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079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



背景技术:

风寒型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栀子25-32克,柴胡25-32克,前胡25-32克,独活25-32克,枳壳25-32克,茯苓25-32克,荆芥25-32克,四季青25-32克,桔梗25-32克,川芎7-12克,桂枝7-12克,白芍2-7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栀子30克,柴胡26克,前胡30克,独活29克,枳壳28克,茯苓30克,荆芥28克,四季青28克,桔梗27克,川芎9克,桂枝7克,白芍5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栀子:性寒,味苦。归心经、肺经、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用治温病热郁心胸,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睡眠不安;肝胆湿热郁结、黄疸、发热、小便短赤;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等。

柴胡:常用解表药,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前胡: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独活:去风湿,止痹痛,解表,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头风头痛,为祛风散寒除湿之要药,凡风寒湿痹,不论新久均可以应用。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主要用于治疗,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荆芥:入血分之风药,具有散邪解肌发汗,炒炭止血之功效。味辛,微温,归肝、肺经,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桔梗:气微,味微甜后稍苦。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川芎: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桂枝: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白芍: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栀子27克,柴胡27克,前胡30克,独活29克,枳壳30克,茯苓31克,荆芥28克,四季青30克,桔梗29克,川芎10克,桂枝7克,白芍4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栀子25克,柴胡26克,前胡30克,独活29克,枳壳30克,茯苓30克,荆芥28克,四季青30克,桔梗27克,川芎10克,桂枝7克,白芍5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栀子30克,柴胡26克,前胡30克,独活29克,枳壳28克,茯苓30克,荆芥28克,四季青28克,桔梗27克,川芎9克,桂枝7克,白芍5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中草药配方,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栀子25-32克,柴胡25-32克,前胡25-32克,独活25-32克,枳壳25-32克,茯苓25-32克,荆芥25-32克,四季青25-32克,桔梗25-32克,川芎7-12克,桂枝7-12克,白芍2-7克。

技术研发人员:于秀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秀珍
技术研发日:2015.12.24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