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9328发布日期:2018-06-17 01:10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胃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



背景技术: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肠炎临床表现多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严重者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有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伴有便意或里急后重。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轻型患者常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伴肠鸣亢进。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可有腹肌紧张、反跳痛,或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直肠指检常有压痛。

现有技术中对慢性肠炎的治疗大多采用与急性肠炎同样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使得慢性肠炎总是反复发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改善患者消化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白花蛇草5~15份、鸡血藤15~20份、苦参5~10份、甘遂2~5份、黄芩5~10份、山栀子2~5份、麝香2~5份、白胶香2~5份、枇杷叶10~15份、牛蒡子5~10份、地榆5~10份、仙鹤草5~15份、薄荷20~25份、猫眼草10~15份。

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白花蛇草10份、鸡血藤17份、苦参8份、甘遂3份、黄芩8份、山栀子3份、麝香3份、白胶香3份、枇杷叶12份、牛蒡子8份、地榆8份、仙鹤草10份、薄荷22份、猫眼草13份。

白花蛇草:

别名,白花蛇舌草、蛇舌草、二叶、竹叶菜、蛇利草;拉丁学名:Hedyotis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味微苦、甘,性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

鸡血藤:

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苦参:

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甘遂:

拉丁学名:EuphorbiakansuiT.N.LiouexS.B.Ho,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味苦、甘,气大寒,有毒,反甘草。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胸中水结,尤能利水。

黄芩:

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山栀子:

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清热,泻火,凉血。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麝香:

麝香系生活于中国西南,西北部高原和北印度,尼泊尔,西伯利亚寒冷地带的雄麝鹿的生殖腺分泌物。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白胶香: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脂。味辛、苦,性平。归肝、脾、肺经。有活血解毒,止血、生肌、止痛功能。用于吐血、咯血、衄血、金疮出血,一切痈疽疮毒及牙痛等症。

枇杷叶:

学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喘,胃热呕逆。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痒腮丹毒,痈肿疮毒。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其性寒,味苦酸,无毒。归大肠、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仙鹤草:

又叫西洋龙芽草。味苦,性温。归胃、肝、脾、肺、大肠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例如: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咯血、衄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等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用于癌症及各种出血之症。

薄荷:

别名蕃荷菜、苏薄荷。拉丁学名:HerbaMenthae。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用于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猫眼草:

别名:乳浆大戟、细叶猫眼草、烂疤眼、乳浆草,拉丁文名:EuphorbiaesulaL.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味苦;性微寒;有毒。归肺、胃、肝、脾经。镇咳,祛痰,散结,逐水,拔毒,杀虫。主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癣,无名肿毒。

本发明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在使用时贴于肚脐处,具有清热化湿、行气养血、止泻固肠、健脾胃的功效,能够快速回复肠胃的蠕动功能,并促进肠粘膜的修复,实现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肠炎的目的。

临床病例研究:

诊断标准:(1)现腹泻、腹痛等。病久则呈现慢性营养不良。体格检查可有腹部压痛;(2)大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和少量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找到致病菌;(3)X线钡剂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可排除其他特异性肠道炎症;(4)消化不良,时常表现厌食、饱胀、嗳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肠镜复查粘膜正常,停药后半年内不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但隐血试验呈阳性,停药后半年内复发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症状;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肠镜复查粘膜有轻度炎症;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随机选取100位被确诊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等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实施例1为治疗药;

对照组: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和吡哌酸;

七天为一个疗程,停三日;三个疗程后得到表1中的数据

表1

通过表1中数据可知,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首先选取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白花蛇草10g、鸡血藤17g、苦参8g、甘遂3g、黄芩8g、山栀子3g、麝香3g、白胶香3g、枇杷叶12g、牛蒡子8g、地榆8g、仙鹤草10g、薄荷22g、猫眼草13g;再通过如下步骤制备成贴剂:

S1,将所有原料药研磨成粉末状,并加10倍水浸泡5小时;

S2,连浸泡水一起用火煎煮,煎煮时首先加热至沸腾状再降低为90℃~100℃使药液蒸发为原本的1/3,过滤出药渣,并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一次药液;

S3,向药渣中加8倍水后重复步骤S2后过滤出药渣,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二次药液;

S4,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混合后进行加热浓缩,在浓缩时不断搅拌,直到浓缩后的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得到清膏;

S5,将清膏与蜂蜜1∶1混合均匀后得到药膏收入容器内。

使用时将药膏涂抹在医用胶布上,并在肚脐内涂覆药膏,然后用涂覆有药膏的医用胶布盖住肚脐,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4小时。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白花蛇草15g、鸡血藤20g、苦参5g、甘遂5g、黄芩5g、山栀子5g、麝香2g、白胶香2g、枇杷叶10g、牛蒡子5g、地榆10g、仙鹤草15g、薄荷20g、猫眼草1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贴剂,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白花蛇草5g、鸡血藤15g、苦参10g、甘遂2g、黄芩10g、山栀子2g、麝香5g、白胶香5g、枇杷叶15g、牛蒡子10g、地榆5g、仙鹤草5g、薄荷25g、猫眼草10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