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462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



背景技术:

毛发红康疹是指一种少见的慢性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黄红色鳞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为特征。在1857年由devergie首次报道。本病又称毛发糠疹、尖锐红苔藓。皮疹的临床特征为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性融合成糠秕状鳞屑性棕红色斑片或斑块,对称分布。患者头皮先出现较厚的灰白色糠样鳞屑,随后面部出现黄红色干性细薄鳞屑,类似于干性脂溢性皮炎,继而可泛发全身。皮疹的临床特征为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性融合成糠秕状鳞屑性棕红色斑片或斑块,对称分布。77%~97%的患者有掌趾过度角化。皮疹严重时可泛发全身,发展成干燥鳞屑性红皮病。临床分型为:典型成人型、非典型成人型、典型幼年型、非典型幼年型、幼年局限型及合并hiv感染相关性毛发红糠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大清叶10-15克,当归身15-20克,桃仁15-20克,五味子10-15克,柏子仁8-12克,茯苓8-12克,枝子10-15克,浮小麦15-20克,黄连1-5克,天竺黄10-15克,枳实10-15克,甘草1-3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大清叶12克,当归15克,桃仁20克,五味子12克,柏子仁10克,茯苓10克,枝子10克,浮小麦20克,黄连3克,天竺黄10克,枳实15克,甘草1.5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大清叶: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桃仁:能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肿作用。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账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柏子仁:味甘;归心、肝、脾经。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枝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浮小麦:性凉;味甘咸;功效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

黄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等。

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症。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大清叶10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8克,茯苓8克,枝子10克,浮小麦15克,黄连1克,天竺黄10克,枳实10克,甘草1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大清叶12克,当归17克,桃仁17克,五味子12克,柏子仁10克,茯苓10克,枝子13克,浮小麦17克,黄连3克,天竺黄13克,枳实13克,甘草1.5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大清叶14克,当归20克,桃仁20克,五味子14克,柏子仁12克,茯苓12克,枝子15克,浮小麦20克,黄连5克,天竺黄15克,枳实15克,甘草3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毛发红康疹的中草药配方,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大清叶10-15克,当归身15-20克,桃仁15-20克,五味子10-15克,柏子仁8-12克,茯苓8-12克,枝子10-15克,浮小麦15-20克,黄连1-5克,天竺黄10-15克,枳实10-15克,甘草1-3克。

技术研发人员:贺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国庆
技术研发日:2015.12.29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