长度将装置的身部进行裁剪以符合需求。在一实施例中,亦可针对患者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的弧长而将装置头部的延伸部分进行裁剪。
[0012]在某些实施例中,是通过定位孔栓合骨钉或定位骨钉固定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后,再以骨钉或定位骨钉作为滑杆,定位孔作为滑槽,使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能于胫骨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并经由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的头部包围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再栓合其它骨钉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与胫骨骨干之上的装置穿孔并进行复位调整,使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骨板在固定时不易产生角度偏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显示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的一示意图。
[0014]图2是显示本固定装置贴附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5]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显示固定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的固定装置。
[0016]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显示固定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的装置。
[0017]【符号说明】
[0018]102 头部
[0019]104 身部
[0020]106 第一侧面
[0021]108 第二侧面
[0022]110 穿孔
[0023]112定位孔
[0024]114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技术人员可通过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性与其优点。且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它具体实施例加以运用及实施,,本说明书所阐述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需求而应用,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不同的修饰或变更。
[0026]本实用新型将以较佳实施例及观点加以叙述,此类叙述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仅用以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因此,除说明书中的较佳实施例之外,本实用新型亦可广泛实行于其它实施例中。
[0027]本实用新型为一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前述装置包含一头部102、一身部104、第一侧面106与第二侧面108,,其中头部102为一平面板体,而头部102的其中一端具有一延伸部114 ;身部104为一波浪板体,且头部102与身部104是依序一体成型;而上述装置的第二侧面108可经过弯折而具有曲率,使本装置头部弯折后的曲率与受损的胫骨平台后外侧曲率相对应。在一实施例中,本装置的延伸部114为一波浪板体。而制作本装置所使用的材质又进一步可为钢、钛或钛6铝4钒(Ti6A14V);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装置的表面还具有一层耐磨的抗氧化层。
[0028]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显示本固定装置贴附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的一实施例,而本装置弯折后可与胫骨各位置的表面曲率相对应。在一实施例中,本骨板的植入方式是将骨板由胫骨近端平台的后内侧送入后再移向平台的后外侧,最后再进行复位与固定。
[0029]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是显示固定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的固定装置,而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的身部的第二侧面经弯折后,,使上述装置身部的第二侧面的曲率与胫骨骨干的曲率较平缓的表面形状相对应;而上述骨板的头部的第二侧面则经弯折后,使上述头部的第二侧面的曲率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附近的关节面相对应。当上述的骨板头部和身部分别与关节面及骨干曲率相对应后,可以定位骨钉通过定位孔并钻凿于胫骨,并可活动地穿设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骨板的定位孔,而其它多个骨钉则分别穿设于多个穿孔,且该定位孔可在锁上骨钉后作为定位用途,并进行复位调整,依照其它多个骨钉需固定的位置再将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骨板的位置与角度进行移动。当完成上述的固定之后,则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骨板的头部便可有效固定骨折或已修复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并避免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再次坍塌。
[0030]此骨板上又进一步设有多个穿孔110与一定位孔112贯穿于骨板的第一侧面106与第二侧面108,其中上述多个穿孔110的孔璧设有螺纹;而定位孔112呈椭圆形且位于此骨板的头部102与身部104之间的连接处。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骨板进一步设有多个透孔贯穿于骨板的第一侧面106及第二侧面108,使多个透孔可供钢丝所贯穿,以作为暂时将骨板固定于骨骼之用。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的身部104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0032]在某些实施例中,头部具有至少5个穿孔。
[0033]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在头部具有7个穿孔;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头部的其中一端的延伸部则具有至少I个穿孔。在一实施例中,头部的其中一端的延伸部具有2个穿孔。
[0034]在某些实施例中,其中在身部具有至少4个穿孔。
[0035]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上述的多个穿孔又进一步非垂直于此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的第一侧面106与第二侧面108,因此穿设于穿孔110的骨钉的轴线则呈现交错排列的形状,而透过如此排列可强化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在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的固定性,且可有效减少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与胫骨的位移。
[0036]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本装置的身部与延长部均呈现为波浪板体,因此身部104与延长部114易于弯折成所需的曲率。在另一实施例中,,为防止受损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连带影响正常的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则在本装置头部的其中一端的延伸部114则具有支持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并避免正常的后内侧平台也随之塌陷的功能,且尚不需再以骨钉穿设于延伸部以固定。在某些实施例中,其中本装置的第二侧面在头部的部分可经弯折而使头部的弯折曲率与患者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曲率相近或相同。在一实施例中,倘若病患的胫骨近端后外侧与后内侧平台均有骨折或塌陷状况,则骨钉可穿设延伸部的穿孔并用以固定胫骨近端后内侧平台的骨折或塌陷位置。
[0037]由于每个病患的胫骨长度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曲率均有不同,因此可针对上述的情况对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的延伸部与身部进行裁剪与弯折。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进一步设有多个透孔贯穿于装置的第一侧面102及第二侧面104,使多个透孔可供钢丝所贯穿,其功能是作为暂时固定装置在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与胫骨之上。
[0038]在一实施例中,本装置亦可用于胫骨近端后外侧的骨折,,当上述的装置头部和身部分别与胫骨的关节面及骨干曲率相对应后,可以定位骨钉通过定位孔并钻凿于胫骨近端后外侧的骨折位置附近,并可活动地穿设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装置的定位孔,而其它多个骨钉则分别穿设于多个穿孔,,且定位孔可在锁上骨钉后作为定位用途,并进行复位调整,依照其它多个骨钉需固定的位置再将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装置的位置与摆放角度进行微幅调整与固定。
[0039]以上叙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得以领会其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专利权利范围。其专利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及其等同领域而定。凡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精神或范围内,所作的更动或润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设计,且应包含在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头部,为一平面板体,其中该头部的其中一端具有一延伸部; 一身部,是成一波浪状板体,所述头部与所述身部是依序一体成型; 一第一侧面;以及 一第二侧面,所述装置的第二侧面可经弯折而具有曲率,且在该装置上设有多个穿孔与一定位孔,所述穿孔和所述定位孔贯穿于该装置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表面具有一抗氧化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材质为钛或钛6招4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穿孔为螺孔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呈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的形状为左右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具有至少5个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具有7个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有至少I个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至少4个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近端后外侧平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上设有多个透孔,所述透孔贯穿于该装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
【文档编号】A61B17/80GK204121150SQ201420395900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9日
【发明者】黄胜隆, 马景侯, 林楷城, 杨民任 申请人:爱派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