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248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包括宫形环和中间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中间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中间薄膜两侧各有一弧形开口,弧形开口以宫形环的中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8~1/5,宫形环的两侧边均有薄膜附着,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5~1/4。本实用新型既能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又可减少薄膜对子宫内膜的压迫,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避免因引流不畅而引起的感染。
【专利说明】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纵隔子宫是常见的子宫发育畸形,患者易发生不孕、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若胎盘附着在隔上,可出现产后胎盘滞留。纵隔子宫甚至成为许多患者不孕和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给患者的身心均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目前纵隔子宫的治疗主要采取宫腔镜纵隔电切联合术后宫腔内放置节育器的综合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节育器有T型环和宫形环两种。T型环易滑脱、移位;宫形环因其中空的结构又无法有效地防止纵隔电切术后创面的再次粘连,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纵隔子宫的患者还常合并子宫左右侧壁的畸形,常需在纵隔电切术中同时行左右侧壁矫形手术,切开后的侧壁也极易复粘。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专门的设计是针对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的宫腔粘连防治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防治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再次粘连的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宫形环和中间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中间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中间薄膜两侧各有一弧形开口,弧形开口以宫形环的中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8?1/5,宫形环的两侧边均有薄膜附着,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5?1/4。
[0005]作为改进,所述中间的薄膜上设有微孔,微孔的直径为I?5mm,微孔的面积占中间薄膜面积的I?40%。
[000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宫形环中轴靠近顶端的中间薄膜上设有孔,孔径为4?8mm ο
[0007]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弧形开口边缘各有两根弹性支架,中间薄膜和宫形环两侧薄膜的边缘分别连接在弹性支架上。
[0008]作为改进,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
[0009]本实用新型薄膜两侧各有一弧形开口,以宫形环的中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这种结构不仅可提高该装置在通过狭小宫颈管的变形能力,还能提高装置在使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更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8?1/5,如此可减少薄膜对子宫内膜的压迫,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宫形环的两侧薄膜能有效防止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的复粘。中间的薄膜上有许多微孔,微孔的直径为I?5_,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可增加宫腔内液体的对流,避免因引流不畅而引起的感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宫形环I和中间薄膜2,所述宫形环I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中间薄膜2连接在宫形环I内,中间薄膜2两侧各有一弧形开口 3和3’,弧形开口 3和3’以宫形环的中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这种结构不仅可提高该装置在通过狭小宫颈管的变形能力,还能提高装置在使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6,如此既能有效地防止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的再次粘连,又能减少不必要的薄膜面积,既能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又可减少薄膜对子宫内膜的压迫,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宫形环I的两侧边均有薄膜4和4’附着,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4,这样能有效防止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的复粘。所述中间的薄膜2上设有微孔5,微孔5的直径为2mm,微孔5的面积占中间薄膜2面积的30%,能在保证防止粘连的前提下进一步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增加舒适性。在宫形环中轴靠近顶端的中间薄膜2上设有孔6,孔径为4_,便于将装置放置入子宫。弧形开口 3和3’边缘各有两根弹性支架7、7’、8、8’,中间薄膜2和宫形环两侧薄膜4和4’的边缘分别连接在弹性支架7、7’、8、8’上,不仅能增加防粘连效果,还能对中间薄膜2和宫形环两侧薄膜4和4’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引流槽9,能更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
[0013]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包括宫形环和中间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中间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中间薄膜两侧各有一弧形开口,弧形开口以宫形环的中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这种结构不仅可提高该装置在通过狭小宫颈管的变形能力,还能提高装置在使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8,如此既能有效地防止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的再次粘连,又能减少不必要的薄膜面积,既能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又可减少薄膜对子宫内膜的压迫,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宫形环的两侧边均有薄膜附着,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5,这样能有效防止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的复粘。所述中间的薄膜上设有微孔,微孔的直径为1mm,微孔的面积占中间薄膜面积的1%,能在保证防止粘连的前提下进一步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增加舒适性。在宫形环中轴靠近顶端的中间薄膜上设有孔,孔径为5_,便于将装置放置入子宫。弧形开口边缘各有两根弹性支架,中间薄膜和宫形环两侧薄膜的边缘分别连接在弹性支架上,不仅能增加防粘连效果,还能对中间薄膜和宫形环两侧薄膜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引流槽,能更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
[0014]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包括宫形环和中间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中间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中间薄膜两侧各有一弧形开口,弧形开口以宫形环的中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这种结构不仅可提高该装置在通过狭小宫颈管的变形能力,还能提高装置在使用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5,如此既能有效地防止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的再次粘连,又能减少不必要的薄膜面积,既能节约原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又可减少薄膜对子宫内膜的压迫,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宫形环的两侧边均有薄膜附着,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5,这样能有效防止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创面的复粘。所述中间的薄膜上设有微孔,微孔的直径为5mm,微孔的面积占中间薄膜面积的40%,能在保证防止粘连的前提下进一步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增加舒适性。在宫形环中轴靠近顶端的中间薄膜上设有孔,孔径为8_,便于将装置放置入子宫。弧形开口边缘各有两根弹性支架,中间薄膜和宫形环两侧薄膜的边缘分别连接在弹性支架上,不仅能增加防粘连效果,还能对中间薄膜和宫形环两侧薄膜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引流槽,能更有利于宫腔内液体的流通。
【权利要求】
1.一种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宫形环和中间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中间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中间薄膜两侧各有一弧形开口,弧形开口以宫形环的中轴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8?1/5,宫形环的两侧边均有薄膜附着,其总面积占整个宫形环面积的1/5?1/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是,中间的薄膜上设有微孔,微孔的直径为I?5mm,微孔的面积占中间薄膜面积的I?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是,在宫形环中轴靠近顶端的中间薄膜上设有孔,孔径为4?8_。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是,弧形开口边缘各有两根弹性支架,中间薄膜和宫形环两侧薄膜的边缘分别连接在弹性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是,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
6.根据权利要求3的纵隔子宫电切并左右侧壁矫形术后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是,在宫形环的下段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4049792SQ201420415521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6日
【发明者】徐大宝, 朱可安, 薛敏 申请人:徐大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