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口服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512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口服药。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火丹”或“缠腰蛇”。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均无特效药。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带状疱疹皮肤病发病率增加,并且越来越难治愈。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一是抗病毒治疗,二是中药内服外治。抗病毒治疗方法通常是通过注射和服用抗病毒的药物,解除体内的病毒,但用此法存在疗程长、费用高,且全身治疗的药物还存在副作用大的缺点,不易被患者接受;中药外治,虽用药方便,费用低,但就目前已有药物来看,平均治愈时间长,治疗效果差,复法率较高,不能根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感受毒邪,湿、热、风、火郁于心、肝、肺、脾,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情志内伤、心肝气郁化热,热郁久而化火,火热溢于肌表,流窜经络,再感风、火邪毒,使气血郁闭,则见红斑、丘疱疹、痒痛等症;脾失健运而生湿,脾湿蕴结而化热,湿热外发肌肤,再感湿热邪毒,使肺的宣发、肃降、治节功能紊乱,致水液循经络闭聚于肌表,则见水疱累累如珠;湿热风火邪毒,损伤经络,经气不宣,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常致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断。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以肝经湿热型、脾胃湿热型、气滞血瘀型等辩证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且不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它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是按下列原料组成:

龙衣12-18、蝉蜕13-16、小蜈蚣3条、3-7寸长的白花蛇2条、秦皮13-16、紫草12-18、益元散11-17、干地黄22-28、山栀子15-25、枯黄苓13-17、生大黄12-16、川黄连12-16、白人参14-16、蒲公英45-55、黄芪60-80、生石膏35-45、滑石25-35、茜草10-20、广木香14-17、枳实12-16、风化硝25-28、赤芍药12-16、粉丹皮14-16、生甘草10-20。

将称量的将上述各味药经检择、清洗、烘干后分别研磨成细粉(120目),混合均匀,装入0号胶囊或压制成每2克为一颗的药粒。

本发明的临床效果:成人患者一日三服,每次4-5粒,重病者每次7粒,儿童1-2粒,温开水服下。患者服用后,病毒均从大小便排出,3-5天后,病毒减退,7-15天后,轻度患者均可痊愈,治愈率可达到95%以上。对已形成的中医称之为“坏病”的患者,可长期服用半年至一年,治愈率可达到9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称取:龙衣12g、蝉蜕13g、小蜈蚣3条、3-7寸长的白花蛇2条、秦皮13g、紫草12g、益元散11g、干地黄22g、山栀子15g、枯黄苓13g、生大黄12g、川黄连12g、白人参14g、蒲公英45g、黄芪60g、生石膏35g、滑石25g、茜草log、广木香14g、枳实12g、风化硝25g、赤芍药12g、粉丹皮14g、生甘草10g。

将称量的将上述各味药经检择、清洗、烘干后分别研磨成细粉(120目),混合均匀,装入0号胶囊或压制成每2克为一颗的药粒。

服药时,禁忌麻醉制剂药品和高寒地区慎用。

实施例2:

龙衣18g、蝉蜕16g、小蜈蚣3条、3-7寸长的白花蛇2条、秦皮16g、紫草18g、益元散17g、干地黄28g、山栀子25g、枯黄苓17g、生大黄16g、川黄连16g、白人参16g、蒲公英55g、黄芪80g、生石膏45g、滑石35g、茜草20g、广木香17g、枳实16g、风化硝28g、赤芍药16g、粉丹皮16g、生甘草20g。

将称量的上述各味药经检择、清洗、烘干后分别研磨成细粉(120目),混合均匀,装入0号胶囊或压制成每2克为一颗的药粒。

服药时,禁忌麻醉制剂药品和高寒地区慎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