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叶绿素的抗菌止痒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12751发布日期:2019-09-20 20:4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叶绿素的抗菌止痒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瘙痒既是很多皮肤疾患的主要症状,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皮炎、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皮肤干燥症、浅部真菌感染、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研究发现,人体内存在与瘙痒密切相关的选择性受体,如组胺受体、神经肽受体、神经因子受体、大麻素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等。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尘螨抗原,免疫细胞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均可被PAR-2识别,通过PAR-2信号途径激活原本异常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活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直接增强皮损部位的瘙痒反应,此外,组胺、类花生酸、缓激肽、前列腺素、神经生长因子和炎性趋化因子还可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肥大细胞相关的受体,产生和放大瘙痒信号。皮肤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以抗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调节剂治疗为主,但常因出现不良反应无法长期应用,治疗间断后,瘙痒迅速复发,尤其是儿童外用糖皮质激素尚无标准方案,使儿童皮肤瘙痒治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菌群失衡。叶绿素是绿色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结构和血红素极相似,易于被人体吸收,有赋活细胞的作用,在医药、食品和日化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目前已证实,叶绿素具有改善便秘、降低胆固醇、抗衰老、排毒消炎、脱臭、抗癌、抗突变、抗贫血等功能,对皮肤组织有再生作用,可用于治疗烫伤,慢性溃疡,能抑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生长,对齿龈炎、口臭、中耳炎等有一定疗效。中国专利申请201410127630.5公开了一种抗菌止痒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抗菌止痒乳膏由抗菌剂季铵盐-73、止痒剂二氢燕麦酰基邻氨基苯甲酸D、丙二醇、单硬脂酸甘油酯、混合醇、乳化剂和水组成,所述的皮肤外用抗菌止痒乳膏不含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成分,使用安全,可以用于治疗脚气、头屑、银屑病、湿疹、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神经性皮炎和脓疱等病症。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叶绿素的抗菌止痒膏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含有叶绿素的抗菌止痒膏安全有效,具有抗菌杀菌、止痒、生肌修复的功效,有效缓解皮肤瘙痒伴随的脱皮、起皱等现象,且刺激性低,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0~15%、谷糠油5~10%、麝香草酚5~10%、白矾4~8%、助剂2~6%、稳定剂2~6%和基质50~65%。进一步地,所述助剂为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以(0.5~1):(0.05~0.2)的重量比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以(1~1.5):(0.2~0.8)的重量比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5~10%、白凡士林10~20%、鲸蜡醇4~10%、肉豆蔻酸异丙酯2~8%、甘油10~20%、聚甘油脂肪酸酯6~8%、乳链菌肽0.1~1%,余量为水。优选地,所述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0%、谷糠油8%、麝香草酚8%、白矾6%、助剂5%、稳定剂3%和基质60%。优选地,所述助剂为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以1:0.2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以1:0.6的重量比组成。优选地,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10%、白凡士林15%、鲸蜡醇6%、肉豆蔻酸异丙酯5%、甘油15%、聚甘油脂肪酸酯8%、乳链菌肽0.5%,余量为水。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含有叶绿素的消炎止痛膏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取叶绿素,加入其重量50%的无水乙醇进行溶解,然后加入麝香草酚,搅拌均匀,备用;(2)取谷糠油、羊毛脂、白凡士林、鲸蜡醇、肉豆蔻酸异丙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混匀,水浴加热至80℃,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物料完全溶解,得油相,保温备用;(3)取白矾、甘油、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和水混匀,水浴加热至80℃,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物料完全溶解,得水相,保温备用;(4)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80℃保温搅拌5~10min,待乳化完全后,降温至50℃,然后加入溶解后的叶绿素、麝香草酚以及乳链菌肽、助剂,继续搅拌至室温,即得。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其结构与血红素极相似,易于被人体吸收,有赋活细胞的作用,促进组织再生,生肌修复,抗菌止痒;谷糠油具有散风止痒,消炎祛湿,抗菌抑菌的功效,其含有的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缓解叶绿素的氧化分解,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麝香草酚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且香气宜人,有助透皮吸收,促进叶绿素等其他有效成分渗透进皮肤,增强抗菌止痒的效果;白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抗菌收敛的作用,本发明消炎止痒膏中的各有效成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抗菌止痒效果显著,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症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瘙痒常常伴随脱皮、起皱等现象,本发明所述的谷糠油中的谷糠素可渗入皮肤滋润皮肤表面的角质改善皮肤干燥状况,抑制脱皮。此外,通过添加六聚肽可显著减轻皮肤的起皱现象,有利于抗菌止痒膏充分地贴敷于皮肤的表面,发挥药效。添加寡聚精氨酸可促进六聚肽充分渗透到肌肤内部发挥抗皱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本发明所述的抗菌止痒膏中各活性成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具有较好的抗菌杀菌、止痒、生肌修复的功效,且刺激性低,不会引起过敏反应。(2)本发明通过添加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伴随的脱皮、起皱等现象,使抗菌止痒膏充分地贴敷于皮肤的表面,更好地发挥抗菌止痒等功效。(3)本发明通过添加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的混合物作为稳定剂,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在制备、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疗效,并可有效抑制消炎止痛膏在加速试验中出现酸败、分层现象,提高消炎止痛膏的贮存稳定性。(3)本发明所述的消炎止痛膏性质稳定,易于涂布,疗效确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抗菌止痒膏制备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0%、谷糠油8%、麝香草酚8%、白矾6%、助剂5%、稳定剂3%和基质60%;其中,所述助剂为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以1:0.2的重量比组成;所述稳定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以1:0.6的重量比组成;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10%、白凡士林15%、鲸蜡醇6%、肉豆蔻酸异丙酯5%、甘油15%、聚甘油脂肪酸酯8%、乳链菌肽0.5%,余量为水。制备方法:(1)取叶绿素,加入其重量50%的无水乙醇进行溶解,然后加入麝香草酚,搅拌均匀,备用;(2)取谷糠油、羊毛脂、白凡士林、鲸蜡醇、肉豆蔻酸异丙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混匀,水浴加热至80℃,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物料完全溶解,得油相,保温备用;(3)取白矾、甘油、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和水混匀,水浴加热至80℃,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物料完全溶解,得水相,保温备用;(4)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80℃保温搅拌10min,待乳化完全后,降温至50℃,然后加入溶解后的叶绿素、麝香草酚以及乳链菌肽、助剂,继续搅拌至室温,即得。实施例2抗菌止痒膏制备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5%、谷糠油10%、麝香草酚10%、白矾4%、助剂6%、稳定剂5%和基质50%;其中,所述助剂为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以0.5:0.05的重量比组成;所述稳定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以1.5:0.8的重量比组成;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5%、白凡士林20%、鲸蜡醇10%、肉豆蔻酸异丙酯8%、甘油10%、聚甘油脂肪酸酯6%、乳链菌肽0.2%,余量为水。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抗菌止痒膏制备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0%、谷糠油5%、麝香草酚5%、白矾8%、助剂5%、稳定剂2%和基质65%;其中,所述助剂为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以0.8:0.1的重量比组成;所述稳定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以1:0.2的重量比组成。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10%、白凡士林10%、鲸蜡醇8%、肉豆蔻酸异丙酯2%、甘油20%、聚甘油脂肪酸酯8%、乳链菌肽0.4%,余量为水。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1抗菌止痒膏制备本发明对比例1所述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0%、谷糠油8%、麝香草酚8%、白矾6%、稳定剂3%和基质65%;其中,所述稳定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以1:0.6的重量比组成;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10%、白凡士林15%、鲸蜡醇6%、肉豆蔻酸异丙酯5%、甘油15%、聚甘油脂肪酸酯8%、乳链菌肽0.5%,余量为水。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抗菌止痒膏的制备原料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添加助剂,并相应增加基质的比例。对比例2抗菌止痒膏制备本发明对比例2所述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0%、谷糠油8%、麝香草酚8%、白矾6%、助剂5%和基质63%;其中,所述助剂为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以1:0.2的重量比组成;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10%、白凡士林15%、鲸蜡醇6%、肉豆蔻酸异丙酯5%、甘油15%、聚甘油脂肪酸酯8%、乳链菌肽0.5%,余量为水。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抗菌止痒膏的制备原料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添加稳定剂,并相应增加基质的比例。对比例3抗菌止痒膏制备本发明对比例3所述的抗菌止痒膏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制备原料组成:叶绿素15%、麝香草酚10%、白矾7%、助剂5%、稳定剂3%和基质60%;其中,所述助剂为六聚肽和寡聚精氨酸以1:0.2的重量比组成;所述稳定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以1:0.6的重量比组成;所述基质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制备原料组成:羊毛脂10%、白凡士林15%、鲸蜡醇6%、肉豆蔻酸异丙酯5%、甘油15%、聚甘油脂肪酸酯8%、乳链菌肽0.5%,余量为水。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本对比例1与实施例1抗菌止痒膏的制备原料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添加谷糠油,并相应增加叶绿素、麝香草酚和白矾的比例。试验例一、本发明抗菌止痒膏稳定性考察取10g,置于温度为30±2℃,相对湿度60±5%环境下,分别在1、2、3、6个月末取样品考察是否有酸败、变色、分层等现象,并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表1本发明抗菌止痒膏稳定性考察表2本发明抗菌止痒膏在加速试验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考察组别试验前(%)加速1月(%)加速2月(%)加速3月(%)加速6月(%)实施例1109.89.79.69.3实施例21514.714.614.514.2实施例3109.79.69.49.0对比例1109.79.49.28.6对比例2108.76.85.22.4对比例31514.213.011.89.5结果显示,实施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在加速1月、2月、3月和6月均呈现较好的稳定性,没有出现分层和酸败现象,并在加速试验中叶绿素含量降低不显著,表明本发明所述的含有叶绿素的抗菌止痒膏性质稳定。由对比例1-3可知,不添加助剂、稳定剂和谷糠油均影响叶绿素的稳定性,其中,不添加助剂、稳定剂和谷糠油,在加速试验结束后,叶绿素的含量与试验前比较,分别下降1.4%,7.6%、5.5%,尤其以稳定剂对叶绿素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此外,不添加稳定剂的抗菌止痒膏在加速6月试验中出现酸败、分层现象,表明,稳定剂不仅可有效地抑制叶绿素分解,还可显著提高消炎止痛膏的稳定性。试验例二、本发明抗菌止痒膏安全性检测按照《新药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进行皮肤刺激性、过敏性评价,结果见表3。表3本发明抗菌止痒膏安全性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对皮肤无刺激,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安全性高。试验例三、本发明抗菌止痒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药效评价筛选560例临床确诊为特应性皮炎的儿童志愿患者,随机分为7组,每组80例,分别为阳性对照组、实施例1-3组、对比例1-3组。各组志愿患者除常规使用抗组胺药物外,分别涂抹相应的膏药,其中,阳性对照组志愿患者每日在患处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1次/日,实施例1-3组和对比例1-3组志愿患者分别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给药方式同阳性对照组,各组连续用药14天后进行疗效评价。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皮疹、瘙痒积分,其中轻度(<15分)、中度(15~40分)、重度(>40分),结果见表4。表4本发明抗菌止痒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SCORAD评分结果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比例1组比较,#P<0.05;与对比例2组比较,△P<0.05;与对比例3组比较,◆P<0.05。结果显示,实施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可显著降低特应性皮炎儿童志愿患者的瘙痒和皮疹积分(P<0.01),其效果与市售的糠酸莫米松乳膏的治疗效果相当,对比例1、2和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对缓解儿童志愿患者的瘙痒症状和皮疹症状效果均不显著。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瘙痒症状和皮疹症状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比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的治疗效果(P<0.05)。试验期间,志愿患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制得的抗菌止痒膏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但市售的糠酸莫米松乳膏有3例志愿患者出现皮肤萎缩现象,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抗菌止痒膏安全性好。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