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459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带有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医疗领域中的带有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



背景技术:

微灌注针是具有带有对置的横向翼的本体的医疗器械,该本体在一个侧部上与管状元件相关联并且在另一侧部上与中空插管相关联,其中,中空插管与管状元件之间流体连通并且适于插入到患者的静脉中以从他/她抽取血液或者将药物引入到静脉中。

瘘管针是具有带有对置的横向翼的本体的医疗器械,该本体在一个侧部上与适于从患者的静脉抽取血液的中空插管相关联并且在另一侧部上与将这种血液运载到被称为透析器的设备的管相关联,其中,透析器在将血液净化之后通过另一根管和另一根瘘管针将血液重新注入到患者中。

对于如上述的(微灌注或瘘管)针,当操作者将插管从静脉移出时,已知他/她将暴露于伤害并且与患者的血液接触。考虑到防止感染蔓延,已知上述针的本体与长形保护元件相关联,该长形保护元件具有腔体并且适于在插管从患者的静脉被移出时接纳插管。因此获得了包括两个部件——由(微灌注或瘘管)针限定的具有带有翼的本体和插管的第一部件和由保护元件限定的第二部件——的组件。

在操作中,即,当插管被引入到静脉中时,插管从保护元件凸出。在上述将插管引入静脉中的过程中,通过对第一部件的翼的作用而使整个组件移动;随着插管从血管中移出,导致整个微灌注针(或瘘管针)在第二部件的腔体中滑动直到插管被完全地覆盖为止,从而避免与操作者之间的任何意外接触。

如上述的保护元件的多个实施方式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通常包括管状本体(限定上述的腔体),该管状本体在两个相反的端部处敞开并且具有横向插槽,第一部件的翼可以通过横向插槽移动以允许将插管装配到腔体中。这些横向插槽还包括特定形状的部分,这些特定形状的部分设计成在整个插管插入第二部件中时将第一部件的翼保持在特定形状的部分中。因此,当必须使第一部件安全时,第一部件将相对于第二部件被锁定,并且将安全地避免插管与操作者接触。EP 2055344的申请人在文中公开了这些装置的一个示例。

然而,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仍受到下述可能性的影响:在必须移动整个组件时,例如,在插管被引入到静脉中时,第一部件的(微灌注或瘘管)针将在第二部件(保护元件)中滑动或者总之将发生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的平移运动,这可能会对操作者和患者都造成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能够消除现有技术装置的缺点的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

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下述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所述保护元件确保在两个部件必须以接合的关系移动至彼此时以相对于第二部件的方式充分控制第一部件的针。

上述技术目标和具体目的通过带有结合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特征的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而基本实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阅读对如附图中所示的带有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的优选的、非排他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性的、非限制性的描述而被更容易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带有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针在不同的操作构型中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针的一个部件的平面图;以及

-图4是图3的部件的细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带有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在附图中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表示。

带有保护元件的微灌注针或瘘管针包括第一部件1a,该第一部件1a包括本体2,本体2配装有对置的抓持翼3并且具有第一端部4,其中,第一端部4连接有插管5,插管5具有梢部6(梢部6上可能放置有未示出的针罩)。本体2的第二端部具有与该本体相关联的管7,该管7与插管5流体连通。在这方面,本体2内部中空以允许插管5与管7之间流体连通。管7可以连接至包含有生物流体或医疗流体的袋或其他储液器、或者连接至用于在将插管5插入他/她的静脉中时收集从患者抽取的血液的包。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抓持翼3与本体2形成为一体件,然而它们也可以彼此分离并且机械地连接至彼此。翼3由塑料制成并且以远离本体2的方式延伸以限定各自的大致梯形部。翼3还形成为如下述结构:所述结构能够弹性地变形(这意味着翼3的变形随着应力被释放而消失)并且相对于本体2弯曲以及特别是能够大致绕与本体2的主延伸方向(主延伸方向与插管5的延伸方向基本上一致)平行的轴线相对于本体2枢转。翼3被设计成由操作者握持以进行(弹性地)弯曲并且使插管5移动。两个翼3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或有纹理的以改善使用者的手指的抓握。

针1还包括第二部件1b,该第二部件1b包括长形本体8,长形本体8具有下述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在插管5于长形本体8的第一端部8a处从所述腔体中凸出的操作位置(如图1中所示)与插管5整个地保持在所述腔体内的安全位置(如图2中所示)之间以可滑动的方式接纳第一部件1a。长形本体8具有横向插槽9以使抓持翼3延伸穿过横向插槽9。如上所述的抓持翼3适于绕长形本体8的对置的部分弹性地弯曲并且因此接触并包围长形本体8。通过释放翼3或者总之通过释放导致翼3枢转的力,翼3趋于移动回到未变形位置(如图1中和图2中所示),并且翼3与长形本体8之间的接触消失。长形本体8通过将两个半部稳定地联接而形成,所述两个半部在本体8的第一端部8a处被铰接(参见图4)并且在第二端部8b处通过从一个半部凸出并装配到另一半部中的敞开的连接座11中的连接臂10(如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来刚性地接合至彼此。因此,不允许抓持翼3从横向插槽9(在两个半部之间)滑出,从而针的第一部件1a不能与针的第二部件1b分离(除非通过破坏针并且使针不能使用)。

在第二端部8b处,长形本体8包括插槽12,该插槽12以大致圆形的切口终止以在插管5从患者的静脉移出并移动至插管5的安全位置的情况下接纳第一部件1a的管7。当第一部件1a位于第一部件1a的安全位置时,操作者可以将管7插入到插槽12中并插入圆形的切口中以通过过盈配合将管锁定。因此,管7将弯曲90°并且由此被堵塞,从而将避免管中的血液或流体的任何泄漏。

优选地,长形本体8包括肋部或脊部13,肋部或脊部13设计成在第二部件1b上为操作者提供牢固的抓握,并且因此有利于第一部件1a在插管5移动到插管5的安全位置时缩回。在这方面,当第一部件1a位于其安全位置时,提供保持构件以将插管5稳定地保持在长形本体8的腔体中。这些保持构件包括例如两个半部中的一个半部的用于抵接另一半部的开口和/或截底的凸起,这些保持构件变得被稳定地联接(通过操作者的推动动作或本体2的平移运动),从而将第一部件1a锁定在如此获得的位置中。EP 2055344A1中公开了可以将插管5锁定在本体2的腔体中的保持构件的示例。

有利地,长形本体8包括位于长形本体8的对置的部分上的两列凸起14,所述两列凸起14设计成在翼3弹性地弯曲时与翼3接触。对置的成对的凸起14设计成在抓持翼3弯曲时与抓持翼3接触并机械地抵触。因此,当插管5在接合至长形本体8的同时必须被移动时,例如,当将插管引入患者的静脉中时,弯曲的翼3在其相对于长形本体的运动方面被强有力地阻碍,从而避免两个部件1a、1b之间的任何相对滑动运动。应当指出的是,成列的凸起14定位在长形本体8的第一端部8a附近,使得成列的凸起14在第一部件1a位于第一部件1a的操作位置时——即在插管5从长形本体8中完全移出时——面对翼3。

由于每列凸起具有多个凸起14,优选地,至少两个凸起,因此,不论翼3在与长形本体8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是多少,第二部件1b可以始终是相同的。应当指出的是,在针1的制造期间,可能需要使用来自不同制造商的带有类似但不同尺寸的翼的第一部件1a。多个凸起14提供了多个机械过盈配合区域,从而无论翼的尺寸是多少都将始终确保翼的抵接。

两列凸起的每个凸起14限定用于翼3的抵接肩部,该抵接肩部对抗第一部件1a的滑入到第二部件1b中的运动。一列凸起中的凸起14被连续地布置,其中,距离长形本体8的第一端部8a最远的凸起比更接近长形本体8的第一端部8a的凸起从长形本体8更大程度地凸出(如图3中所示)。优选地,每列凸起中的凸起14呈台阶状。

优选地,除凸起14外还设置了限位止动元件15,并且该限位止动元件15在长形本体8上设置得与上述凸起14相比距离长形本体8的第一端部8a更远。限位止动元件15比凸起14从长形本体更大程度地凸出并且在翼3于长形本体8中平移运动期间由于任何原因而未被凸起14锁定时确保对第一部件1a进行更安全地锁定。

当然,当从患者的静脉移出插管5时,翼3将简单地枢转至未变形位置(或者将简单地减小施加至翼的力)以释放由凸起14或限位止动元件15提供的机械过盈配合并且允许第一部件1a在第二部件1b中滑动至安全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