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2429阅读:20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垢,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目前都是使用耳勺清理耳垢,耳勺是个常见的物件,无人不知,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掏挖耳垢的小巧工具,常规挖耳勺的形制非常简单,细长的柄,柄的一端制出一个小勺,“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凡勺之属皆从勺”。(《说文》)其质地有竹木、象牙、角骨、玉石、铁、铜、银、金,小巧玲珑,可以伸入耳孔内掏挖,但目前耳勺只是通过挖刮来去除耳垢,使用过程中清理效果一般,而且有可能会对耳朵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该工具清理耳垢效果好,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其包括主杆、吸头和手柄,所述吸头和所述手柄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杆的前后两端,所述吸头与所述主杆活动连接,所述吸头的内部为空心,所述吸头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及多个刺头,所述主杆内部设有风道,所述主杆的中间位置连有空心软管,所述空心软管的尾部连接压力气囊,所述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头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空心软管相连通,所述空心软管与所述压力气囊相连通。

所述手柄与所述主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通过压力气囊提供负压,将耳垢吸出,较常规掏出耳垢的掏耳勺清理效果好,且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

2、本发明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的吸头与竹竿为活动连接,便于清理掉吸出的耳垢;

3、本发明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的吸头上均匀分布有刺头与通孔,通过刺头将耳垢从耳朵内表皮上挖出,再通过通孔进入到吸头内部,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对耳朵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杆,2为吸头,3为手柄,4为通孔,5为刺头,6为风道,7为空心软管,8为压力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掏耳朵的实用工具,其包括主杆1、吸头2和手柄3,吸头2和手柄3分别设置在主杆1的前后两端,吸头2与主杆1活动连接,手柄3与主杆1固定连接,吸头2为椭圆形,手柄3为扁平形,吸头2的内部为空心,吸头2上设有多个通孔4以及多个刺头5,主杆1内部设有风道6,主杆1的中间位置连有空心软管7,空心软管7的尾部连接压力气囊8,风道6的一端与吸头2相连通,风道6的另一端与空心软管7相连通,空心软管7与压力气囊8相连通。

本发明的吸头2可以为椭圆形或者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手柄3椭圆形或者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刺头为橡胶刺或者其他软质材料制成的刺头。

使用时,手持手柄3端,将吸头2伸入到耳朵内,通过不断的操作使得刺头5将耳垢刮离出来,同时按压压力气囊8产生负压,使刮离出来的耳垢通过通孔4进入到吸头2内,持续操作一段时间,完成清理耳朵。

当清理完耳朵后,将吸耳勺拿出,由于吸头2与主杆1为活动连接,将吸头2拆下,清理其内部吸收的耳垢,以便存放及下次使用。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