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25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

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

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中医认为痰火上攻痰浊内盛,郁滞化火,痰随火升,阻遏经脉,气血与痰上凝于头面;或风痰阴于少阳、阳明之脉络,导致三叉神经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制成:夏枯草10-14克,生石膏22-26克,双花13-17克,葛根18-22克,赤芍10-14克,钩藤8-12克,苍耳子10-14克,柴胡10-14克,蔓荆子13-17克,大黄10-14克,黄芩8-12克,荆芥8-10克,薄荷8-12克,甘草7-12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夏枯草12克,生石膏24克,

双花15克,葛根20克,赤芍12克,钩藤10克,苍耳子12克,柴胡12克,蔓荆子15克,大黄12克,黄芩10克,荆芥9克,薄荷10克,甘草9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夏枯草: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双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

发热。

淡豆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

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赤芍: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

目赤,痈肿。

钩藤: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

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主治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

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

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

产后血晕。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止痒、消炎镇痛。主治风热表症,头痛眩晕,目赤肿

痛,咽痛声哑,鼻渊,牙痛,麻疹不透,隐疹瘙痒,肝郁胁痛脘胀,瘰疬结核等症。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

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夏枯草10克,生石膏22克,双花13

克,葛根18克,赤芍10克,钩藤8克,苍耳子10克,柴胡10克,蔓荆子13克,大黄10克,黄

芩8克,荆芥8克,薄荷8克,甘草7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夏枯草12克,生石膏24克,双花15

克,葛根20克,赤芍12克,钩藤10克,苍耳子12克,柴胡12克,蔓荆子15克,大黄12克,

黄芩10克,荆芥9克,薄荷10克,甘草9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夏枯草14克,生石膏26克,双花17克,葛根22克,赤芍14克,钩藤12克,苍耳子14克,柴胡14克,蔓荆子17克,大黄14克,黄芩12克,荆芥10克,薄荷12克,甘草12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