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44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尤其是一种救护车车厢内监控设备,包括急救厢体,所述的急救厢体内设置有担架固定装置和可移动的担架,所述的急救厢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担架固定装置相配合的滑轨,所述的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弧形轨,所述的弧形轨上滑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的担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带中间,所述的摄像头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全景全程监控救护车内的抢救过程,克服了因为救护车狭小,使得先前监控画面时常被医护人员遮挡,无法完整拍摄抢救画面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护车车厢内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救护车车厢内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病人在救护车里急救时需要进行全流程监控,以避免病人在救护车内死亡后造成医疗纠纷。现在最好的监控手段还是视频监控,因为视频信息可以完整展现抢救的全过程。但对一些担架设置在侧边位置的救护车来说,固定在顶部的摄像头经常被正在急救中的医护人员挡住,无法拍摄到急救画面。如果出现病人在救护车上死亡的问题,这种拍摄不清楚的画面无意解决医疗纠纷,反而会造成进一步的怀疑。为了能全面完整的获得救治信息,现在救护车上需要一种能全景拍摄整个救治画面的摄像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全景全程监控救护车内的抢救过程,克服了因为救护车狭小,使得先前监控画面时常被医护人员遮挡,无法完整拍摄抢救画面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急救厢体,所述的急救厢体内设置有担架固定装置和可移动的担架,所述的急救厢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担架固定装置相配合的滑轨,所述的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弧形轨,所述的弧形轨上滑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的担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带,所述的固定带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带中间,所述的摄像头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急救厢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的担架固定装置相配合的控制块,所述的控制块上设置有弹性钮,所述的弹性钮控制所述的摄像头开启,所述担架固定在所述的担架固定装置上后会碰触到所述的弹性钮。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急救厢体顶部设置有行程气缸,所述的行程气缸连接所述的弧形轨。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担架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
[0008]这样设置,在急救厢体顶部设置有与滑轨,滑轨上再滑动设置有弧形轨,弧形轨上设置有摄像头,摄像头上还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弧形轨可以在滑轨上自动移动,摄像头也可以在弧形轨上自动移动。在担架上的固定带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担架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当载有病人的担架被固定到担架固定装置上后,担架的一侧会碰触到控制块上的弹性钮,这时弹性钮就会启动摄像头,当病人躺在担架上,担架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感应到病人的重量后启动设置在固定带中间的红外线发射器。如果摄像头上的红外线接收器能接收到所有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则摄像头不动,如果摄像头不能接收到所有的信号,则弧形轨开始移动,同时摄像头也可以在弧形轨移动,知道接收到所有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后停止运动。这样一来,摄像头就能始终拍摄到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画面。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全景全程监控救护车内的抢救过程,克服了因为救护车狭小,使得先前监控画面时常被医护人员遮挡,无法完整拍摄抢救画面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不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仰视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交互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救护车厢,包括急救厢体11和驾驶室12,急救厢体11内设置有担架固定装置6和可移动的担架7,急救厢体11和驾驶室12之间设置有密封挡板41,密封挡板41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上设置有交互箱51,交互箱51上设置有甲密封门52和乙密封门53,甲密封门52和乙密封门53内部都设置有石墨板58。交互箱51顶部和底部都设置有石墨隔离层59。交互箱51内设置有石英隔板54,交互箱51内部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甲紫外线发生器55和乙紫外线发生器56,交互箱51内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喷头57,若干个喷头57排列成一条直线。交互箱51上方设置有消毒箱44,消毒箱44连通所有的喷头57,密封挡板41上还设置有抽气装置45,抽气装置45连通交互箱51内部。密封挡板41上还设置有交互窗42和对讲装置43,交互窗42上可以是密封设置的透明玻璃。急救厢体11内还包括固定支架8,固定支架8设置在担架固定装置6后方,固定支架8上转动设置有翻转架81,固定支架8上还设置有气缸85,气缸85上设置有支撑棒86,翻转架81上设置有与支撑棒86相配合的固定凸起87。翻转架81上设置有固定轴89,固定轴89上设置红外线体温计84,红外线体温计84上设置有USB接口,固定支架8上还设置有无线传输器91,红外线体温计84通过USB线连接所述的无线传输器91。固定支架8前设置有控制块82,控制块82上设置有弹性钮83,弹性钮83控制红外线体温计84的开启以及气缸85的开启,担架7固定在担架固定装置6上后就会碰触到弹性钮83。急救厢体11顶部设置有与面向担架固定装置6的滑轨31,滑轨31上滑动设置有弧形轨32,弧形轨32上滑动设置有摄像头34,摄像头34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35。担架6上设置有三个平行的固定带71,每个固定带71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73,担架7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72。弹性钮83也能控制摄像头34和红外线接收器35的开启。
[0017]使用时,如果急救厢体11和驾驶室12需要交换物品,同时急救厢体11内抢救的病人是急性传染病人,则可以通过交互箱51传递物品。传递时,如果从驾驶室12向急救厢体11传递,则打开乙密封门53,把物品放到石英隔板54上,然后关闭乙密封门53,医护人员打开甲密封门52,把物品取走,最后抽气装置45把交互箱51内的气体抽走,让交互箱51内真空。如果从急救厢体11传递物品到驾驶室12内,则医护人员通过甲密封门52把物品放到石英隔板54后,在开启甲紫外线发生器55和乙紫外线发生器56,利用紫外线对物品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时间由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更进一步还可以通过喷头57对交互箱51内喷洒消毒液。消毒杀菌完毕后,利用抽气装置45把交互箱51内的气体抽走,让交互箱51内真空,交互箱51真空后驾驶室12的人员再打开乙密封门53取出物品。在交换物品的同时急救厢体11和驾驶室12内的人员可以通过交互窗42和对讲装置43交流。
[0018]当载有病人的担架7被固定到担架固定装置7上后,担架6的一侧会碰触到控制块82上的弹性钮83,同时担架7上的重力感应装置72感应到重力,这时弹性钮83启动红外线体温计84、气缸85、摄像头34上和红外线接收器35,重力感应装置72则发出信号让固定带71上的红外线发射器73发出信号。气缸85启动后会使支撑棒86脱离固定凸起87,使得翻转架81翻下,让红外线体温计84抵住病人额头区域,然后每间隔一段时间后就采集病人的体温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器91传输到医院内。红外线接收器35能同时接收到三个红外信号时就保持不动,如果有一个红外信号无法接收到,则启动行程气缸33,让弧形轨32在滑轨31上移动,同时让摄像头34在弧形轨32上移动,使得红外线接收器35能同时接收到三个红外信号。通常摄像头34移动到弧形轨32左端时就能再次受到三个红外信号了。这样一来可以使摄像头34始终拍摄到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画面,保存第一手信息,避免日后的医疗纠纷。
【权利要求】
1.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急救厢体(11),所述的急救厢体(11)内设置有担架固定装置(6)和可移动的担架(7),其特征为,所述的救护车箱(11)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担架固定装置(6)相配合的滑轨(31),所述的滑轨(31)上滑动设置有弧形轨(32),所述的弧形轨(32)上滑动设置有摄像头(34),所述的担架(7)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带(71),所述的固定带(71)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73),所述的红外线发射器(73)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带(71)中间,所述的摄像头(34)上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急救厢体(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的担架固定装置(6)相配合的控制块(82),所述的控制块(82)上设置有弹性钮(83),所述的弹性钮(83)控制所述的摄像头(34)开启,所述担架(7)固定在所述的担架固定装置(6)上后会碰触到所述的弹性钮(8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急救厢体(11)顶部设置有行程气缸(33),所述的行程气缸(33)连接所述的弧形轨(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其特征为,所述的担架(7)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72)。
【文档编号】A61G3/02GK204170006SQ201420581866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葛曙东, 吴兆根 申请人:宁波凯福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