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刨去果园根病死树后土壤消毒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5169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消毒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刨去果园根病死树后土壤消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化肥当家,果树首当其害。长期施用二铵、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复混肥等化学肥料,破坏了土壤,给果树造成很多灾难性的问题。一是长期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匮乏,不少果园有机质下降到0.6%以下,有益生物菌失去生存环境,有害病菌繁衍成灾,根系受真菌的侵害,造成烂根死树。二是因土壤中有机质严重匮乏,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影响根系健壮生长。三是长期化肥当家,造成土壤严重酸化,特别是砂石山地区锰中毒现象日趋严重。四是长期氮肥过量,造成枝条徒长,大小年结果严重,树势虚旺而不壮,腐烂病严重。五是长期重视大量元素,忽视中微量养分施用,土壤中中微量元素严重枯竭,生理病害严重,果品品质下降。

大量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造成烂根死树。大量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禽粪直接施入果园土壤中,其携带的大量病菌、害虫、盐分等,都会对根系造成严重损伤,重者会造成烂根死树。为了省工、省力,采用穴施、沟施,挖沟(穴)少而小,把肥料填满穴、沟覆土,烧死根也是普遍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刨去果园根病死树后土壤消毒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刨去果园根病死树后土壤消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刨去死树:将发现的死树刨除;

(2)树穴消毒:配制10%尿素水溶液,根据死树的大小决定灌液量,大树树坑灌15-20公斤,幼树(小树)树坑灌5-10公斤;所述大树树坑直径为0.8-1米,幼树(小树)树坑直径0.5-0.8米;

(3)薄膜封闭:灌液后立即在树坑上方盖塑料膜,防治气体挥发;

(4)土施有益菌:处理30天后,去掉薄膜散气后,再施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或施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

消毒处理于当年11月至第二年2月进行1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发明采用高浓度尿素水溶液消毒,利用尿素挥发释放氨气杀死土壤中的生物,再通过补充土壤有益菌,对死树的果园土壤定点消毒,使用本发明的方法不同于化学药剂作用单一,易降解且肥效作用差等问题。采用常用肥料,成本低,且能杀死整个土壤生物,处理后有较高肥效残留,不需要再使用化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刨去果园根病死树后土壤消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刨去死树:将发现的死树刨除;

(2)树穴消毒:配制10%尿素水溶液,根据死树的大小决定灌液量,大树树坑灌15-20公斤,幼树(小树)树坑灌5-10公斤;所述大树树坑直径为0.8-1米,幼树(小树)树坑直径0.5-0.8米;

(3)薄膜封闭:灌液后立即在树坑上方盖塑料膜,防治气体挥发;

(4)土施有益菌:处理30天后,去掉薄膜散气后,再施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或施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

消毒处理于当年11月至第二年2月进行1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实施例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