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22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其包括立柱、床板和床板梁,所述的床板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水平部和倾斜部之间通过第一枢轴连接;在床板的下方设置一横梁;还包括两个调整机构、两个弹性件,所述的调整机构设置在床板的两侧,其包括握手部、连杆、顶杆和抵靠端,所述的连杆与横梁通过第二枢轴连接,所述的连杆的末端与顶杆铰接,顶杆末端与一抵靠端连接,所述的抵靠端与床板的倾斜部的底面接触;所述的横梁上设置一排水平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的连杆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的第二枢轴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本实用新型设置调整机构,病人能够对自己对床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达到舒适的程度。
【专利说明】一种护理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人可自行调整倾斜角度的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护理床,具有能够将床板翻转的结构,但是该种结构一般都需要病人之外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整,而病人自己并不能够对床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即使存在自动调整的机构,也是电动控制的结构,本身的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床板的翻转结构不能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大范围翻转角度的调整。
[0003]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床,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床,其包括立柱、床板和床板梁,所述的床板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水平部和倾斜部之间通过第一枢轴连接;在床板的下方设置一横梁;
[0006]还包括两个调整机构、两个弹性件,所述的调整机构设置在床板的两侧,其包括握手部、连杆、顶杆和抵靠端,所述的连杆与横梁通过第二枢轴连接,所述的连杆的末端与顶杆铰接,顶杆末端与一抵靠端连接,所述的抵靠端与床板的倾斜部的底面接触;
[0007]所述的横梁上设置一排水平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的连杆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的第二枢轴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0008]两个弹性件分别设置在床板下部的两侧,其通过第三枢轴与调整结构连接,并且,两个弹性件还与所述的立柱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滑块、套筒和弹簧,其中,
[0010]所述的上连杆的顶端与第三枢轴连接,末端与滑块的上端连接;
[0011]所述的滑块的下端与弹簧连接,弹簧固定在套筒的底端,并且,滑块和弹簧置于套筒中;
[0012]所述的套筒的外壳与下连杆的一端连接,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立柱上的铰接点上。
[0013]进一步地,在两个所述的连杆的外侧分别设置一连接块。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抵靠端为一圆柱。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倾斜部的底面上设置齿状突起,所述的齿状突起相间排列。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调整机构,病人能够对自己对床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达到舒适的程度;还包括弹性件,用以对调整过程的倾斜角度进行限位及定位,保证角度调整的稳定性;在横梁上设置连接孔,能够使第二枢轴在水平方向调整,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改变连杆和横梁的铰接位置,进而改变床板的倾斜角度,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1]请参阅图1和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护理床的正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护理床包括立柱1、床板梁18,其共同支撑护理床;在本实用新型中,床板包括水平部11和倾斜部13,水平部11和倾斜部13之间通过第一枢轴12连接,倾斜部13能够相对水平部11绕第一枢轴12旋转,调整床板的倾斜角度以及病人的仰卧姿势。
[0022]为了能够使病人自己对自己的坐姿以及仰卧角度进行调整,在床板下方的两侧立柱I之间设置一横梁2,本实用新型包括-调整机构、-弹性件,所述调整机构,用以使病人自己对床板的倾斜部13进行调整;所述弹性件分别设置在床板下部的两侧,其连接调整机构和一立柱1,用以限制并适应调整机构的调整角度。
[0023]每一调整机构与所述的一横梁2连接,调整机构包括握手部31、连杆32、顶杆38和抵靠端39,其中,所述的连杆32与横梁2通过第二枢轴33连接,相应的在连杆32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横梁2上设置一排水平的第二连接孔21,第二枢轴33穿过两个调整机构上的连杆32以及两根横梁2,并且在两个连杆32的外侧分别设置一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用以固定所述第二枢轴33、横梁2和连杆32。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横梁2上设置一排第二连接孔21,通过调整连杆32与不同的第二连接孔21连接,可以调整第二枢轴33的水平位置,连杆与横梁的铰接位置改变。
[0025]连杆32末端与顶杆38铰接,顶杆38末端连接一抵靠端39,抵靠端39与床板倾斜部13的底面接触,并且,抵靠端39与倾斜部13在不同的位置接触,倾斜部13倾斜不同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抵靠端39为一圆柱,也可以为凸轮等能够滚动的形状。为了能够准确的对抵靠端39进行定位,所述的倾斜部的底面上设置齿状突起14,该齿状突起14相间排列,设置在抵靠端39运行的轨道上。
[0026]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件35与调整机构通过一第三枢轴37连接,连杆32、顶杆38和弹性件35通过第三枢轴37铰接在一起,弹性件35与调整机构均为成对存在,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件包括上连杆51、下连杆55、滑块52、套筒54和弹簧53,其中,上连杆51的顶端与第三枢轴37连接,末端与滑块52的上端连接,滑块52的下端与弹簧53连接,弹簧固定在套筒54的底端,并且,滑块和弹簧53置于套筒54中,套筒的外壳与下连杆55的一端连接,下连杆55的另一端铰接在立柱I的铰接点a上。
[0027]病人通过按压握手部31,带动连杆32绕第一枢轴33旋转,同时顶杆38带动抵靠端39在倾斜部13的底面运动,同时,弹性件35相应的伸长或缩短,用以缓冲、复位或者定位抵靠端39的位置。为了能够够牢固的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可以通过连接块34固定连杆。
[0028]当调整连杆32与横梁2的相对位置时,连杆32与横梁2的铰接位置发生改变,同时,连杆32的位置发生改变,相应的,第三枢轴37的平面位置发生改变,抵靠端39在顶杆38的作用下,与倾斜部接触的位置改变,实现倾斜角度的改变。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护理床,其包括立柱、床板和床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包括水平部和倾斜部,水平部和倾斜部之间通过第一枢轴连接;在床板的下方设置一横梁; 还包括两个调整机构、两个弹性件,所述的调整机构设置在床板的两侧,其包括握手部、连杆、顶杆和抵靠端,所述的连杆与横梁通过第二枢轴连接,所述的连杆的末端与顶杆铰接,顶杆末端与一抵靠端连接,所述的抵靠端与床板的倾斜部的底面接触; 所述的横梁上设置一排水平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的连杆上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的第二枢轴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两个弹性件分别设置在床板下部的两侧,其通过第三枢轴与调整结构连接,并且,两个弹性件还与所述的立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滑块、套筒和弹簧,其中, 所述的上连杆的顶端与第三枢轴连接,末端与滑块的上端连接; 所述的滑块的下端与弹簧连接,弹簧固定在套筒的底端,并且,滑块和弹簧置于套筒中; 所述的套筒的外壳与下连杆的一端连接,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立柱上的铰接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的连杆的外侧分别设置一连接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助调整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靠端为一圆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部的底面上设置齿状突起,所述的齿状突起相间排列。
【文档编号】A61G7/05GK204072570SQ201420528022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林林, 王立君 申请人:北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