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热静电理疗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42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自发热静电理疗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发热静电理疗贴,涉及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涉及自发热理疗贴。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包括聚乳酸布层(1)、治疗板(2)、自热式加热层(3)、静电贴(4),聚乳酸布层(1)粘贴在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治疗板(2)设置在聚乳酸布层(1)与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之间,静电贴(4)粘贴在加热层外表面,静电贴(4)的面积大于聚乳酸布层(1)的面积。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自发热与静电理疗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又降低成本,有效减少了医疗废弃物的排放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专利说明】自发热静电理疗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涉及自发热理疗贴。

【背景技术】
[0002]静电理疗贴是黑膏药的一种,主要是在传统黑膏药的表面加上静电膜,从而通过静电膜的高压静电场持续作用,改善人体局部微循环,增强肌体细胞活力。自发热贴剂具有烫熨功能,可以使药效发挥更充分,改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自发热静电理疗贴。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包括聚乳酸布层、治疗板、自热式加热层、静电贴,聚乳酸布层粘贴在自热式加热层的发热面,治疗板设置在聚乳酸布层与自热式加热层的发热面之间,静电贴粘贴在加热层外表面,静电贴的面积大于聚乳酸布层的面积。
[0005]进一步地,聚乳酸布层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自热式加热层的发热面面积。
[0006]进一步地,治疗板与聚乳酸布的接触面小于聚乳酸布的面积。
[0007]进一步地,聚乳酸布与治疗板接触的接触面设有透孔。
[0008]进一步地,自热式加热层为自发热粉末与医用压敏胶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具有粘性。
[0009]进一步地,还设置有用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外包装袋。
[0010]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自发热与静电理疗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又降低成本,有效减少了医疗废弃物的排放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3]如图1所示,一种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包括聚乳酸布层1、治疗板2、自热式加热层
3、静电贴4,聚乳酸布层I粘贴在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治疗板2设置在聚乳酸布层I与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之间,静电贴4粘贴在加热层外表面,静电贴4的面积大于聚乳酸布层I的面积。静电贴4两侧多出聚乳酸布的部分可以粘接在人体皮肤上,用于固定整个贴剂。
[0014]聚乳酸布层I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面积。治疗板2与聚乳酸布I的接触面小于聚乳酸布I的面积。由于采用聚乳酸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可以大大降低常见贴剂在使用中容易导致过敏的现象。
[0015]聚乳酸布I与治疗板2接触的接触面设有透孔。透孔可使治疗板2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提高疗效。
[0016]自热式加热层3为自发热粉末与医用压敏胶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具有粘性。
[0017]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用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外包装袋。外包装袋在未使用理疗贴时,给理疗贴进行相应的保护。
[0018]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撕开外包装袋,将产品紧贴于病患处或者穴位处即可。
[0019]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自发热与静电理疗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又降低成本,有效减少了医疗废弃物的排放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缓解腰腿骨痛等病症,有效时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乳酸布层(I)、治疗板(2)、自热式加热层(3)、静电贴(4),聚乳酸布层(I)粘贴在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治疗板(2)设置在聚乳酸布层(I)与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之间,静电贴(4)粘贴在加热层外表面,静电贴(4)的面积大于聚乳酸布层(I)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其特征在于:聚乳酸布层(I)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自热式加热层(3)的发热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其特征在于:治疗板(2)与聚乳酸布(I)的接触面小于聚乳酸布(I)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其特征在于:聚乳酸布(I)与治疗板(2)接触的接触面设有透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其特征在于:自热式加热层(3)为自发热粉末与医用压敏胶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具有粘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静电理疗贴,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与外界环境隔绝的外包装袋。
【文档编号】A61F7/03GK204106303SQ20142058136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谢延科, 陈青然, 杨纬东, 杨海朋 申请人:谢延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