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可使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其它如经常一个姿势坐着、缺少相应的活动、久坐电脑前及病毒感染、风湿症的肌肉变态反应等都是诱因。背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 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目前,临床上治疗背肌筋膜炎一般采取口服或外用水杨酸制剂,局部封闭、针灸、按摩等理疗方法,虽能迅速缓解疼痛,但存在治标不治本及疗效不明显、疗程长、易复发的不足。
祖国医学认为背肌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机理,采用补益肝肾、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通经止痛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背肌筋膜炎存在治标不治本及疗效不明显、疗程长、易复发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骨碎补10-30份、仙茅5-25份、鸡血藤5-25份、葡萄根5-20份、薏苡仁5-25份、山茱萸5-25份、千年键5-25份、木瓜5-20份、狗脊5-25份、风毛菊5-25份、桂枝5-25份、苍术5-20份、桑枝5-25份、桃仁5-25份、萆薢5-25份、五灵脂5-20份、青风藤5-25份、饭团根5-25份、夏天无5-20份、寻骨风5-25份、血风藤5-25份、龟板5-25份、肿节风5-25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骨碎补20份、仙茅15份、鸡血藤15份、葡萄根10份、薏苡仁15份、山茱萸15份、千年键15份、木瓜10份、狗脊15份、风毛菊15份、桂枝15份、苍术10份、桑枝15份、桃仁15份、萆薢15份、五灵脂10份、青风藤15份、饭团根15份、夏天无10份、寻骨风15份、血风藤15份、龟板15份、肿节风15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仙茅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舒经通络的功效;葡萄根具有祛风通络、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千年键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的功效;木瓜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狗脊具有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风毛菊具有祛风活络、散瘀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萆薢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的功效;五灵脂具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青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饭团根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夏天无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寻骨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血风藤具有补益气血、祛风活络的功效;龟板具有滋肾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的功效;肿节风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补益肝肾、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通经止痛的功效,对背肌筋膜炎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6%,治愈率7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骨碎补20g、仙茅15g、鸡血藤15g、葡萄根10g、薏苡仁15g、山茱萸15g、千年键15g、木瓜10g、狗脊15g、风毛菊15g、桂枝15g、苍术10g、桑枝15g、桃仁15g、萆薢15g、五灵脂10g、青风藤15g、饭团根15g、夏天无10g、寻骨风15g、血风藤15g、龟板15g、肿节风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骨碎补15g、仙茅25g、鸡血藤10g、葡萄根20g、薏苡仁5g、山茱萸25g、千年键10g、木瓜20g、狗脊5g、风毛菊25g、桂枝10g、苍术20g、桑枝5g、桃仁25g、萆薢10g、五灵脂20g、青风藤5g、饭团根25g、夏天无12g、寻骨风20g、血风藤5g、龟板25g、肿节风10g、甘草1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骨碎补25g、仙茅10g、鸡血藤20g、葡萄根5g、薏苡仁25g、山茱萸10g、千年键20g、木瓜5g、狗脊25g、风毛菊10g、桂枝20g、苍术5g、桑枝25g、桃仁10g、萆薢20g、五灵脂5g、青风藤25g、饭团根10g、夏天无20g、寻骨风5g、血风藤25g、龟板10g、肿节风20g、甘草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骨碎补10g、仙茅20g、鸡血藤5g、葡萄根15g、薏苡仁10g、山茱萸20g、千年键5g、木瓜15g、狗脊10g、风毛菊20g、桂枝5g、苍术15g、桑枝10g、桃仁20g、萆薢5g、五灵脂15g、青风藤10g、饭团根20g、夏天无5g、寻骨风25g、血风藤10g、龟板20g、肿节风5g、甘草8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骨碎补30g、仙茅5g、鸡血藤25g、葡萄根12g、薏苡仁20g、山茱萸5g、千年键25g、木瓜12g、狗脊20g、风毛菊5g、桂枝25g、苍术12g、桑枝20g、桃仁5g、萆薢25g、五灵脂12g、青风藤20g、饭团根5g、夏天无15g、寻骨风10g、血风藤20g、龟板5g、肿节风25g、甘草12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35~75岁。
二、诊断依据: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2、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
3、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4、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行走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征。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五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四、疗效标准:
1、治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复发;
2、有效: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
3、无效:症状无改善。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5-10个疗程,痊愈57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赵某,男,42岁。患者1个月前感觉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症状加重。诊断为:背肌筋膜炎。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背部酸痛明显减轻;继续服用3个疗程,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治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
姚某,女,54岁。患者自述:左肩背部酸痛难忍,活动受限,反复发作已有2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被诊断为:背肌劳损、肩周炎等。给予电针、拔罐、推拿等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左肩胛骨内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压痛明显。X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背肌筋膜炎。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背部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继续服用3个疗程,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