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43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它包括一个呈纵向置放于患者手臂的长方形枕体,所述枕体中段成型有一下凹部,下凹部的两边形成枕体的前、后支撑部;所述枕体下凹部为等腰梯形,下凹部底边长S为15~18厘米、下凹部上开口L为20~22厘米、下凹部深度H为8~10厘米,枕体前、后支撑部上表面成型为横向的弧形凹面。本实用新型的枕体采用EPS泡沫材料成型,枕体外层由防水PVC材料包覆成型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方便,可重复性强。在进行维护置管的时候,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点位于维护小枕下凹部的中间位置,通过维护小枕前、后支撑部支起手臂构成的空间,保证了消毒范围,降低了维护过程中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专利说明】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进行中期至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

【背景技术】
[0002]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一次性无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技术以来,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外营养的输注和危重患者的抢救等领域。
[0003]为了预防在使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的相关感染,尤其是外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国内外医护人员做了一系列以循证为基础的研宄,如手卫生、使用最大无菌屏障预防措施、穿刺点的最佳选择等来减少外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研宄表明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时,使用最大无菌屏障能够有效降低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最大无菌屏障主要包括最大化范围地消毒和无菌屏障的建立。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长的留置时间可达I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因此做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期间的导管维护也是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关键。在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操作时,患者通常取仰卧位,由置管者的助手将患者的手臂抬高,置管者完成对患者整个手臂的消毒再铺无菌巾。但在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时通常为单人操作,且门诊患者多取坐位,尤其是对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肘上置管的患者(置管血管多为贵要静脉,该静脉位于上臂内侧),其消毒部位的暴露通常不够,在进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消毒时手臂需外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体位不仅会使患者感觉不舒适,容易出现穿刺部位的再次污染;还存在着增加维护时间且不能保证消毒范围的最大化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在进行维护的时候,将患者手臂置于维护小枕上方,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的穿刺点位于维护小枕下凹部的中间位置,通过维护小枕前、后支撑部支起手臂,在保证有效的消毒范围同时,增加患者进行维护的舒适度,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中期至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使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它包括一个呈纵向置放于患者手臂的长方形枕体,所述枕体中段成型有一下凹部,下凹部的两边形成枕体的前、后支撑部。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其特征还在于:
[0007]所述枕体前、后支撑部上表面成型为横向的弧形凹面。
[0008]所述枕体下凹部为等腰梯形,下凹部底边长S为15?18厘米、下凹部上开口 L为20?22厘米、下凹部深度H为8?10厘米。
[0009]所述长方形枕体的尺寸为46厘米X 20厘米,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长度尺寸比例为 1:3。
[0010]所述枕体采用EPS泡沫材料成型,枕体外层由防水PVC材料包覆成型为一体。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结构简单实用,使用安全方便,可重复性强。在进行维护置管的时候,将患者手臂置于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上方,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的穿刺点位于维护小枕下凹部的中间位置,通过维护小枕枕体前、后支撑部支起手臂构成的空间,有效的保证了消毒范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在进行维护过程中的舒适度,大大降低了维护过程中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枕体,2.下凹部,3.前支撑部,4.后支撑部,5.弧形凹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5]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呈纵向置放于患者手臂的长方形枕体1,所述枕体I中段成型有一下凹部2,下凹部2的两边形成枕体I的前、后支撑部3、4 ;所述枕体I前、后支撑部3、4上表面成型为横向的弧形凹面5。所述枕体下I凹部2为等腰梯形,下凹部2底边长S为15?18厘米、下凹部2上开口 L为20?22厘米、下凹部2深度H为8?10厘米,所述长方形枕体I的尺寸为46厘米X 20厘米,前支撑部3和后支撑部4长度尺寸比例为1:3。
[0016]本实用新型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枕体I采用EPS泡沫材料成型,枕体I外层由防水PVC材料包覆成型为一体。
[0017]本实用新型的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使用时,首先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枕体I上面铺好无菌巾,再将枕体I放于患者手臂下方,用枕体I前、后支撑部3、4支起患者的上臂和前臂,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的穿刺点位于维护小枕枕体I的下凹部2中间位置后,再进行维护处理。由于维护小枕前支撑部3、后支撑部4的长度不一样,前支撑部3长度为6厘米左右较好,若太长,对于肘上置管的患者放于其上臂之下时会有不便;后支撑部4尺寸长度为20厘米左右,若太短,患者维护放置时前臂手腕部下垂会不舒适。
[0018]维护处理时,患者的手臂可在前、后支撑部3、4的弧形凹面5上转动,而枕体I中间等腰梯形的下凹部2尺寸所构成的空间足以保证消毒所需要的范围,也能够避免维护过程中患者手臂活动对已消毒部位的污染,同时患者手臂可自由转动取其舒适的体位,大大的提高了护理工作中的效率。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枕体I采用EPS泡沫材料成型,枕体I外层由防水PVC材料包覆成型为一体,前、后支撑部3、4的弧形凹面5在使用中与手臂接触,舒适度好。
[0020]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不是用来限制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呈纵向置放于患者手臂的长方形枕体(I),所述枕体(I)中段成型有一下凹部(2),下凹部(2)的两边形成枕体(I)的前、后支撑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I)前、后支撑部(3、4)上表面成型为横向的弧形凹面(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I)下凹部(2)为等腰梯形下,凹部(2)底边长S为15?18厘米、下凹部(2)上开口 L为20?22厘米、下凹部⑵深度H为8?1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枕体(I)的尺寸为46厘米X 20厘米,前支撑部(3)和后支撑部(4)长度尺寸比例为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小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I)采用EPS泡沫材料成型,枕体(I)外层由防水PVC材料包覆成型为一体。
【文档编号】A61M5/52GK204181976SQ201420581722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何金爱, 梁敏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