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01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包括担架杆和担架面(1),所述担架杆包括头杆(2)、中杆(3)、尾杆(4),所述头杆(2)的尾端和中杆(3)前端之间、中杆(3)的尾端和尾杆(4)前端之间均通过铰链结构(10)连接,所述头杆(2)和中杆(3)、中杆(3)和尾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通过狭窄楼道或电梯,节约人力,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变换形状,可平躺可半卧,转运病人更安全。
【专利说明】 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

【背景技术】
[0002]在120出警搬运病人时,常常碰到以下问题:居民楼房楼道狭窄,传统担架抬病人转弯困难,并且担架倾斜,病人可能滑动,抬担架者费劲,需多人协力。电梯房的电梯也多为小箱型,传统担架难以放进电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包括担架杆和担架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杆包括头杆(2 )、中杆(3 )、尾杆(4),所述头杆(2 )的尾端和中杆(3 )前端之间、中杆(3 )的尾端和尾杆(4)前端之间均通过铰链结构(10)连接,所述头杆(2)和中杆(31中杆(3)和尾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固定装置。
[0005]所述折叠固定装置包括套筒(5),^^^(6)^^^^(7),^^(5)可移动的套在担架杆上,搭扣杆(6)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担架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钩状结构,套筒(5)上设置有与搭扣杆(6 )相配合的搭扣环(7 )。
[0006]所述折叠固定装置包括齿盘(8)和齿栓(9),所述齿盘(8)和齿栓(9)分别设置在头杆(2)的尾端和中杆(3)的前端,以及中杆(3)的尾端和尾杆(4)前端。
[0007]所述担架杆上设置有供齿栓(9)移动的槽孔(16),齿栓(9)的一端位于槽孔内并通过弹簧(15)固定在担架杆内部,所述弹簧的运动方向与担架的长边方向一致。
[0008]所述头杆(2)的左右杆的前端之间、尾杆(4)的左右杆尾端之间、中杆(3)的左右杆之间分别设置有前部横杆(12)、尾部横杆(13)和中部横杆(14)。
[0009]所述中部横杆(14)设置在左右杆的下方,其与左右杆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
[0010]所述头杆0、中杆(3^^^(4)的下方均设置有滑轮〔10。
[0011]所述担架面(1)材料为帆布或化纤材料。
[0012]所述前部横杆、尾部横杆与左右杆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担架杆呈圆角长方形,
[0013]本实用新型中,头杆(2)的尾端和中杆(3)前端之间、中杆(3)的尾端和尾杆(4)前端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担架杆可成平直状、成角折叠状,折叠状态方便通过狭窄通道,放置进电梯,也适用于不能耐受平卧的心肺疾病患者。
[0014]担架杆分头段、中段、尾段各有一对轮子,方便担架放置,平坦路面推行和进120急救车时滚动前进。
[0015]担架面由结实耐用帆布或者化纤材料制成,缝制或铆钉套在担架杆上,四角及套筒处留有空隙。便于手抓握和折叠操作。
[00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通过狭窄楼道或电梯,节约人力,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变换形状,可平躺可半卧,转运病人更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水平状态结构时搭扣杆与搭扣环扣合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水平状态时搭扣杆与搭扣非扣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变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变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变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变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变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齿栓部分结构细节图;
[00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齿栓部分结构俯视细节图;
[00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齿栓部分结构侧视细节图;
[0029]其中:担架面-1、头杆-2、中杆-3、尾杆-4、套筒-5,搭扣杆-6、搭扣环-7、齿盘-8、齿栓-9、铰链结构-10、滑轮-11、前部横杆-12、尾部横杆-13、中部横杆-14、弹簧-15、槽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包括担架杆和担架面(1),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杆0、中杆(3 )、尾杆(4),所述头杆(2 )的尾端和中杆(3 )前端之间、中杆(3 )的尾端和尾杆(4 )前端之间均通过铰链结构(10)连接,所述头杆(2)^^^(31^^(3)和尾杆(4 )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固定装置。
[0033]所述折叠固定装置包括套筒(5),^^^(6)^^^^(7),^^(5)可移动的套在担架杆上,搭扣杆(6)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担架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钩状结构,套筒(5)上设置有与搭扣杆(6 )相配合的搭扣环(7 )。
[0034]所述头杆(2)的左右杆的前端之间、尾杆(4)的左右杆尾端之间、中杆(3)的左右杆之间分别设置有前部横杆(12\尾部横杆(13)和中部横杆(^)。
[0035]所述中部横杆设置在左右杆的下方,其与左右杆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
[0036]所述头杆0、中杆(3^尾杆(4)的下方均设置有滑轮〔10。
[0037]所述担架面(1)材料为结实耐磨的帆布或化纤材料。
[0038]上述结构中每个铰链处有套筒,套筒可以移动,套筒上有搭扣环,担架杆中段尾段相应部位有搭扣杆,搭扣杆扣上搭扣环时,使套筒固定不能移开。套筒套住铰链时,担架杆成平直状。套筒移开后,担架杆可以成角折叠。
[0039]实施例2
[0040]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包括担架杆和担架面(1),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杆0、中杆(3 )、尾杆(4),所述头杆(2 )的尾端和中杆(3 )前端之间、中杆(3 )的尾端和尾杆(4 )前端之间均通过铰链结构(10)连接,所述头杆(2)^^^(31^^(3)和尾杆(4 )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固定装置。
[0041]所述折叠固定装置包括齿盘(8)和齿栓(9),所述齿盘(8)和齿栓(9)分别设置在头杆(2)的尾端和中杆(3)的前端,以及中杆(3)的尾端和尾杆(4)前端。
[0042]所述担架杆上设置有供齿栓(9)移动的槽孔(16),齿栓(9)的一端位于槽孔内并通过弹簧(15)固定在担架杆内部,所述弹簧的运动方向与担架的长边方向一致。
[0043]所述头杆(2)的左右杆的前端之间、尾杆(4)的左右杆尾端之间、中杆(3)的左右杆之间分别设置有前部横杆(12\尾部横杆(13)和中部横杆(^)。
[0044]所述中部横杆设置在左右杆的下方,其与左右杆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
[0045]所述头杆0、中杆(3)5尾杆(4)的下方均设置有滑轮〔10。
[0046]所述担架面(1)材料为结实耐磨的帆布或化纤材料。
[0047]铰链的两端担架杆分别设置有齿盘,和齿栓,通过调整齿栓和齿盘的对应位置,可以使担架呈平直状、成角折叠状,角度可以调整。齿栓由弹簧顶住,自然状态齿栓卡于齿盘的齿槽内,固定相邻2个担架杆的位置,板住齿栓压缩弹簧,使齿栓退出齿槽,即可旋转担架杆调整角度。
[0048]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包括担架杆和担架面(I),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杆包括头杆(2 )、中杆(3 )、尾杆(4 ),所述头杆(2 )的尾端和中杆(3 )前端之间、中杆(3 )的尾端和尾杆(4)前端之间均通过铰链结构(10 )连接,所述头杆(2 )和中杆(3 )、中杆(3 )和尾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固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固定装置包括套筒(5 ),搭扣杆(6 )和搭扣环(7 ),套筒(5 )可移动的套在担架杆上,搭扣杆(6 )的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担架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为钩状结构,套筒(5)上设置有与搭扣杆(6)相配合的搭扣环(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固定装置包括齿盘(8)和齿栓(9),所述齿盘(8)和齿栓(9)分别设置在头杆(2)的尾端和中杆(3)的前端,以及中杆(3)的尾端和尾杆(4)前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杆上设置有供齿栓(9)移动的槽孔(16),齿栓(9)的一端位于槽孔内并通过弹簧(15)固定在担架杆内部,所述弹簧(15)的运动方向与担架的长边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杆(2)的左右杆的前端之间、尾杆(4)的左右杆尾端之间、中杆(3)的左右杆之间分别设置有前部横杆(12)、尾部横杆(13)和中部横杆(1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横杆(14)设置在左右杆的下方,其与左右杆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杆(2)、中杆(3)、尾杆(4)的下方均设置有滑轮(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可折叠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I)材料为帆布或化纤材料。
【文档编号】A61G1/013GK204181805SQ201420430696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日
【发明者】黄瑛 申请人:黄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