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05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口服液,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的胃下垂治疗口服液。



背景技术:

胃下垂是内脏下垂最常见的疾病。正常人的胃呈牛角形,位于腹腔上部。如果胃由牛角形变成鱼钩形垂向腹腔下部,出现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即患了胃下垂。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恶心、嗳气、胃痛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症状。患者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可由小到大。避免暴饮暴食,选用的食品应富有营养,容易消化,但体积要小。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而托胃体。减少食量,但要增加餐次,以减轻胃的负担。卧床宜头低脚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疗程短、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是由玉竹、乌贼骨粉、黄芪、佛手、山茱萸、神曲配制而成。其配伍为玉竹20-30g、乌贼骨粉20-30g、黄芪15—25g、佛手15—25g、山茱萸20—30g、神曲40-60g。

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的制造方法是取玉竹20-30g、乌贼骨粉20-30g、黄芪15—25g、佛手15—25g、山茱萸20—30g、神曲40-60g,文火煎煮10-30分钟,经过滤后,得滤液即为成品。

本发明具有消化、清热、解毒、散结等作用。主治胃下垂、水肿,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特点。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是由玉竹、乌贼骨粉、黄芪、佛手、山茱萸、神曲配制而成。其配伍为玉竹25g、乌贼骨粉25g、黄芪20g、佛手20g、山茱萸25g、神曲50g。

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的制造方法是取玉竹25g、乌贼骨粉25g、黄芪20g、佛手20g、山茱萸25g、神曲50g,文火煎煮20分钟,经过滤后,得滤液即为成品。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其配伍为玉竹20g、乌贼骨粉20g、黄芪15g、佛手15g、山茱萸20g、神曲40g。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其配伍为玉竹30g、乌贼骨粉30g、黄芪25g、佛手25g、山茱萸30g、神曲60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