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220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背景技术:

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95%),以前壁居多,其次为后壁、下壁、上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进餐后可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患者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草药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独脚金10-15克,野菊花5-10克,凉粉草5-10克,丹皮5-10克,黄柏5-10克,茯苓5-10克,竹叶5-10克,羌活5-10克,防风15-20克,白附子10-15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独脚金12克,野菊花6克,凉粉草6克,丹皮6克,黄柏6克,茯苓9克,竹叶9克,羌活6克,防风15克,白附子10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独脚金:性平,味甘、淡。归肾经、脾经、肝经。清热凉血,益阴生津,平肝消疳、健脾消食、清热利尿。

野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凉粉草:性寒,味甘、淡。消暑解渴、清热解毒。用治中暑口渴、湿火骨痛;近有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病。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带下,热淋脚气,泻痢黄疸,疮疡肿痛,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防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治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目眩昏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中风,麻疹难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白附子:祛风痰,逐寒湿,定惊痫。治中风痰壅,偏正头痛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新方法:独脚金10克,野菊花5克,凉粉草5克,丹皮5克,黄柏5克,茯苓5克,竹叶5克,羌活5克,防风15克,白附子10克。

实施例2、一种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新方法:独脚金13克,野菊花7克,凉粉草7克,丹皮7克,黄柏7克,茯苓7克,竹叶7克,羌活7克,防风17克,白附子13克。

实施例3、一种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新方法:独脚金15克,野菊花10克,凉粉草10克,丹皮10克,黄柏10克,茯苓10克,竹叶10克,羌活10克,防风20克,白附子15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新方法,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独脚金10-15克,野菊花5-10克,凉粉草5-10克,丹皮5-10克,黄柏5-10克,茯苓5-10克,竹叶5-10克,羌活5-10克,防风15-20克,白附子10-15克。

技术研发人员:贺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国庆
技术研发日:2015.12.27
技术公布日:2017.07.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