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50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消毒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柜。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843455y揭示了一种消毒柜,包括有一内胆体,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内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顶部进风口的风道管,该风道管上至少开设有一个连通内胆体的出风窗;所述的风道管设置在内胆体的内侧壁上,风道管的上端连通于内胆体顶部的进风口,在风道管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出风窗;所述的内胆体顶部分别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以及与进风口相连通的风道管,风道管上的两个出风窗被开设在上下两端,并构成了循环热风通道;在循环热风通道上还设置有ptc加热装置及导风用的风机。

现有技术的加热装置一般安装在腔室壁上,需要在内胆打孔,并且在内胆内安装和拆卸加热装置给用户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至少一个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消毒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消毒柜,包括:包括腔室以及用以关闭腔室的门;位于腔室内的加热装置;以及风道板,所述风道板和腔室壁之间具有风道;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风道内且安装于风道板。

采用此结构,首先,将加热装置安装于风道板,可以避免将加热装置安装于腔室壁,从而避免在内胆打孔,使腔室密封效果好;其次,将加热装置安装于风道板,可 以首先在腔室外将加热装置安装于风道板,然后再将风道板安装于腔室壁,从而实现加热装置的预装配;第三,当需要维修和拆卸加热装置时,可以将风道板腔室壁拆卸,在腔室外对加热装置进行维修和拆卸,方便操作;第四,加热装置设置在风道内,当加热装置开启时,有利于风道内的空气被加热,有利于提高空气和加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风道可以具有与腔室流体连通的第一空气流通口,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第一空气流通口的附近。

将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空气流通口附近,当加热装置开启后,风道内第一空气流通口附近的空气被加热装置加热后,会自发沿着风道往上流动。同时,由于风道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得风道内的气压低于腔室内的气压,有利于腔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进入风道、并且被加热装置加热,有利于空气流动。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空气流通口的上方,从腔室流经第一空气流通口进入风道的空气被加热装置加热后向上流动返回腔室。

从而当加热装置开启后,第一空气流通口上方的空气首先被加热,热空气随之会沿风道往上流动,避免热量从第一空气流通口散失;另外,如果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对着第一空气流通口,会阻碍空气经过第一空气流通口,影响空气流动的速度,并且会有部分热量从第一空气流通口散失。采用此结构,既不影响空气流动的速度,也可以避免热量从空气入口散失,从而加快空气内循环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空气流通口位于风道的底部。

采用此结构,当加热装置开启后,被加热的空气往上流动,冷空气往下流动,第一空气流通口位于风道底部,有利于冷空气从腔室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进入风道,促进空气流动,有利于空气内循环。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风道可以具有与腔室流体连通的第二空气流通 口,进入风道的空气被加热装置加热后经过第二空气流通口返回腔室。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风道板的下端可以具有向后弯折形成的侧板,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侧板。通过将加热装置安装于风道板的侧板,可以避免在风道板的正面打孔,使风道板面向腔室门一面美观整洁。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侧板的安装支架,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侧板。这便于加热装置的安装和拆卸。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可以包括加热管,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用于卡接加热管的u型孔,所述加热管的直径大于u型孔的开口直径并且小于u型孔的内侧直径。

这可以将加热管固定在u型孔内,并且即使不采用螺钉固定,加热管也不会从u型孔脱落,采用此结构固定加热管比较稳定可靠。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可以包括带法兰片的加热管,通过螺钉将法兰片和安装件固定。这使加热装置安装更稳定。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法兰片可以具有折弯形成的第一翻边,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折弯形成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分别具有对应的孔,所述孔用于螺钉穿过。这使得加热装置的安装更加便捷。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支架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分别设置在加热装置的两端。通过两点对加热装置进行固定,使加热装置的安装很稳定。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风道板的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位于加热装置的一侧,所述加热装置的出线端容纳在绝缘座体中。从而可以避免加热装置的出线端暴露在外而漏电,消除安全隐患。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座体可以具有通孔,与加热装置出线 端电连接的电线穿过通孔。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座体可以由陶瓷制成。

采用陶瓷绝缘座体,不仅可以避免加热装置的出线端暴露在外而漏电,而且陶瓷材料隔热性能比较好,可以避免加热装置因绝缘座体的热辐射而产生不良效果,从而避免电线在高温下老化漏电。另外,陶瓷材料在高温下也不会产生刺鼻气味,可以避免不好的气味给用户造成影响。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风道板可以还包括与风道相隔离的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器件。这特别有利于提高消毒柜的模块化设计,提高制造效率。进一步地,风道模块和安装部模块互相隔离,可以避免风道内的热空气对电器件产生不良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电器件可以包括紫外线灯和/或电缆线,所述紫外线灯和/或电缆线可拆卸安装于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所述风道可以位于风道板的中间区域;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对称设置在风道的两侧。通过将电器件对称安装在风道的两侧,风道板可以具有更好的平衡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消毒柜的整体结构示意性,其中门被移走;

图2是沿着图1中a-a方向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消毒柜风道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风道板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图;

图6是图4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消毒柜的内循环工作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消毒柜的外循环工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消毒柜在止挡件末端设置阀片后消毒柜的内循环工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消毒柜在止挡件末端设置阀片后消毒柜的外循环工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消毒柜止挡件另一结构消毒柜的内循环工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消毒柜止挡件另一结构消毒柜的外循环工作示意图;

图13是本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消毒柜的腔室壁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消毒柜风道板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消毒柜风道板第二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消毒柜风道板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消毒柜风道板第三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腔室2门3风道4风道板

5第一空气流通口6第二空气流通口7加热装置8止挡件

9风扇10阀11凹陷槽12安装支架

13绝缘座体14进气口15出气口16上碗篮

17下碗篮18灯罩19腔室壁111凹陷槽顶端

112凹陷槽底端113凹陷槽左端114凹陷槽右端31风道上游

32风道下游33第一通口34第二通口41侧板

42安装部71加热管72法兰片721第一翻边

722第一孔81第一斜面82第二斜面83阀片

121第二翻边122第二孔123u型孔124u型孔开口

125u型孔内侧43透光孔131通孔20紫外线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消毒柜包括腔室1、以及用以关闭腔室1的门2(未示出)、位于腔室1内的上碗篮16和下碗篮17。

消毒柜还包括风道板4,风道板4安装于腔室1其中的一个腔室壁19,风道板4可以位于腔室1内,也可以位于腔室1外。风道3位于风道板4和腔室壁19之间,并且风道3和腔室1流体连通。

其中,风道3可以位于腔室1内,也可以位于腔室1外。风道3由风道前壁和风道后壁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3由风道板4形成,即风道板4不借助腔室壁19单独形成风道3,风道前壁和风道后壁都是由风道板4形成。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风道3由风道板4和腔室壁19形成,即风道前壁由风道板4形成、风道后壁由腔室壁19形成。

消毒柜还包括流体连通腔室1和风道3的第一空气流通口5和第二空气流通口6,第一空气流通口5位于第二空气流通口6的下方,以使从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风道3的空气被加热后向上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风道板4在从第二空气流通口6到第一空气流通口5的方向上具有向下延伸的斜坡。

第一空气流通口5和第二空气流通口6设置在腔室壁19上;在一个优先实施例中,第一空气流通口5和第二空气流通口6设置在风道板4上,从而避免在内胆打孔,使腔室1的密封性好。

如图2所示,第一空气流通口5位于风道3的底部,第二空气流通口6位于风道3的中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空气流通口5对着下碗篮17底部附近,第二 空气流通口6对着上碗篮16底部附近。

消毒柜还包括流体连通腔室1和外界的进气口14和出气口15,进气口14位于风道3的顶部并且与风道3流体连通,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14进入腔室1再通过出气口15返回外界。进气口14和出气口15可以设置在腔室1的顶壁;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进气口14和出气口5也可以设置在腔室1的其他壁。

风道3包括风道上游31和风道下游32。风道上游31包括从第二空气流通口6处往上的风道,风道上游31不仅包括位于腔室1内的风道,当腔室1外设有风道时,风道上游31还包括位于腔室1外的风道;风道下游32包括从第二空气流通口6处往下的风道。

如图7和8所示,风道上游31设置风扇9,风扇9可以驱动空气从外界进入风道3。

风道上游31还设置用以选择关闭和打开风道上游31的阀10,当需要打开风道上游31时,打开阀10;当需要关闭风道上游31时,关闭阀10。

如图3所示,在从第一空气流通口5到第二空气流通口6的方向上,风道3逐渐缩小,即风道下游32逐渐缩小。

如图4和图5所示,消毒柜还包括位于腔室1内的加热装置7,加热装置7设置在第一空气流通口5的附近,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加热装置7设置在第一空气流通口5的上方,从腔室1经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风道3的空气被加热装置7加热后往上流动返回腔室1。

加热装置7位于风道3内,加热装置7安装于风道板4上,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 中,加热装置7也可以安装在腔室壁19上。

风道板4具有向后弯折形成的侧板4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加热装置7安装于侧板41。具有至少一个安装支架12,安装支架12通过螺钉和/或卡扣固定在侧板41上。加热装置7通过安装支架12安装于侧板41,优选在侧板41上固定两个安装支架41,加热装置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安装支架12上。

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7包括加热管71和法兰片72,法兰片72位于加热管71的一侧用于固定加热管71。

安装支架12用于将加热装置7安装到侧板41,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2具有至少一个u型孔123,加热管71卡接在u型孔123内,优选加热管71的直径小于u型孔开口124的直径并且大于u型孔内侧125的直径。安装支架12由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力,当安装加热管71时,u型孔开口124向外挤压变形,从而加热管71穿过u型孔开口124容纳在u型孔内侧125内,u型孔开口124恢复原形。采用此结构,即使不采用螺钉固定,加热管71也不会从u型孔123脱落。

法兰片72具有折弯形成的第一翻边721,并且第一翻边721具有第一孔722。所述安装支架12具有折弯形成的第二翻边121,第二翻边121具有与第一孔722相对应的第二孔122,螺钉分别穿过第一孔722和第二孔122将法兰片72和安装支架12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加热装置7固定在安装支架12上。通过螺钉将法兰片72和安装支架12固定,从而使加热装置7更稳定地安装于侧板41上。

在加热装置7出线端的一侧设置绝缘座体13,绝缘座体13安装于风道板侧板41。绝缘座体13具有通孔131,加装装置7的出线端容纳在绝缘座体13中,加热装置7 出线端的电线穿过通孔131从绝缘座体13的另一端出来,避免漏电。绝缘座体13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绝缘座体13用陶瓷材料制成,陶瓷材料的隔热性能比较好,可以避免电线在高温下老化漏电,并且绝缘座体13高温下也不会产生刺鼻气味。

在另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7包括光波管,包括一个用于将光波管发射的光波聚焦的光波反光盒,光波管设置于光波反光盒内,所述光波反光盒的上侧具有开口,开口用于将光波反光盒的热量散到腔室1内。

如图5所示,风道板4还包括与风道3相隔离、用于安装电器件的安装部42。风道3位于风道板4的中间区域,所述安装部42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设置在风道3的两端。

电器件包括紫外线灯20、电缆线以及其它需要安装在风道板4的电器件。紫外线灯20通过安装支架12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部42。将紫外线灯20安装于风道板4,风道板4可以对紫外线灯20起到保护作用,不需要再单独设置紫外线灯保护罩,简化风道板4的结构。

风道板4以及侧板41设置有透光孔43,透光孔13可以有不同的形状,紫外线灯20对着透光孔43,使紫外线灯20发射的紫外线通过透光孔43照射到腔室1。风道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光孔43,透光孔43具有多个并且沿竖直方向成栅栏状设置。

如图14和15所示风道板4的第二实施例,与上述风道板4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地方在此不再赘述,只论述与风道板4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安装部42位于风道3的前端,紫外线灯20安装于风道3的前侧,用于紫外线灯20的灯罩18与风道板4是一体的。透光孔43具有多个并且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透光孔43设置在风道板4的顶部。

如图16和图17所示风道板4的第三实施例,与上述风道板4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地方在此不再赘述,只论述与风道板4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风道板4形成风道3,紫外线灯20安装于紫外线灯的灯罩18。灯罩18安装于风道3的前侧,紫外线灯20位于风道3的前端。灯罩18具有多个透光空43,紫外线灯20对着透光孔43,使紫外线灯20发射的紫外线通过透光孔43照射到腔室1。

消毒柜具有空气内循环模式和空气外循环模式,内循环模式是指在空气在腔室1内循环,外循环模式是指空气在腔室1内和腔室2外之间循环。在臭氧分解阶段时,运行空气内循环模式;在烘干阶段,运行空气外循环模式。

图7至图12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空气流动的方向。

图7是在腔室1内空气内循环的工作示意图。当空气内循环时,关闭位于风道上游31的阀10,使空气不能在腔室1内外流通。开启加热装置7,风道3内加热装置7附近的空气被加热,被加热后的热空气会沿着风道3往上流动,通过第二空气流通口6返回腔室1,腔室1内的冷空气会下沉通过风道3底部的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风道3,在腔室1内形成空气内循环,加速腔室1空气的流动,使腔室1内的温度快速升高,从而在臭氧分解阶段加速臭氧的分解。

其中,在空气内循环时,从腔室1进入风道3的空气,被加热装置7加热后,空气在风道3内聚拢上升,从第一空气流通口5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并且气流逐渐缩小形成花瓶状气流。在从第一空气流通口5到第二空气流通口6的方向上,风道3逐渐缩小,从而使风道3的形状适应气流的运动状态,使气流上升速度加快,形成内循环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使腔室内温度升高的速度加快。

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空气内循环时,可以启动风扇9,驱动空气从第一空气 流通口5进入风道3,再从第二空气流通口6返回腔室。

图8是在腔室1内外进行空气外循环的工作示意图。当空气外循环时,打开位于风道上游31的阀10,启动位于风道上游31的风扇9,驱动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14进入风道上游31然后进入风道下游32,经过加热装置7加热后,被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腔室1,热空气在腔室1内流经下碗篮17以及上碗篮16,然后通过出气口15返回外界。通过空气外循环,可以将腔室内的水汽带到外界,特别是热空气在腔室1内流经下碗篮17和上碗篮16,有利于餐具的水汽蒸发成水蒸气被空气外循环带到腔室1外,有利于餐具的烘干,提高餐具的烘干效率。

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用于空气内循环模式的内循环风道主要包括风道下游32,在内循环模式中,空气从腔室1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风道下游32再返回腔室1;用于空气外循环模式的外循环风道主要包括风道上游31和风道下游32,外部空气通过外循环风道进入腔室1。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具有共用风道,风道下游32是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的共用风道。第一空气流通口5位于共用风道的底部,加热装置7位于共用风道内,有利于空气内循环和空气外循环。

在内循环模式中空气在共用风道的流动方向与在外循环模式中空气在共用风道的流动方向相反。在内循环模式中,空气在共用风道是从第一空气流通口5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在外循环模式中,空气在共用风道是从第二空气流通口6流向第一空气流通口5。

在空气内循环模式中,空气在共用风道即(风道下游32)被引导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在空气外循环模式中,至少大部分外部空气被阻止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从而使外部空气进入风道上游31后主要流向风道下游32,然后经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腔室1。

在风道3内设置止挡件8,止挡件8被设置成用以引导空气从共用风道(即风道下游32)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并阻止外部空气在流向共用风道(即风道下游32)时或在共用风道(即风道下游32)内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

如图2所示,止挡件8在风道3内倾斜地延伸,并具有在风道3内倾斜延伸的斜面,包括对着风道下游32的第一斜面81和对着风道上游31的第二斜面82。在内循环模式,空气在共用风道内被第一斜面81引导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在外循环模式,外部空气被第二斜面82阻止流向第二空气流通口6。

止挡件8位于第二空气流通口6的附近,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止挡件8位于第二空气流通口6处或者第二空气流通口6的上方。

风道3包括风道前壁和风道后壁,风道前壁由风道板4形成,风道后壁由风道板4或者腔室后壁12形成。止挡件8设置风道前壁,即风道板4上;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止挡件8也可以设置在风道后壁上,即位于风道3内的腔室壁19上。

止挡件8位于第二空气流通口6和腔室壁19之间,止挡件8将第二空气流通口6和腔室壁19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从第二空气流通口6到第一斜面81的第一通口33和从第二斜面82到腔室壁19的第二通口3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位于风道3内的腔室后壁12上设有凹陷槽11,凹陷槽11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优选长方形。凹陷槽11具有顶端111、底端112、左端113以及右端114。止挡件8的末端位于凹陷槽11的顶端111和底端112之间,止挡件8横跨凹陷槽左端113和右端114,并且止挡件8的末端与腔室后壁12贴合。止挡件8将第二空气流通口6到腔室后壁12的空间分隔为从第二空气流通口6到第一斜面81的第一通口33和止挡件8末端到凹陷槽底端112的第二通口34。

空气内循环时,从腔室1进入风道下游32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口33返回腔室1;空气外循环时,从外界进入风道上游31的空气通过第二通口34进入风道下游32,然后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腔室1。

在止挡件8的末端设置阀片83,阀片83可枢转地安装在止挡件8的末端。如图9所示,空气内循环时,阀片83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自然落下并与腔室后壁19接触,从而将第二通口34封闭,从腔室1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风道下游32的空气经过加热装置7加热后,热空气会全部通过第一通口33进入腔室1而不会流向风道上游31,从而避免热量损失。如图10所示,空气外循环时,启动风道上游31的风扇9,从外界进入风道上游31的空气会将阀片83吹起,从而将第二通口34打开,使空气从风道上游31通过第二通口34流向风道下游32,经过加热装置7加热后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腔室1,然后通过出气口15返回外界。

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止挡件8通过弹簧可枢转地安装在风道3内。如图11所示,在内循环模式时,止挡件8位于初始位置并将第二通口34封闭,使从腔室1进入风道下游32的空气全部通过第一通口33进入腔室,避免能量损失;如图11所示,在外循环模式时,启动风道上游31的风扇9,进入上游风道31的外部空气流经止挡件8产生的力将止挡件8开启,从而将第二通口34打开,使空气从风道上游31经过空气通口34进入风道下游32,经过加热装置7加热后通过第一空气流通口5进入腔室1,然后通过出气口15返回外界。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