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9765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目前,治疗眩晕症:1、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2、痰阻引起的眩晕症,因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虑劳倦或饮食不节,思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由于中医药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寻求一种高效治疗老年眩晕症的药物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多年临床研究,终于找到一种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

三七8~12份、丹参10~15份、桃仁10~15份、川芎8~12份、黄芪10~15份、太子参15~20份、天麻10~15份、当归10~15份、茯神10~15份、石菖蒲10~15份、甘草5~8份。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

三七10份、丹参15份、桃仁15份、川芎10份、黄芪12份、太子参20份、天麻15份、当归12份、茯神12份、石菖蒲12份、甘草6份。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适于药用的制剂。

本发明的中药,在制备成药剂时可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类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p-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本发明的中药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酒剂、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

本发明的制剂,优选的是口服剂型如: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丸剂、散剂、混悬剂、粉剂、滴剂、滴丸剂。更优选的中药制剂是酒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

1、一种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取所述重量的各原料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2小时,第二次0.5~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85℃时,相对密度1.08~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55℃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适量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乙醇制粒,干燥后装袋,即得。

2、一种治疗老年眩晕症的中药溶液剂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的各原料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2小时,第二次0.5~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浓度,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后,包装成品,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老年眩晕症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气滞血瘀,针对老年人元气亏虚,肾精不足,气化无源,脏腑气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血行不畅,脉道涩滞,瘀血内阻,脑脉不荣而发眩晕。治疗的关键在于行气活血,健脑止眩。本发明针对病因病机采用活血行气为主,养血安神为辅之法。方中以。三七、丹参、桃仁、川芎活血行气为主药;辅以黄芪、太子参、当归、茯神益气养血,安神止眩;佐以天麻平肝熄风;配用石菖蒲、甘草引药直达病所,开窍醒神。诸药合用,祛瘀而不耗血,养血而不凝络,血瘀消除,脉道通畅,脑腑得养,眩晕自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补血强壮的作用,其免疫调节作用与人参相似,还有降血脂、血压、减少心脑耗氧量等作用;川芎、桃仁能舒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丹参是一种新型抗凝剂,能降低血凝集性,改善低氧血症而缓解大脑缺血缺氧症状,故用于治疗老年眩晕症切中病机,临床多获良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内容可以想到的其它替代手段,均应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由下列重量份原料组成:

三七10份、丹参15份、桃仁15份、川芎10份、黄芪12份、太子参20份、天麻15份、当归12份、茯神12份、石菖蒲12份、甘草6份。

实施例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取所述重量的各原料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2小时,第二次0.5~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85℃时,相对密度1.08~1.1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清膏含醇量达70%,静置24小时,回收乙醇,在50~55℃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适量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乙醇制粒,干燥后装袋,即得。

实施例的中药片剂制备方法: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100目细筛后,制成片剂即得。

实施例的中药丸剂制备方法: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后过80目筛后,制成丸剂即得。

实施例的中药散剂制备方法:将上述重量各原料分别干燥粉碎至120目细分,再将全部粉剂组分按所述比例混合后,在110℃下进行灭菌20分钟,即得。

实施例的中药胶囊剂制备方法:将上述的散剂装入胶囊即得。

本发明中药治疗眩晕症的效果:

诊疗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拟定。1、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和晃动感,头昏沉或晕胀不适。2、有反复发作史。

使用方法,每日服药2~3次,15天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眩晕症的疗效判定标准拟定。痊愈:眩晕及主症消失,停药1年后无复发者;显效:眩晕及主症明显减轻,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及主症明显改善或消失,停药后偶有轻度复发;无效:眩晕及主症无改善或加重。

一般资料:临床治疗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最小53岁,平均66.2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8年,平均2.5年。

治疗结果:治疗老年眩晕症患者56例中;治愈34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占96.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