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109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属医疗卫生技术,是涉及骨科领域,确切地说是关于髌骨骨折的固定技术。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包含连接钉,其特点是:连接钉是螺钉,螺钉穿过包绕骨折髌骨的环状可塑形钢板带上的螺孔,紧固拧合在按骨折线贴合的断裂的髌骨上;所述髌骨,周围有股骨,胫骨,腓骨;所述环状可塑形钢板带,有形如髌骨弯曲度,其厚度凹凸相间分布,凸起部分有穿螺钉的孔。实施本实用新型后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有利患者功能锻炼;环形结构整体性强,适用髌骨多块骨折固定,适用范围大;凹凸相间设计减少对于髌骨表面血供的影响,促进生长愈合,也减少患者异物感;使用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

【技术领域】
[0001]属医疗卫生技术,是涉及骨科领域,确切地说是关于髌骨骨折的固定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固定髌骨骨折常用的有以下方式:环扎固定法:用18?28号不锈钢丝,以粗圆针引导,紧贴髌骨缘在周围软组织内缝合一圈,然后将髌骨折复位,把钢丝逐渐收紧、拧牢。这方法比较简单,固定也较完善,但易产生成角畸形,一般适用于移位不太大的骨折或尚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贯穿固定法:用2_钻头在近侧骨折块断面上Icm的内外侧,垂直于髌骨纵轴,钻一隧道;用同样方法,在远侧骨折块的相应部位也钻一隧道,8形穿过钢丝。但须注意隧道应位于髌骨全厚中点的后方。用巾钳复位、拧紧钢丝固定之。这种固定直接、有力、比较牢靠,适用于移位较大的骨折。由于钢丝在髌骨前面交叉,可以防止屈膝时引起的向前成角。张力带固定法:用直径1.5_的克氏针,自近折块折面的内、外侧钻入,沿髌骨纵轴,自骨折块的顶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至针头刚露出折面。复位后,用同一克氏针从近折块向远折块折面的对应点钻入,沿髌骨纵轴自远折块的下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使两端在肌膜外面露出约3?5mm,针尾弯成钩状,然后用18?28号钢丝绕过两枚克氏针的后面,逐渐收紧拧牢。拧紧时,注意钢丝应穿过克氏针的后侧并收紧。这样,钢丝收紧后,克氏针将受到一定的压力,促使骨折块互相靠拢,加速愈合;还应注意决不可使纵行跨过骨折线的钢丝过分偏向侧方,从而失去张力带固定的作用。
[0003]这些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各个内固定物缺乏整体性,牢固度一般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操作,整体性好,固定牢的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
[000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包含连接钉,其方案是:连接钉是螺钉,螺钉穿过包绕骨折髌骨的环状可塑形钢板带上的螺孔,紧固拧合在按骨折线贴合的断裂的髌骨上;所述髌骨,周围有股骨,胫骨,腓骨;所述环状可塑形钢板带,有形如髌骨弯曲度,其厚度凹凸相间分布,凸起部分有穿螺钉的孔。
[0007]实施本实用新型后的积极效果是:
[0008]实施本实用新型后的积极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有利患者功能锻炼;环形结构整体性强,适用髌骨多块骨折固定,适用范围大;凹凸相间设计减少对于髌骨表面血供的影响,促进生长愈合,也减少患者异物感;使用操作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包含连接钉,其特征是:连接钉是螺钉,螺钉穿过包绕骨折髌骨的环状可塑形钢板带上的螺孔,紧固拧合在按骨折线6贴合的断裂的髌骨5上;所述髌骨,周围有股骨10,胫骨11,腓骨12 ;所述环状可塑形钢板带3,有形如髌骨弯曲度,其厚度凹凸相间分布,凸起部分4有穿螺钉I的孔2。
[0015]所述厚度凹凸相间分布,其凹陷部分厚度取Imm ;凸起部分厚度取2_。
[0016]所述环状可塑形钢板带3选用轻质钛合金。
【权利要求】
1.一种髌骨骨折固定夹板,包含连接钉,其特征是:连接钉是螺钉,螺钉穿过包绕骨折髌骨的环状可塑形钢板带上的螺孔,紧固拧合在按骨折线(6)贴合的断裂的髌骨(5)上;所述髌骨,周围有股骨(10),胫骨(11),腓骨(12);所述环状可塑形钢板带(3),有形如髌骨弯曲度,其厚度凹凸相间分布,凸起部分(4)有穿螺钉(I)的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髌骨骨折的固定夹板,其特征是:所述厚度凹凸相间分布,其凹陷部分厚度取Imm ;凸起部分厚度取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髌骨骨折的固定夹板,其特征是:所述环状可塑形钢板带(3 )选用轻质钛合金。
【文档编号】A61B17/68GK204049810SQ20142041016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李立, 柴益民, 吴蔚 申请人:封启明, 王韬, 徐佳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