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57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用于从肱骨头顶点软骨层置入肱骨的骨髓腔内,其包括钉体,该钉体具有一近端钉段和一与近端钉段相连的远端钉段,在所述近端钉段上设置有若干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锁定孔,在所述远端钉段上设置有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动力孔和静力孔。提供一种能提高骨折断端稳定性、有效降低远端自由端应力的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且其还能有效防止单侧皮质固定的锁钉退出风险。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其类型复杂,愈合较差,已成为创伤骨科治疗中的难点。一般而言,肱骨近端I部骨折和2部轻度移位骨折多采用三角巾及石膏托悬架的保守治疗方式;2部重度移位、3部、4部骨折多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0003]目前,内固定手术主要采用钢板和髓内钉,众所周知,钢板其固定方式为偏心固定,其放置在骨折端张力带位置,所以对钢板本身的抗弯扭能力要求很高,临床中,尤其在肱骨距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位时,行钢板内固定后出现断板的概率较高,而髓内钉是经皮植入骨髓腔已达到固定骨折的目的,其属于中轴固定,抗弯扭能力要远远大于钢板,但是,传统髓内钉存在以下缺陷:a)单一角度放置锁钉,骨折断端易发生移位;b)髓内钉与锁钉之间没有形成锁定机制,尤其在干骺端的锁钉易退出;c)远端自由端应力集中,易造成髓内钉断裂和医源性骨折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骨折断端稳定性、有效降低远端自由端应力的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且其还能有效防止单侧皮质固定的锁钉退出风险。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用于从肱骨头顶点软骨层置入肱骨的骨髓腔内,其包括钉体,该钉体具有一近端钉段和一与近端钉段相连的远端钉段,在所述近端钉段上设置有若干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锁定孔,在所述远端钉段上设置有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动力孔和静力孔。
[0006]所述锁定孔设置有四个,分别为前方孔、小结节孔、后方孔和肱骨矩孔,所述前方孔的角度为顺时针0°?25。,小结节孔的角度为顺时针90°,后方孔的角度为逆时针45°?65°,肱骨矩孔的角度为顺时针10°?40°,且肱骨矩孔与钉体的纵轴线的夹角α为 75° ?85°。
[0007]所述动力孔的角度为顺时针5°?20°,所述静力孔的角度为0°。
[0008]所述锁定孔设置有四个,分别为前方孔、小结节孔、后方孔和肱骨矩孔,所述前方孔的角度为逆时针0°?25°,所述小结节孔的角度为逆时针90°,所述后方孔的角度为顺时针45°?65°,所述肱骨矩孔的角度为逆时针10°?40°,且肱骨矩孔与钉体的纵轴线的夹角α为75°?85°。
[0009]所述动力孔的角度为逆时针5°?20°,所述静力孔的角度为0°。
[0010]所述锁定孔为螺纹孔。
[0011]所述远端钉段上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叉槽,这些开叉槽沿其周向环形均布。
[0012]所述近端钉段的端面上设置有中心孔,在该中心孔内壁的中下部设置有螺纹,在所述近端钉段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槽。
[0013]所述近端钉段与远端钉段同轴,且锥形过渡。
[0014]有益效果:a)本产品通过近端若干锁定孔多平面、多角度设计,远端两孔成角设计,提高了髓内钉系统的自身稳定性,从而提高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山)近端用于植入肱骨近端松质骨内的锁定孔采用螺纹设计,即锁钉与髓内钉之间通过螺纹旋和,能有效防止单侧皮质固定的锁钉退出风险;c)远端自由端开叉设计,降低了远端自由端应力,有效降低了髓内钉断裂和医源性骨折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左视放大图;
[0019]图4是优选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0]图5是沿图2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1]图6是沿图2中B-B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2]图7是沿图2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3]图8是沿图3中D-D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4]图9是沿图2中E-E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5]图10是沿图2中F-F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6]图11是沿图2中G-G线的放大剖视图;
[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图12的左视放大图;
[0029]图14是优选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30]图15是沿图12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
[0031]图16是沿图12中B-B线的放大剖视图;
[0032]图17是沿图12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
[0033]图18是沿图13中D-D线的放大剖视图;
[0034]图19是沿图12中E-E线的放大剖视图;
[0035]图20是沿图12中F-F线的放大剖视图;
[0036]图21是沿图12中G-G线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用于从肱骨头顶点软骨层置入肱骨的骨髓腔内,其包括钉体1,该钉体I具有一近端钉段和一与近端钉段相连的远端钉段,所述近端钉段与远端钉段同轴,且锥形过渡。
[0038]在所述近端钉段上设置有若干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锁定孔2、3、4、5,所述锁定孔2、3、4、5为螺纹孔。在所述远端钉段上设置有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动力孔6和静力孔7。
[0039]本髓内钉根据人体肱骨解剖形态有左、右之分,在这里命名为左髓内钉和右髓内钉。
[0040]优选实施例一为左髓内钉:如图2?10所示,所述锁定孔2、3、4、5设置有四个,分别为前方孔2、小结节孔3、后方孔4和肱骨矩孔5。所述前方孔2的角度为顺时针0°?25°,优先选用10° ;小结节孔3的角度为顺时针90° ;后方孔4的角度为逆时针45°?65°,优先选用55° ;肱骨矩孔5的角度为顺时针10°?40°,优先选用25°,且肱骨矩孔5的中心轴线51与钉体I的纵轴线11的夹角α为75°?85°,优先选用81°。所述动力孔6的角度为顺时针5°?20°,优先选用15°?20°,特别是18° ;所述静力孔7的角度为0°。除肱骨矩孔5外,其余所有孔的中心轴线均与钉体I的纵轴线11垂直。
[0041]优选实施例二为右髓内钉:如图11?19所示,所述锁定孔2、3、4、5设置有四个,分别为前方孔2、小结节孔3、后方孔4和肱骨矩孔5。所述前方孔2的角度为逆时针0°?25°优先选用10° ;所述小结节孔3的角度为逆时针90° ;所述后方孔4的角度为顺时针45°?65°,优先选用55° ;所述肱骨矩孔5的角度为逆时针10°?40°,优先选用25°,且肱骨矩孔5的中心轴线51与钉体I的纵轴线11的夹角α为75°?85°,优先选用81°。所述动力孔6的角度为逆时针5°?20°,优先选用15°?20°,特别是18° ;所述静力孔7的角度为0°。除肱骨矩孔5外,其余所有孔的中心轴线均与钉体I的纵轴线11垂直。
[0042]所述远端钉段上设置有四条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叉槽8,这些开叉槽8沿其周向环形均布。
[0043]所述近端钉段的端面上设置有中心孔9,在该中心孔9内壁的中下部设置有螺纹,在所述近端钉段的端面上还设置有三个定位槽10。
[0044]所述近端钉段长度为25?50mm,优先选用30?40mm,特别是35mm ;所述远端钉段长度为60?I 1mm,优先选用80?90mm,特别是85mm ;所述锥形过渡段长度为10?50mm,优先选用20?40mm,特别是30mm。
[0045]本髓内钉包括四个锁定孔,不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道髓内钉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锁定孔。
[0046]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用于从肱骨头顶点软骨层置入肱骨的骨髓腔内,其包括钉体(1),该钉体(I)具有一近端钉段和一与近端钉段相连的远端钉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近端钉段上设置有若干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锁定孔(2、3、4、5),在所述远端钉段上设置有沿其周向不同角度分布的动力孔(6)和静力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2、3、4、5)设置有四个,分别为前方孔(2)、小结节孔(3)、后方孔(4)和肱骨矩孔(5),所述前方孔(2)的角度为顺时针O°?25。,小结节孔(3)的角度为顺时针90°,后方孔(4)的角度为逆时针45°?65°,肱骨矩孔(5)的角度为顺时针10°?40°,且肱骨矩孔(5)与钉体(I)的纵轴线(11)的夹角α为75°?8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孔(6)的角度为顺时针5°?20°,所述静力孔(7)的角度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2、3、4、5)设置有四个,分别为前方孔(2)、小结节孔(3)、后方孔(4)和肱骨矩孔(5),所述前方孔(2)的角度为逆时针0°?25。,所述小结节孔(3)的角度为逆时针90°,所述后方孔(4)的角度为顺时针45°?65°,所述肱骨矩孔(5)的角度为逆时针10°?40°,且肱骨矩孔(5)与钉体(I)的纵轴线(11)的夹角α为75°?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孔(6)的角度为逆时针5°?20°,所述静力孔(7)的角度为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2、3、4、5)为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钉段上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延伸的开叉槽(8),这些开叉槽(8)沿其周向环形均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钉段的端面上设置有中心孔(9),在该中心孔(9)内壁的中下部设置有螺纹,在所述近端钉段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槽(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入肱骨骨髓腔的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钉段与远端钉段同轴,且锥形过渡。
【文档编号】A61B17/86GK204072294SQ20142044413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吴晓明, 王浩, 秦宗俊 申请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