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眼睑痉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6168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为一种以六味地黄为基础辩证治疗眼睑痉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眼睑痉挛系指眼、眶和眶周轮匝肌的自发痉挛性收缩。持续痉挛时间可长可短,痉挛的表现为非意志性强烈闭眼的不断重复。多发于中老年人,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身体带来痛苦,也极其影响美观。许多睑痉挛病人在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前已忍受了相当长时间的痛苦,而且常因误诊耽误了及时治疗。现代医学认为眼睑痉挛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了。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口服药物、以及手术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准确注射面部受累肌肉后,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但疗效维持时间仅数月,且反复注射后可形成抗体使得疗效随之下降,并对肌肉有潜在的毒副作用可致使肌肉萎缩等。口服治疗眼睑痉挛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胆碱能类、苯二氮卓类、GABA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前体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抗精神病类、抗惊厥类、抗心律失常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存在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甚至可引起中枢副作用,出现如意识模糊、记忆障碍、幻觉、嗜睡等。近年来,手术治疗眼睑痉挛的有效案例时有报道,但整体手术疗效并不确切,且术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涉及肢体、神经方面的并发症,且治疗费用远远高于其他治疗方案,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应用的需求。传统中医治疗眼睑痉挛的报道也有很多。CN102940745公开一种用于治疗眼睑痉挛的丸剂,由远志、肉桂粉、升麻、甘草、炙黄芪、白术、苍术、巴戟天、金樱子、胆星、当归、茯神、蚕沙(晚蚕砂)、川芎、仙茅、细辛,加入黄酒和凡士林搅拌均匀制备。CN103417737公开一种快速缓解眼疲劳,维持眼肌的正常生理机能的护眼液,其组分为红景天、决明子、当归、金银花、枸杞子、黄芪、绿茶,人参皂苷Rg1。CN103933124一种缓解视力疲劳的中药眼贴,包括:野菊花,党参,密蒙花,千里光,珍珠粉,连翘,薄荷脑,冰片,苯甲酸钠。CN1660291公开一种治疗眼面肌痉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所述药剂以全蝎、蜈蚣、羚羊角、酸枣仁、天麻、钩藤、地龙、白附子、白僵蚕,经配料、净选、干燥、粉碎过筛混合、装入胶囊制成胶囊。CN104547763公开治疗频繁性眼睑痉挛的中药制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黄芪、当归、炒枣仁、灯心草、茯苓、党参、大枣、甘草、徐长卿、羖羊角、远志、知母、大麦芽。CN102614264A公开了一种治疗眼脸痉挛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得的:蜈蚣,当归,川芎,白芍,赤芍,水蛭,全蝎,独角莲,僵蚕,麻黄,白芷,黄芪,防风,地龙。CN103301286A公开了一种治疗眼涩、眼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熟地、白芍、当归、枸杞、菊花、蔓荆子、山芋、覆盆子、沙蚕、山药、丹皮、泽泻、防己、全蝎。六味地黄丸是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的统称。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配伍组方上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因由六位中药材组成,其中熟地黄为君药,故名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至北宋,太医钱乙将“金匮肾气丸”之中桂附去掉,改为“六味地黄丸”。钱乙认为桂附地黄丸是热药,小儿纯阳之体不宜用热甚之品,故去掉了桂枝、附子。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剂的代表方剂,常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各种疾病。近年来,医疗界用这种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没有发现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眼睑痉挛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西医治疗方法的不足以及中药的治愈效果一般,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眼睑痉挛的药物,该药物服药时间短,方便用药,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眼睑痉挛属中医“胞轮振跳”范畴,肝开窍其目、眼为肝之窍。肝为风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眼睑肌肉抽动实为肝风在动,六味地黄丸名曰养肝阴,因肝肾同源养肾即养肝,肝阴得滋补,肝风自熄。中医学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称为“先天之本”。方中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生髓,为方中的君药。山茱萸滋养肝肾,并能涩精;六味地黄丸山药补脾益气而固精,二者用为臣药。三味药相配,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可治“本”。泽泻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牡丹皮能够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茯苓淡渗脾湿,帮助山药健运脾胃,这三味药物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眼睑痉挛为肝风所动,不宜用热药,热盛则肝风愈烈。故用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我们把六味地黄的熟地改为生地,因为眼睑痉挛有风动,考虑带有阴虚,目的养阴。在此基础上又适当添加了:天麻、酸枣仁、夜交藤、菖蒲等调节及保护神经的药物,还加上入肝经去火的菊花以及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的枸杞。适当加用了去风的羚羊角粉、补气的黄芪、补血的当归、去风的钩藤、活血补血的赤芍等。本发明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得的:生地10-15、山茱萸10-15、山药10-20、泽泻10-15、牡丹皮5-15、茯苓10-20、天麻10-20、酸枣仁10-20、夜交藤15-25、菖蒲10-20、菊花5-15、枸杞5-15。具体的,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得的:生地12、山茱萸10、山药15、泽泻10、牡丹皮10、茯苓15、天麻10、酸枣仁15、夜交藤20、菖蒲10、菊花10、枸杞10。该组合物进一步包括:黄芪20-40、当归10-20、羚羊角粉0.5-5。如,黄芪30、当归15、羚羊角粉1。该组合物进一步包括:钩藤10-15、赤芍10-30。如,钩藤12、赤芍20。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以制成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眼睑痉挛的中药眼贴的制备工艺,工艺如下:1)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天麻、酸枣仁、夜交藤、菖蒲、菊花、枸杞等上述组合物,加6-8倍重量的蒸馏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在50℃条件下,滤液减压浓缩,浓缩成浸膏,2)再加入1)步制成的滤液,搅拌,混匀,加水过滤;3)将无纺布贴浸泡于基质液中20-30分钟,后装入铝塑覆膜袋中密封,灭菌消毒,即得。也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制备方法将组合物制备成其它眼贴。本发明方剂主要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性及药理作用如下:生地:寒;甘、苦;归心、肝、肾经。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山茱萸:气微,味酸、涩、微苦;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肝虚寒热,补益肝肾。山药,补脾胃,益肺肾。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肺虚久咳,小便频数等症。泽泻:寒;甘,淡;归肾、膀胱经。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牡丹皮:微寒,苦,辛;归心,肝,肾经。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茯苓: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天麻:平;甘;归肝经。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酸枣仁:性味干、平。入心、脾、肝、胆经。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夜交藤:甘微苦,平。入心、脾、肾、肝经。养心,安神,通络,祛风。主治: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菖蒲:性温,味辛、苦。主治:能为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开窍,化痰,健胃。菊花:微寒;甘、苦;归肺、肝经。主治: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枸杞子:平;甘;归肝、肾经。主治:具有滋肾、补肝、明目作用。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黄芪,补气生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尿退肿。主治:气虚衰弱,倦怠无力,疮疡久溃不敛,水肿等症。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经。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羚羊角粉:咸。寒。归肝、心经。主治: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钩藤:性味:甘苦;微寒。入肝经;心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以及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治风补劳、抗凝、解痉、解血压、扩张血管等作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我们在临床上使用六味地黄配合调节神经的中草药治疗面肌痉挛多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疗效。平均用药1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均为重量份数实施例1生地15、山茱萸10、山药15、泽泻10、牡丹皮12、茯苓15,天麻10、酸枣仁15、夜交藤20、菖蒲10、菊花15、枸杞10。实施例2生地12、山茱萸15、山药15、泽泻15、牡丹皮10、茯苓10,天麻15、酸枣仁10、夜交藤20、菖蒲15、菊花13、枸杞15、黄芪20、当归12、羚羊角粉0.5。实施例3生地15、山茱萸10、山药15、泽泻10、牡丹皮12、茯苓15,天麻10、酸枣仁15、夜交藤20、菖蒲10、菊花15、枸杞10、黄芪30、当归15、羚羊角粉2、钩藤10、赤芍20。实施例4生地12、山茱萸15、山药15、泽泻15、牡丹皮10、茯苓10,天麻15、酸枣仁10、夜交藤20、菖蒲15、菊花13、枸杞15、黄芪20、当归12、羚羊角粉0.5、钩藤12、赤芍10。实施例5生地10、山茱萸10、山药20、泽泻12、牡丹皮15、茯苓15,天麻10、酸枣仁15、夜交藤15、菖蒲12、菊花10、枸杞10、黄芪40、当归10、羚羊角粉1、钩藤15、赤芍20。实施例6一种缓解眼睑痉挛的中药眼贴的制备工艺,工艺如下:1)实施例1的组合物加6-8倍重量的蒸馏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在50℃条件下,滤液减压浓缩,浓缩成浸膏,2)再加入1)步制成的滤液,搅拌,混匀,加水过滤;3)将无纺布贴浸泡于基质液中20-30分钟,后装入铝塑覆膜袋中密封,灭菌消毒,即得。实施例7一种缓解眼睑痉挛的中药眼贴的制备工艺,工艺如下:1)实施例2的组合物加6-8倍重量的蒸馏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在50℃条件下,滤液减压浓缩,浓缩成浸膏,2)再加入1)步制成的滤液,搅拌,混匀,加水过滤;3)将无纺布贴浸泡于基质液中20-30分钟,后装入铝塑覆膜袋中密封,灭菌消毒,即得。实施例8一种缓解眼睑痉挛的中药眼贴的制备工艺,工艺如下:1)实施例3-5的组合物加6-8倍重量的蒸馏水煎煮2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在50℃条件下,滤液减压浓缩,浓缩成浸膏,2)再加入1)步制成的滤液,搅拌,混匀,加水过滤;3)将无纺布贴浸泡于基质液中20-30分钟,后装入铝塑覆膜袋中密封,灭菌消毒,即得。本发明药物制剂治疗视疲劳临床研究一般性资料:本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观察眼睑痉挛病例多例,年龄15~4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2年。治疗组:使用本发明组合物,每次1付,每日三次,温水送服。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面肌抽搐症状消失,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显效:面肌抽搐发作次数和频率明显降低,症状显著减轻,发作次数降低2/3以上;好转:面肌抽搐症状减轻,每天发作次数约为治疗前2/3者;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者。表1疗效比较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实施例1351190实施例2432190实施例35410100实施例45320100实施例56310100治疗组:使用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眼贴,每次1贴,每日三次。表2眼贴疗效比较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实施例6342190实施例7432190实施例84510100可见,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有效安全治疗眼睑痉挛,且无毒副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