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8725发布日期:2018-06-15 11:1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咳嗽性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在支气管哮喘开始发病时,约有5%~6%是以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此时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者年龄大于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一般治疗时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用抗组胺药、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大多于春秋季节反复发作,X胸透大多显示正常或仅肺部纹理增厚无器质性改变。近年来中医认为,由于其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故“正虚邪实”是其最基本的病理机制,认为其发病的外因以风为主,内因多五脏虚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使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细辛10~20份、麝香5~10份、白芥子5~10份、延胡索15~20份、甘遂5~10份、苏子5~10份、吴茱萸2~5份、木香2~5份。由细辛15份、麝香10份、白芥子7份、延胡索15份、甘遂8份、苏子8份、吴茱萸3份、木香3份组成,通过以下步骤加工为药膏,在使用时贴附在大椎、肺俞、膏俞、檀中和关元穴,具体加工步骤如下:S1,将以上原料药研磨成粉末状,并加水浸泡至少5小时;S2,连浸泡水一起用火煎煮,煎煮时首先加热至沸腾状再降低为90℃~100℃使药液蒸发为原本的1/3,过滤出药渣,并留下药液;S3,向药渣中加水后重复步骤S2,直到过滤出的药液变为清水;S4,将步骤S2和S3中得到的所有药液集中进行加热浓缩,在浓缩时不断搅拌,直到浓缩后的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得到清膏;S5,将清膏与蜂蜜1∶1混合均匀后收入容器内备用。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拉丁文名:AsarumsieboldiiMiq.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味辛、苦,性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麝香:麝香系生活于中国西南,西北部高原和北印度,尼泊尔,西伯利亚寒冷地带的雄麝鹿的生殖腺分泌物。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白芥子: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SinapisalbaL.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辛,无毒。归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乳痈、乳癌、乳腺疼痛、结核、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延胡索:拉丁文名CorydalisyanhusuoW.T.WangexZ.Y.SuetC.Y.Wu,又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苦,气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又入肝足厥阴。调月水气滞血凝,止产后血晕,跌扑损伤,下血崩淋,心腹卒痛,小肠胀疼,皆能主治。及气血中佐使之品,可偶用见长者也。产后亦宜少用,非曰用之于补气、补血之内,便可肆然多用耳。甘遂:拉丁学名:EuphorbiakansuiT.N.LiouexS.B.Ho,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味苦、甘,气大寒,有毒,反甘草。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胸中水结,尤能利水。苏子:苏子又名荏、紫苏、苏、白苏、桂荏、荏子、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皱叶苏、鸡苏、臭苏、大紫苏、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聋耳麻、孜珠、兴帕夏噶(藏语)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味辛,气微温,无毒。入心、肺二经。发表解肌,疗伤风寒,开胃下食,消胀满,除香港脚口臭。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症,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吴茱萸:为小乔木或灌木,拉丁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的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木香: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I)ecne的干燥根。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本发明的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制备成膏状在数九寒冬时贴附在大椎、肺俞、膏俞、檀中、关元穴位上,每天一次,每次4小时,三九天为一个疗程;中医学认为,数九时期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人体的阳气最弱,阳气就是正气,正气不足,邪气难防。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此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临床病例研究:诊断标准:参照《全球哮喘防止的创议》(GINA)(1998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制定诊断标准。基本诊断条件:(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以上,常见清晨和(或)也就发作性咳嗽,运动或冷空气刺激后加重;(2)查体临床无感染阳性体征,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3)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可使咳嗽发作缓解,但停药后短时间内复发。辅助诊断条件:(1)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2)气道呈高反应特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疗效标准:以每日咳嗽时间为疗效得分,根据尼莫地平法判定总疗效。总疗效=(疗前咳嗽时间-疗后咳嗽时间)/疗前咳嗽时间*100%;临床治愈:咳嗽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总疗效≥95%;显效:咳嗽症状明显改善,70%≤总疗效<95%;有效:咳嗽症状有好转,30%≤总疗效<70%;无效: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疗效<30%;随机选取100位被确诊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试验,采用实施例1为治疗药,风油精混合蜂蜜作为安慰剂进行对照试验,三个疗程后得到表1中的数据:组别人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0122311492%对照组5025152844%表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细辛10~20份、麝香5~10份、白芥子5~10份、延胡索15~20份、甘遂5~10份、苏子5~10份、吴茱萸2~5份、木香2~5份。在本实施例中,S1,选细辛15g、麝香10g、白芥子7g、延胡索15g、甘遂8g、苏子8g、吴茱萸3g、木香3g研磨成粉末状,并加10倍水浸泡5小时;S2,连浸泡水一起用火煎煮,煎煮时首先加热至沸腾状再降低为90℃~100℃使药液蒸发为原本的1/3,过滤出药渣,并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一次药液;S3,向药渣中加8倍水后重复步骤S2后过滤出药渣,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二次药液;S4,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混合后进行加热浓缩,在浓缩时不断搅拌,直到浓缩后的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得到清膏;S5,将清膏与蜂蜜1∶1混合均匀后得到药膏收入容器内,在冬至日后从一九天开始,将药膏涂抹在医用胶布上,贴附在大椎、肺俞、膏俞、檀中和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4小时。实施例2一种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在本实施例中,S1,选细辛10g、麝香5g、白芥子10g、延胡索17g、甘遂5g、苏子10g、吴茱萸5g、木香5g研磨成粉末状,并加10倍水浸泡5小时;S2,连浸泡水一起用火煎煮,煎煮时首先加热至沸腾状再降低为90℃~100℃使药液蒸发为原本的1/3,过滤出药渣,并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一次药液;S3,向药渣中加8倍水后重复步骤S2后过滤出药渣,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二次药液;S4,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混合后进行加热浓缩,在浓缩时不断搅拌,直到浓缩后的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得到清膏;S5,将清膏与蜂蜜1∶1混合均匀后得到药膏收入容器内,在冬至日后从一九天开始,将药膏涂抹在医用胶布上,贴附在大椎、肺俞、膏俞、檀中和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4小时。实施例3一种成人用治疗咳嗽哮喘的外用中药,在本实施例中,S1,选细辛20g、麝香8g、白芥子5g、延胡索20g、甘遂10g、苏子5g、吴茱萸2g、木香2g研磨成粉末状,并加10倍水浸泡10小时;S2,连浸泡水一起用火煎煮,煎煮时首先加热至沸腾状再降低为90℃~100℃使药液蒸发为原本的1/3,过滤出药渣,并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一次药液;S3,向药渣中加8倍水后重复步骤S2后过滤出药渣,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二次药液;S4,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混合后进行加热浓缩,在浓缩时不断搅拌,直到浓缩后的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得到清膏;S5,将清膏与蜂蜜1∶1混合均匀后得到药膏收入容器内,在冬至日后从一九天开始,将药膏涂抹在医用胶布上,贴附在大椎、肺俞、膏俞、檀中和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4小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