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733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早期先兆流产是以妊娠12周以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伴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为主要症状,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与停经周数相符,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属于中医“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常可发展为堕胎、小产或并发胎萎不长,直接影响着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孕妇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动物模型证明,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具有直接的致病作用,抗心磷脂抗体是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目前一般认为,ACA一方面能干扰机体磷脂依赖性凝血功能,从而损伤血管内皮而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改变血栓素/前列腺素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造成胎盘缺血,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以致流产。另一方面,孕早期ACA可干扰细胞滋养层与合体滋养层的融合及羊膜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流产。目前ACA引起的先兆流产的治疗,国内外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强的松或泼尼松等)联合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或肝素等)治疗,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糖升高、骨质疏松、感染、血小板减少、出血等副反应。因此如何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使其异常增高的抗心磷脂抗体转阴,从而使妊娠能顺利完成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中医认为肾主生殖,中医多以补肾、养血、清热为治则。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医学中的“肾”与现代医学之机体生殖免疫有密切关系,补肾药可调节机体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同时中医“未孕先防、预培其损”、“既孕防病,已病早治”治疗原则,可以克服了单纯应用西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降低了复发率,疗效确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治疗早期先兆性流产的药物制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在祖传方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体质及现代医学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认为肾阴不足,阴虚生热致血滞下行,瘀血阻络,胎失所养,为标,证属肾虚血热。据此,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定、副作用小的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制剂,尤其适用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先兆流产患者阴虚血热证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为药用原料制成。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用原料制成:熟地黄15-20份、生地黄10-15份、千针万线草20-26份、珠儿参7-12份、菟丝子8-13份、女贞子10-15份、白术8-13份、垂丝卫矛15-20份、黄芩4-7份、酸枣仁11-16份。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用原料制成:熟地黄18份、生地黄12份、千针万线草25份、珠儿参10份、菟丝子12份、女贞子15份、白术12份、垂丝卫矛15份、黄芩6份、酸枣仁15份。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药用原料制成:熟地黄15份、生地黄15份、千针万线草20份、珠儿参12份、菟丝子10份、女贞子15份、白术10份、垂丝卫矛20份、黄芩6份、酸枣仁12份。发明人认为肾主生殖,肾虚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妇人有妊则碍脾,运化迟而生湿,湿生热,同时由于孕后血聚萌胎,肝失所用,肝木抑而不达,肝无所藏,若有情致不舒,或如动怒,则相火易动,肾虚火动,而至胎漏下血,或至堕胎。因此,我们在治疗中采用养阴清热之法,同时,结合本病的病理机制:以血栓形成为主,故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妊娠期活血化瘀药本为禁用,此处用之,亦取之“有故无损”之意。采用补肾养阴,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方治疗ACA阳性先兆流产取得理想效果。方中熟地黄甘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药伍用既补肾阴,又补肝阴凉肝血疏肝气,为君药。菟丝子甘温,滋补肝肾,温脾助胃,安胎;女贞子养阴益肾,补气舒肝,通经和血;千针万线草健脾养血,补肝益肾,三药伍用补肾健脾,先后天并补,以固冲任,安子益母。珠儿参苦甘寒,清热养阴,散瘀止血;垂丝卫矛苦辛平,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利水解毒;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二药伍用,清热燥湿,活血止血,利湿散瘀,养阴安胎;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酸枣仁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安神定志,五药为佐药。进一步地,本发明所用各药物的药理学活性研究现状如下: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用法用量】9~15g。生地黄:【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用法用量】9~15g。千针万线草:为石竹科植物云南繁缕的根。【性味】甘;性平。【归经】肝;脾;肾经。【功能主治】健脾养血;补肝益肾;消肿。主贫血;精神短少;头晕心慌;耳鸣眼花;潮热;遗精;月经不调;带下;骨折;乳腺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珠儿参:【性味】味苦;甘;性寒。【功能主治】清热养阴;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热病烦渴;阴虚肺热咳嗽;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打伤肿;风湿痹痛;胃痛;月经不调;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3-15g;或入丸、散;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干掺或调涂;或泡酒擦;或鲜品捣敷。垂丝卫矛:【性味】苦;辛;平。【归经】心;大肠;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利水解毒。主风湿痹痛;痢疾;泄泻;痛经;闭经;跌打骨折;脚气;水肿;阴囊湿痒;疮疡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菟丝子:【性味】甘,温。【归经】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用法用量】6~12g;外用适量。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黄芩:【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3~9g。酸枣仁:【性味】甘、酸,平。【归经】归肝、胆、心经。【功能主治】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用法用量】9~15g。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制剂可由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或其水或其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制剂,其制备方法主要包含下述步骤: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8倍,煎煮1.0-1.5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6倍煎煮1.5-2.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05-1.10(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以该活性成分单独或与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混合,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可以制成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进一步地,上述所述药物制剂优选制成口服剂型,如:软胶囊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进一步地,上述所述药物制剂优选制成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最优选制成为胶囊剂。本发明是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逐步改进,最后成功的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药物,在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服1-3次,每次1-20剂,如:1-20袋或粒或片。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药物中的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早期先兆流产肾虚血瘀证的药物中的用途。通过临床观察试验实施例9可知:(1)两组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6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ACA转阴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较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积分减少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发明相对与现有技术,有如下明显优势:首先,本发明药物制剂组方主要是依据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病机特点研制而成,全方祛邪而不伤正,活血而不伤胎,共奏补肾养阴,疏肝清热、活血化瘀,安子益母之功效,治疗ACA阳性所致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阴虚血热证疗效安全可靠,对母婴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本发明中药来源广泛,价格较低,制成的剂型适合患者携带和使用。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先兆流产方面的巨大优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胶囊剂处方:熟地黄18份、生地黄12份、千针万线草25份、珠儿参10份、菟丝子12份、女贞子15份、白术12份、垂丝卫矛15份、黄芩6份、酸枣仁15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07(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胶囊剂,每粒含有生药1.0g。实施例2胶囊剂处方:熟地黄15份、生地黄15份、千针万线草20份、珠儿参12份、菟丝子10份、女贞子15份、白术10份、垂丝卫矛20份、黄芩6份、酸枣仁12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1.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2.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08(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胶囊剂,每粒含有生药1.1g。实施例3胶囊剂处方:熟地黄18份、生地黄10份、千针万线草20份、珠儿参12份、菟丝子10份、女贞子15份、白术10份、垂丝卫矛18份、黄芩5份、酸枣仁12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8倍,煎煮1.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05(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实施例4胶囊剂处方:熟地黄15份、生地黄15份、千针万线草20份、珠儿参12份、菟丝子8份、女贞子10份、白术10份、垂丝卫矛20份、黄芩4份、酸枣仁11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10(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实施例5胶囊剂处方:熟地黄20份、生地黄12份、千针万线草26份、珠儿参10份、菟丝子13份、女贞子12份、白术13份、垂丝卫矛18份、黄芩7份、酸枣仁12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8倍,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10(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实施例6胶囊剂处方:熟地黄15份、生地黄12份、千针万线草25份、珠儿参10份、菟丝子10份、女贞子10份、白术10份、垂丝卫矛20份、黄芩5、酸枣仁16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1.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2.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08(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实施例7片剂处方:熟地黄18份、生地黄12份、千针万线草25份、珠儿参10份、菟丝子12份、女贞子15份、白术12份、垂丝卫矛15份、黄芩6份、酸枣仁15份。熟地黄15份、生地黄15份、千针万线草20份、珠儿参12份、菟丝子10份、女贞子15份、白术10份、垂丝卫矛20份、黄芩6份、酸枣仁12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7倍,煎煮1.0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07(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片剂,每片含有生药0.8g。实施例8颗粒剂处方:熟地黄15份、生地黄15份、千针万线草20份、珠儿参12份、菟丝子10份、女贞子15份、白术10份、垂丝卫矛20份、黄芩6份、酸枣仁12份。制备方法:将熟地黄、生地黄、千针万线草、珠儿参、菟丝子、女贞子、白术、垂丝卫矛、黄芩、酸枣仁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2.0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得稠膏,相对密度为1.09(65℃时测得),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35%,静置8-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得到药物活性成分,依照制剂学常规技术制成颗粒剂,每袋含有生药3.5g。实施例9临床观察试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诊断为先兆流产且查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96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5岁;其中55例有自然流产史,自然流产1次33例,自然流产2次16例,自然流产3次以上者6例。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0.7±3.7)岁;停经时间为35-48天,平均(43.5±5.7)天。对照组48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9.8±3.4)岁;停经时间为33-49天,平均(44.7±6.3)天。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注1.2.1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参照:张玉珍第7版《中医妇科学》早期先兆流产诊断标准如下:①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②症状:阴道少量出血,或伴有小腹坠痛或腰酸痛;③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④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体软,大小与孕周相符;⑤超声波检查:B型声波检查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⑥基础体温测定:保持黄体期水平(维持高温曲线);⑦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与孕周和B超结果(孕囊大小、胚胎发育)基本相符;⑧血清ACA检测阳性。1.2.2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参考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阴虚血热证型,主证:素体虚弱或曾有滑胎病史;孕初少量阴道流血,色红;腹坠痛;次症:目涩、咽干、头晕耳鸣、胸胁隐痛、五心烦热、失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滑无力。符合以上主证中,次证中任三项者,结合舌脉即可诊断为阴虚血热症。1.3病例纳入标准:参考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自愿接受本研究者。(3)年龄在20~40岁之间。1.4病例排除标准:参考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年龄>40岁或<20岁;(2)不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诊断标准;(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4)无法合作者,如合并有神经、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5)排除与染色体异常、生殖器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殖器感染、封闭抗体异常、外界不良因素等导致早期先兆流产的患者。1.5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嘱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房事及各种重体力活动或劳动,保持心情舒畅。治疗组:在次基础上,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胶囊,每日2次,每次2-4粒,饭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75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7天复查ACA1次;共治疗2个疗程。1.6观察指标:中医症候学观察(症状、舌象、脉象等);阴道出血停止时间的观察;检测血ACA转阴情况;B超监测胚胎发育情况,若有宫内积血者,监测积血吸收情况。1.7疗效评定标准:1.7.1总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先兆流产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腹痛腰酸症状消失,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显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腹痛腰酸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腹痛腰酸症状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无效:治疗后阴道流血、腹痛腰酸症状同前或加重,最终难免流产。1.7.2血ACA转阴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血ACA各型抗体全部转阴。有效:治疗后血ACA-IgG和ACA-IgM均阳性者,其中任一项转阴。无效:治疗后血ACA仍为阳性。2结果2.1两组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5例,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6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两组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两组ACA转阴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1例,有效13例,无效4例,对照组组治愈15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表2两组ACA转阴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较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积分减少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2.4安全性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无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且无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反应,说明本方的临床运用是安全可靠的。总之本发明药物治疗ACA阳性所致先兆流产疗效安全可靠,对母婴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方面的巨大优势。在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单纯应用西药副作用过大,单纯应用中药疗效不确切的情形下,提供了病因病机的思路和切实有效的方药资料,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