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10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包括钳头架,在钳头架上铰接有上钳头和下钳头,钳头架尾端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上下对称开设有上孔和下孔,穿过上孔的第一钢丝圈绳一端与下钳头的钳炳孔相连,第一钢丝圈绳另一端与连接扣相连,穿过下孔的第二钢丝圈绳一端与上钳头的钳炳孔相连,第二钢丝圈绳另一端与连接扣相连,连接扣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穿过套筒的套筒面孔并与控制手柄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要调节控制手柄的转向及前后伸缩距离,即可控制上、下钳头的转向及敞开、闭合,控制力好,取样便捷。
【专利说明】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切机构,尤其是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活检钳在取某人体病变组织样品时,通常是以上钳头和下钳头的啮合,成一直线后剪切而成。但在实际临床应用时,由于活检钳的操作手柄在体外,且离上钳头和下钳头的距离较远,容易导致这样一个问题:难以准确控制上钳头和下钳头的动作,使得取样变得困难,费时又费力,同时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力好,取样便捷的活检钳的剪切机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包括钳头架,在钳头架上铰接有上钳头和下钳头,钳头架尾端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上下对称开设有上孔和下孔,穿过上孔的第一钢丝圈绳一端与下钳头的钳炳孔相连,第一钢丝圈绳另一端与连接扣相连,穿过下孔的第二钢丝圈绳一端与上钳头的钳炳孔相连,第二钢丝圈绳另一端与连接扣相连,连接扣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穿过套筒的套筒面孔并与控制手柄固定相连。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要调节控制手柄的转向及前后伸缩距离,即可控制上、下钳头的转向及敞开、闭合,控制力好,取样便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下钳头敞开时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下钳头闭合时的示意图。
[0008]图中:钳头架1、上钳头21、上钳头钳炳孔211、下钳头22、下钳头钳炳孔221、套筒
3、上孔31、下孔32、套筒面孔33、第一钢丝圈绳41、第二钢丝圈绳42、连接扣5、钢丝绳6、控制手柄7。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0]实施例:
[001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包括钳头架1,在钳头架I上铰接有上钳头21和下钳头22,钳头架I尾端固定连接有套筒3,套筒3上下对称开设有上孔31和下孔32,穿过上孔31的第一钢丝圈绳41 一端与下钳头22的钳炳孔221相连,第一钢丝圈绳41另一端与连接扣5相连,穿过下孔32的第二钢丝圈绳42 —端与上钳头21的钳炳孔211相连,第二钢丝圈绳42另一端与连接扣5相连,连接扣5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6,钢丝绳6穿过套筒3的套筒面孔33并与控制手柄7固定相连。
[0012]本实用新型在取样时,先由控制手柄7控制钢丝绳6往前运动,继而带动连接扣5也随之往前运动,从而由第一钢丝圈绳41和第二钢丝圈绳42迫使下钳头22和上钳头21敞开,待取样目标位置确定后,向后拉动控制手柄7即可。另外,若需调整上钳头21和下钳头22的转向时,只要相应地调整控制手柄7的转向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活检钳的剪切机构,包括钳头架(I),在所述的钳头架(I)上铰接有上钳头(21)和下钳头(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头架(I)尾端固定连接有套筒(3),所述的套筒(3)上下对称开设有上孔(31)和下孔(32),穿过所述的上孔(31)的第一钢丝圈绳(41) 一端与下钳头(22)的钳炳孔(221)相连,所述的第一钢丝圈绳(41)另一端与连接扣(5)相连,穿过所述的下孔(32)的第二钢丝圈绳(42) —端与上钳头(21)的钳炳孔(211)相连,所述的第二钢丝圈绳(42)另一端与连接扣(5)相连,所述的连接扣(5)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6),所述的钢丝绳(6)穿过套筒(3)的套筒面孔(33)并与控制手柄(7)固定相连。
【文档编号】A61B10/06GK204049701SQ20142041014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3日
【发明者】何雄伟 申请人:诸暨市鹏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