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4619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见穿9-16,菟丝子15-30,垂盆草9-16,黄芪20-40,枸杞子10-20,莪术6-12,麦饭石8-16,石斛8-16,猪苓7-14,枳壳9-15,栀子12-16,甘草9-15,板蓝根12-24,耳草8-12,鸟不企6-15,川楝子8-16。本发明治愈率高、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无创伤、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治疗费用较低、无依赖性。
【专利说明】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及制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及制备。

【背景技术】
[0002] 胆囊炎是因胆囊遭受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炎 性病变,是腹部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高达10%以上,且呈逐年上 升的趋势。胆囊炎多发生于35?55岁的中年人,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急性胆囊 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 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 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 痛、反跳痛。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 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 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 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0003] 中医学认为,引发本病的原因有七情所伤、寒温不适、饮食失节及结石和蛔虫内扰 等。其病因病机特点如下。1.肝郁气滞: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暴怒伤肝,奧焦失利,气阻 络痹,而发为本病。2.肝胆湿热:外湿内侵,或恣食肥甘厚腻、暴饮暴食,致脾失健运,痰湿 中阻,气郁化热;或饮酒过度,湿热内蕴,使肝胆失其流泄条达,而发为本病。3.瘀血停着: 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瘀血停积,或湿热内阻,热灼血瘀,致胆汁瘀滞,胁络痹阻而发为本病。 4.脾肾两虚:久病或劳欲过度,或素体脾肾阳虚,胁络失于湿煦濡养而发为本病。胆囊炎分 型:1、肝郁气滞:右上腹或剑突下间歇性隐痛,可牵扯至肩背部疼痛,可有低热,咽干,性急 易烦,食欲缺乏。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紧。2、肝胆湿热:右胁或上腹部疼痛、拒 按,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其痛多向右肩部放射,脘腹胀满,身热口渴或恶寒发热,或 恶心呕吐,纳呆,多有目黄,身黄。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数。3、毒热内蕴:寒战高热,右胁及 脘腹疼痛拒按,黄疸加重,尿短赤,大便秘结,甚则神昏,气促,肢冷。舌绛红、干燥,苔腻或灰 黑,无苔,脉弦数或细数。4、肝阴不足:右胁痛,多呈隐痛,头目眩晕,□干,耳聋耳鸣,急躁易 怒,少寐多梦。舌红或有裂纹或见光剥苔,脉弦细。
[0004] 申请公布号CN 103301393 A (申请号201210067663. 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蜜丸,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木香90-100份,枳壳90-100份, 郁金90-100份,茵陈120-150份,龙胆草90-100份,猪胆汁500-550份。申请公布号CN 103263516 A (申请号201310209982. 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胆囊炎的药物,它 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10?30、山楂10?20、陈皮10?25、丁香10?25、柴 胡15?35、白芍15?35、枳壳20?35、木香10?20、川楝子10?20、茵陈6?15、金钱 草20?35、甘草3?10。申请公布号CN 104147523 A (申请号201410412895. X)的中国 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胆囊炎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茵 陈20-30克、龙胆草10-20克、白芍10-20克、大青叶10-20克、蛇莓10-20克、隔山香10-20 克、金钱草10-20克、郁金10-20克、莪术8-12克、车前子8-15克、鹅不食草8-12克、制大 黄8-12克、甘草8-12克、黄芩8-12克、木香8-12克、连翘8-12克、红花8-12克。
[0005] 目前对于胆囊炎的治疗一般采用口服西药或者手术的方法,使用西药容易复发, 彻底治愈率较低,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给身体 造成创伤较大。市场上存在有很多治疗胆囊炎的中药配方但大都效果不佳且价格较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及制 备。本发明治愈率高、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无创伤、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治疗费用较低、无 依赖性。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见穿9-16, 英丝子15-30,垂盆草9-16,黄苗20-40,枸杞子10-20,莪术6-12,麦饭石8-16,石斛8-16, 猪苓7-14,枳壳9-15,栀子12-16,甘草9-15,板蓝根12-24,耳草8-12,鸟不企6-15,川楝子 8-16〇
[0008] 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 而成:石见穿12-14,英丝子20-24,垂盆草11-15,黄苗28-31,枸杞子13-16,莪术8-10,麦 饭石12-14,石斛10-14,猪苳9-12,枳壳11-13,栀子13-15,甘草11-13,板蓝根16-20,耳草 9-11,鸟不企8-12,川楝子10-13。
[0009] 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 制备而成:石见穿13,菟丝子22,垂盆草13,黄芪30,枸杞子14,莪术9,麦饭石13,石斛12, 猪苓11,枳壳12,栀子14,甘草12,板蓝根18,耳草10,鸟不企9,川楝子11。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丸剂、汤剂、 颗粒剂和散剂的制备方法。
[0011] 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优选加热7分钟), 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 (优选每IOOkg川楝子用麦麸10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优选炒20分钟),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充分混匀,加水泛丸,制得的每丸的重量 为0. 25-0. 6g (优选制得的每丸的重量为0. 4g),在50-60°C的温度下干燥(优选在55°C的 温度下干燥),使丸剂含水量控制在8%以内,即得。
[0012] 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优选加热7分钟), 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 (优选每IOOkg川楝子用麦麸10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优选炒20分钟),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3) 将麦饭石放入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麦饭石重量的2. 7-4. 2倍(优选加水量为麦 饭石重量的3. 5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文火煎煮40-60分钟(优选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 文火煎煮50分钟),滤出药液; (4) 将菟丝子装入纱布袋中,与除栀子、川楝子、麦饭石外的其余12味药材一起放入上 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药材总重量的3. 8-6. 2倍(优选加水量为 加入的13味药材总重量的5. 0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文火煎煮30-45分钟(优选先以武 火煮沸后继予文火煎煮35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3)和步骤(4)所得药液合并,加入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即得。
[0013]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优选加热7分钟), 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 (优选每IOOkg川楝子用麦麸10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优选炒20分钟),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4 )将步骤(1 )、步骤(2 )和步骤(3 )所得细粉与辅料淀粉置容器内充分混匀,加水制成 软材; (5 )将步骤(4 )所得软材以挤压方式通过18-28目筛网(优选将步骤(4 )所得软材以挤 压方式通过24目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 (6) 将步骤(5)所得颗粒在58°C -68°C的温度下干燥(优选将步骤(5)所得颗粒在62°C 的温度下干燥),颗粒的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即得。
[0014] 所述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优选加热7分钟), 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 (优选每IOOkg川楝子用麦麸10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优选炒20分钟),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充分混匀,按每包3克分包,即得。
[0015] 本发明提供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高效、安全、无毒副作用。除此之外,本 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 标本兼治、治愈率尚,不易复发; 2、 无创伤; 3、 治疗费用较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4、 无依赖性; 5、 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健脾、滋补肝肾、泻火除烦、行气活血、散结消肿、消积止痛等功 效,对于治疗湿热蕴毒型胆囊炎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7]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石见穿:基原: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化学成份:全草含留醇、三萜成分、氨基酸。 根含水苏糖。药性:辛、苦,微寒。归肝、脾经。功用主治: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 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 月中,乳痈,带状疱瘆,麻风,跌打伤肿。
[0018] 菟丝子:基原: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药性:甘,温。归肝、肾、脾 经。功用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瘘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 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0019] 垂盆草:基原: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药性:甘、淡、凉,酸。归肝、胆、小肠 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 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瘆,带状疱瘆。
[0020] 黄芪:基原: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药性:甘,温。归肺、脾经。 功用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 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瘘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 蛋白尿,糖尿病。
[0021] 枸杞子:基原: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药性:甘,平。归肝、肾经。 功用主治: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 消渴,遗精。
[0022] 莪术:基原:为姜科植物莪术、广西莪术和温郁金的根茎。药性:辛、苦,温。归肝、 脾经。功用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主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 症瘕瘤痞块,跌打损伤。
[0023] 麦饭石:基原:为中酸性火成岩类岩石石英二长斑岩。成分:中华麦饭石主要成 分有二氧化娃,氧化铝,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镁,氧化妈,氧化钠,氧化钾,二氧化钛,五氧 化二磷,氧化锰,二氧化碳,以及氟、硫、锶、钡、铜、锌等微量元素。药性:《纲目》:"甘,温,无 毒。"功用主治:解毒生肌,祛湿健脾。主治痈疽发背,痤疮,湿瘆,脚气,痱子,手指皲裂,黄褐 斑,牙痛,口腔溃疡,风湿痹痛,腰背痛,慢性肝炎,胃炎,痢疾,糖尿病,神经衰弱,外伤红肿, 高血压病,老年性血管硬化,肿瘤,尿路结石。一般作保健用品。宜忌:外敷时需研极细末, 否则易引起疼痛。
[0024] 石斛:基原: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化学成份:金钗石斛含 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细茎石 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药性:甘、淡,微咸, 寒。归胃、肺,肾经。功用主治: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 伤目暗。
[0025] 猪苓:基原: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干燥菌核。药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 用主治: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0026] 枳壳:基原: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药性: 苦、酸,微寒。归肺、脾、肝、胃、大肠经。功用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 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0027] 栀子:基原: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用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疽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 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0028] 甘草: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药性:甘, 平。归心、肺、脾、胃经。功用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院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 性、烈性。
[0029] 板蓝根: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药性:苦,寒。归心、胃经。功用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 毒,痈肿。
[0030] 耳草:基原:为茜草科植物耳草的全草。化学成份:全草含β-谷留醇,烃,耳草碱。 药性:苦,凉。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 疾,痔疮出血,崩漏,毒蛇咬伤,乳腺炎,痈疖肿毒,湿瘆,跌打损伤。
[0031] 鸟不企:基原: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橡木的根。药性:苦、辛,平。功用主治:祛风除 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风湿痹痛,腰腿酸痛,湿热黄疸,水肿,淋 池,带下,闭经,产后风痛,跌打肿痛,胃脘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0032] 川楝子:基原: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化学成份:含川楝素、生物碱、山柰醇、树 月旨、鞣质。药性:苦,寒,有毒。归肝、胃、小肠经。功用主治: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 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0033] 实施例1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0g):石见穿9份,英丝子15份,垂盆草9份,黄苗20份,枸杞子10份,莪术6份,麦 饭石8份,石斛8份,猪苓7份,枳壳9份,栀子12份,甘草9份,板蓝根12份,耳草8份,鸟 不企6份,川楝子8份。
[0034] 上述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分钟,每隔一分钟进行一 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8kg,不断翻动,炒14分钟,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3) 将麦饭石放入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麦饭石重量的2. 7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 文火煎煮40分钟,滤出药液; (4) 将菟丝子装入纱布袋中,与除栀子、川楝子、麦饭石外的其余12味药材一起放入上 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药材总重量的3. 8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 予文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3)和步骤(4)所得药液合并,加入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即得。
[0035] 本发明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汤剂的使用方法:口服,每日两次(温热),每次 230mL,7天为一个疗程。
[0036] 实施例2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0g):石见穿16份,菟丝子30份,垂盆草16份,黄芪40份,枸杞子20份,莪术12份, 麦饭石16份,石斛16份,猪苳14份,枳壳15份,栀子16份,甘草15份,板蓝根24份,耳草 12份,鸟不企15份,川楝子16份。
[0037] 上述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7分钟,每隔一分钟进行一 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10kg,不断翻动,炒20分钟,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充分混匀,加水泛丸,制得的每丸的重量 为0. 4g,在55°C的温度下干燥,使丸剂含水量控制在8%以内,即得。
[0038] 典型病例一 :XXX,女,57岁。右胁持续隐痛2年,经超声诊为胆囊炎。多方治疗无 效。近半年来渐重,右胁挛急而痛,厌食油腻、发热畏寒、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 苔黄腻、脉弦紧。诊见右上腹轻度压痛,舌淡苔白,脉沉迟。证为湿热蕴毒。使用本实施例 所得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丸剂,每日三次,每次10丸,温开水送服。服用6天,其上 述症状明显减轻。服用半个月,诸证平复,超声检查胆囊收缩功能正常。随访未复发。
[0039] 实施例3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0g):石见穿12份,菟丝子20份,垂盆草11份,黄芪28份,枸杞子13份,莪术8份, 麦饭石12份,石斛10份,猪苳9份,枳壳11份,栀子13份,甘草11份,板蓝根16份,耳草 9份,鸟不企8份,川楝子10份。
[0040] 上述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7分钟,每隔一分钟进行一 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10kg,不断翻动,炒20分钟,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4 )将步骤(1 )、步骤(2 )和步骤(3 )所得细粉与辅料淀粉置容器内充分混匀,加水制成 软材; (5) 将步骤(4)所得软材以挤压方式通过24目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 (6) 将步骤(5)所得颗粒在62°C的温度下干燥,颗粒的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即得。
[0041] 典型病例二:XXX,女,42岁。初诊:患者胁下及胸膈疼痛3年余,西医诊为"慢性胆 囊炎"。此病时发时止,发作重时,疼痛难忍,发热畏寒,呕吐酸苦,面黄唇青,饮食不下,夜难 安卧。虽多方医治,病情依然。诊脉象左关弦硬,右弦细,舌苔黄白厚腻微干。证为湿热蕴 毒。使用本实施例所得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颗粒剂,每日三次,每次15g,开水冲服。 服用5天,疼痛较减,呕吐已止。舌苔黄腻渐退,口中仍苦。脉左关弦硬较软,右现细弱。稍 能进食。大便间日一行,仍不爽畅,小便短黄。夜卧未安。服用10天,胸胁胀满疼痛日渐减 轻,呼吸舒畅,呕吐心泛全止,口中微苦,能进饮食。大便日一行,小便清长。脉象左弦渐平, 右尚细弱,舌淡黄而润。继续服用一周,痛全止,口中和,食增眠加,二便正常,诸症消失。胆 囊炎至今未复发。
[0042] 实施例4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0g):石见穿14份,菟丝子24份,垂盆草15份,黄芪31份,枸杞子16份,莪术10份, 麦饭石14份,石斛14份,猪苳12份,枳壳13份,栀子15份,甘草13份,板蓝根20份,耳草 11份,鸟不企12份,川楝子13份。
[0043] 上述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7分钟,每隔一分钟进行一 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l〇kg,不断翻动,炒20分钟,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充分混匀,按每包3克分包,即得。
[0044] 典型病例三:XXX,男,50岁。阵发性有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背放散3年余。曾多 次用西药治疗,时好时犯,反复发作,常因食脂肪后诱发。近日来疼痛加剧难忍,症见有上腹 部疼痛,可向右肩背放射,身热、身重,心烦口渴,纳呆不欲食,皮肤微黄,小便短赤,舌红苔 黄、脉弦滑而数。B超示:胆囊壁欠光滑,提示胆囊炎。证为湿热蕴毒。使用本实施例所得 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散剂,每日两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服用10天后,上述症状 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一周,诸症皆除,复查B超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0045] 实施例5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取下述重量份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 份为40g):石见穿13份,菟丝子22份,垂盆草13份,黄芪30份,枸杞子14份,莪术9份, 麦饭石13份,石斛12份,猪苓11份,枳壳12份,栀子14份,甘草12份,板蓝根18份,耳草 10份,鸟不企9份,川楝子11份。
[0046] 上述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7分钟,每隔一分钟进行一 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IOOkg川楝子用麦 麸l〇kg,不断翻动,炒20分钟,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3) 将麦饭石放入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麦饭石重量的3. 5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 文火煎煮50分钟,滤出药液; (4) 将菟丝子装入纱布袋中,与除栀子、川楝子、麦饭石外的其余12味药材一起放入上 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药材总重量的5. 0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 予文火煎煮35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3)和步骤(4)所得药液合并,加入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即得。
[0047] 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2009 年5月-2012年11月,在6所医院筛选224例湿热蕴毒型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 性134例,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44. 5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 病程2. 5年。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45例,女性67例,年龄最大的 63岁,年龄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44. 5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 5年。对照组男 性45例,女性67例,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44. 5岁,病程5个月-4 年,平均病程2. 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使用本发明所得产品,使用方法:口服, 每日两次(温热),每次230mL,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湿热蕴毒型胆囊炎的 药品(如利胆排石片、茵山莲颗粒、藏茵陈片、消炎利胆片等)。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治愈:患 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好转:患 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有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 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包括治愈 和好转。治疗两个疗程后,结果如表1所示。
[0048] 表1 :本发明所得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效果验证

【权利要求】
1. 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 成:石见穿9-16,英丝子15-30,垂盆草9-16,黄苗20-40,枸杞子10-20,莪术6-12,麦饭石 8-16,石斛8-16,猪苳7-14,枳壳9-15,栀子12-16,甘草9-15,板蓝根12-24,耳草8-12,鸟 不企6-15,川楝子8-16。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 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见穿12-14,菟丝子20-24,垂盆草11-15,黄芪28-31,枸杞 子13-16,莪术8-10,麦饭石12-14,石斛10-14,猪苳9-12,枳壳11-13,栀子13-15,甘草 11-13,板蓝根16-20,耳草9-11,鸟不企8-12,川楝子10-13。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 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石见穿13,菟丝子22,垂盆草13,黄芪30,枸杞子14,莪术9,麦饭石 13,石斛12,猪苓11,枳壳12,栀子14,甘草12,板蓝根18,耳草10,鸟不企9,川楝子11。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湿热蕴 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丸剂,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优选加热7分钟), 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100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 (优选每100kg川楝子用麦麸10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优选炒20分钟),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充分混匀,加水泛丸,制得的每丸的重量 为0. 25-0. 6g (优选制得的每丸的重量为0. 4g),在50-60°C的温度下干燥(优选在55°C的 温度下干燥),使丸剂含水量控制在8%以内,即得。
5.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湿热蕴 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优选加热7分钟), 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100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 (优选每100kg川楝子用麦麸10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优选炒20分钟),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3) 将麦饭石放入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麦饭石重量的2. 7-4. 2倍(优选加水量为麦 饭石重量的3. 5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文火煎煮40-60分钟(优选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 文火煎煮50分钟),滤出药液; (4) 将菟丝子装入纱布袋中,与除栀子、川楝子、麦饭石外的其余12味药材一起放入上 述盛有药渣的砂锅中,加水,加水量为加入的13味药材总重量的3. 8-6. 2倍(优选加水量为 加入的13味药材总重量的5. 0倍),先以武火煮沸后继予文火煎煮30-45分钟(优选先以武 火煮沸后继予文火煎煮35分钟),滤出药液; (5) 将步骤(3)和步骤(4)所得药液合并,加入步骤(1)和步骤(2)所得细粉,即得。
6.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湿热蕴 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颗粒剂,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优选加热7分钟), 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100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 (优选每100kg川楝子用麦麸10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优选炒20分钟), 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六号筛; (4 )将步骤(1 )、步骤(2 )和步骤(3 )所得细粉与辅料淀粉置容器内充分混匀,加水制成 软材; (5 )将步骤(4 )所得软材以挤压方式通过18-28目筛网(优选将步骤(4 )所得软材以挤 压方式通过24目筛网),制成均匀的颗粒; (6)将步骤(5)所得颗粒在58°C -68°C的温度下干燥(优选将步骤(5)所得颗粒在62°C 的温度下干燥),颗粒的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即得。
7.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湿热蕴 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散剂,所述散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栀子碾碎,平铺于微波炉内的托盘上,功率1KW,加热4-9分钟,每隔一分钟进行 一次翻动,取出,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2) 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川楝子,每100kg川楝子用麦 麸8-14kg,不断翻动,炒14-26分钟,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3) 将除栀子和川楝子外的其余14味药材分别研成细粉,过七号筛;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细粉充分混匀,按每包3克分包,即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加热7分钟。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每100kg川楝子用麦麸10kg。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热蕴毒型胆囊炎解毒药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炒20分钟。
【文档编号】A61P1/16GK104491753SQ20151001367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5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5年1月12日
【发明者】白忠可 申请人:白忠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