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痘控油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074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祛痘控油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妆品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春痘”好发于面部多脂部位,如颊部、鼻前端及两侧、额、下巴等处。因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性疾病,而皮脂腺除了手掌、脚心等除外遍布全身,只是分布密度因部位而异。头面部密度最高,因此脸上长“青春痘”的机会最多,胸、背、上肢次之,下半身以小腿外侧最少。医学研究表明,雄性激素可刺激皮脂腺肥大,促使皮脂分泌旺盛,造成皮脂排出过多,容易淤积于毛囊内。毛囊壁因过度角化而变窄,致使皮脂排出受阻,形成脂栓即白头粉刺,接触空气后被氧化形成黑头粉刺。所以,早期痤疮往往先在面额部出现黑头粉刺。由于皮脂的淤积,原存在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一种厌氧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溶脂酶,溶脂酶分解皮脂中含有的三酰甘油,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这些产物刺激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炎、肿胀、疼痛、搔痒等,因此中期痤疮除黑头粉刺外,还有脓疱、丘疹出现。CN105878611A公开了一种祛痘中药膏,其是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紫花地丁5-7、高丽参4-6、辛夷6-8、白芷3-5、芦荟7-9、山茶籽2-4、野山兰4-7、白茯苓6-9、黄芩苷3-5、大黄酸5-7、薄荷草6-8、蒲公英2-4、胡麻仁4-6、川木通3-5、生地7-9。CN105833187A公开了一种具有祛痘功效的植物药组合物及应用。本发明的植物药组合物由如下植物药组分制成:丹参、石榴皮、白花蛇舌草、莪术、甘草;将植物药粉碎、筛分、混合,加入提取溶剂后浸泡,用高压均质提取机进行常温提取,提取液经离心分离后,用膜浓缩,浓缩液用大孔树脂吸附,再用乙醇多次洗脱,收集洗脱液,膜浓缩后加入丁二醇溶解,过滤,制得植物药组合物;提取溶剂为水、乙醇或乙醇水溶液。但是上述的外用药品并不具有控制皮肤油脂分泌的作用,导致祛痘效果不理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天然植物成分作为主要原料的外用乳膏剂,其具有祛痘、控油的效果。技术方案是:一种祛痘控油搽剂,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金缕梅20~30份、洋甘菊40~50份、佛手柑精油0.4~0.8份、柠檬草精油0.4~0.8份、茶树精油0.3~0.5份、玫瑰精油0.2~0.3份、水杨酸0.1~0.3份、α-羟基酸0.05~0.08份、乳化剂12~15份、防腐剂0.05~0.1份、表面活性剂1~2份、稠度调节剂30~40份、去离子水50~55份。所述的乳化剂是硬脂酸甘油酯。所述的防腐剂是尼泊金甲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卵磷脂。所述的稠度调节剂是甘油或者丙二醇。所述的祛痘控油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取金缕梅和洋甘菊,混合均匀后,加入药材重量5倍的水,进行提取,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中药渣滤除后,滤液中加入麦壳粉末再升温吸附,将固体物滤出后,得到药材煎液;将药材煎液减压浓缩为稠膏之后,喷雾干燥作为提取物;第2步,将提取物、乳化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稠度调节剂混合后,升温并搅拌均匀,再加入佛手柑精油、柠檬草精油、茶树精油、玫瑰精油、水杨酸、α-羟基酸、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放冷,得到乳膏剂。所述的第1步中,提取的温度是60~70℃,提取时间是1~3h。所述的第1步中,麦壳粉末的重量是滤液重量的5~10%,吸附过程温度是40~50℃,吸附时间0.5~1h。所述的麦壳粉末是指硝酸改性麦壳粉末,改性方法是:取麦壳,经水洗、烘干之后,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再采用2mol/L的硝酸与一定质量的麦壳以固液比1:6的比例混合,先在25℃条件下反应2h,再升温至75℃继续反应2h,结束后用蒸馏水洗涤,滤出固体物烘干,即得。所述的第2步中,升温的温度是50~70℃。本发明中,金缕梅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能够渗透至毛孔根部,并且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抗菌消炎效果,控制细菌再次生成;柠檬草精油用于皮肤抑菌活性的提高;茶树精油用于消炎、控油;水杨酸具有防腐杀菌作用,还有祛除汗臭、止痒消肿、止痛消炎等功能,可以溶解角质间的构成形物质,使角质层产生脱落,能去除积聚过厚的角质层,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玫瑰精油用于使皮肤镇静、促进细胞更生;α-羟基酸促进毛孔内部污垢排出的作用。有益效果本发明以天然植物成分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的外用乳膏剂,其具有祛痘、控油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祛痘控油搽剂,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金缕梅20份、洋甘菊40份、佛手柑精油0.4份、柠檬草精油0.4份、茶树精油0.3份、玫瑰精油0.2份、水杨酸0.1份、α-羟基酸0.05份、乳化剂硬脂酸甘油酯12份、防腐剂尼泊金甲酯0.05份、表面活性剂卵磷脂1份、稠度调节剂甘油30份、去离子水50份。祛痘控油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取金缕梅和洋甘菊,混合均匀后,加入药材重量5倍的水,进行提取,提取的温度是60℃,提取时间是1h,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中药渣滤除后,滤液中加入麦壳粉末再升温吸附,麦壳粉末的重量是滤液重量的5%,吸附过程温度是40℃,吸附时间0.5h,将固体物滤出后,得到药材煎液;将药材煎液减压浓缩为稠膏之后,喷雾干燥作为提取物;第2步,将提取物、乳化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稠度调节剂混合后,升温至50℃并搅拌均匀,再加入佛手柑精油、柠檬草精油、茶树精油、玫瑰精油、水杨酸、α-羟基酸、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放冷,得到乳膏剂。实施例2祛痘控油搽剂,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金缕梅30份、洋甘菊50份、佛手柑精油0.8份、柠檬草精油0.8份、茶树精油0.5份、玫瑰精油0.3份、水杨酸0.3份、α-羟基酸0.08份、乳化剂硬脂酸甘油酯15份、防腐剂尼泊金甲酯0.1份、表面活性剂卵磷脂2份、稠度调节剂甘油40份、去离子水55份。祛痘控油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取金缕梅和洋甘菊,混合均匀后,加入药材重量5倍的水,进行提取,提取的温度是70℃,提取时间是3h,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中药渣滤除后,滤液中加入麦壳粉末再升温吸附,麦壳粉末的重量是滤液重量的10%,吸附过程温度是50℃,吸附时间1h,将固体物滤出后,得到药材煎液;将药材煎液减压浓缩为稠膏之后,喷雾干燥作为提取物;第2步,将提取物、乳化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稠度调节剂混合后,升温至70℃并搅拌均匀,再加入佛手柑精油、柠檬草精油、茶树精油、玫瑰精油、水杨酸、α-羟基酸、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放冷,得到乳膏剂。实施例3祛痘控油搽剂,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金缕梅25份、洋甘菊45份、佛手柑精油0.5份、柠檬草精油0.6份、茶树精油0.4份、玫瑰精油0.25份、水杨酸0.2份、α-羟基酸0.06份、乳化剂硬脂酸甘油酯14份、防腐剂尼泊金甲酯0.08份、表面活性剂卵磷脂2份、稠度调节剂甘油35份、去离子水52份。祛痘控油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取金缕梅和洋甘菊,混合均匀后,加入药材重量5倍的水,进行提取,提取的温度是65℃,提取时间是2h,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中药渣滤除后,滤液中加入麦壳粉末再升温吸附,麦壳粉末的重量是滤液重量的7%,吸附过程温度是45℃,吸附时间0.7h,将固体物滤出后,得到药材煎液;将药材煎液减压浓缩为稠膏之后,喷雾干燥作为提取物;第2步,将提取物、乳化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稠度调节剂混合后,升温至60℃并搅拌均匀,再加入佛手柑精油、柠檬草精油、茶树精油、玫瑰精油、水杨酸、α-羟基酸、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放冷,得到乳膏剂。实施例4所述的麦壳粉末是指硝酸改性麦壳粉末,改性方法是:取麦壳,经水洗、烘干之后,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再采用2mol/L的硝酸与一定质量的麦壳以固液比1:6的比例混合,先在25℃条件下反应2h,再升温至75℃继续反应2h,结束后用蒸馏水洗涤,滤出固体物烘干,即得。祛痘控油搽剂,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金缕梅25份、洋甘菊45份、佛手柑精油0.5份、柠檬草精油0.6份、茶树精油0.4份、玫瑰精油0.25份、水杨酸0.2份、α-羟基酸0.06份、乳化剂硬脂酸甘油酯14份、防腐剂尼泊金甲酯0.08份、表面活性剂卵磷脂2份、稠度调节剂甘油35份、去离子水52份。祛痘控油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取金缕梅和洋甘菊,混合均匀后,加入药材重量5倍的水,进行提取,提取的温度是65℃,提取时间是2h,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中药渣滤除后,滤液中加入硝酸改性麦壳粉末再升温吸附,麦壳粉末的重量是滤液重量的7%,吸附过程温度是45℃,吸附时间0.7h,将固体物滤出后,得到药材煎液;将药材煎液减压浓缩为稠膏之后,喷雾干燥作为提取物;第2步,将提取物、乳化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稠度调节剂混合后,升温至60℃并搅拌均匀,再加入佛手柑精油、柠檬草精油、茶树精油、玫瑰精油、水杨酸、α-羟基酸、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放冷,得到乳膏剂。对照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加入佛手柑精油。祛痘控油搽剂,包括有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金缕梅25份、洋甘菊45份、柠檬草精油0.6份、茶树精油0.4份、玫瑰精油0.25份、水杨酸0.2份、α-羟基酸0.06份、乳化剂硬脂酸甘油酯14份、防腐剂尼泊金甲酯0.08份、表面活性剂卵磷脂2份、稠度调节剂甘油35份、去离子水52份。祛痘控油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取金缕梅和洋甘菊,混合均匀后,加入药材重量5倍的水,进行提取,提取的温度是65℃,提取时间是2h,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中药渣滤除后,滤液中加入麦壳粉末再升温吸附,麦壳粉末的重量是滤液重量的7%,吸附过程温度是45℃,吸附时间0.7h,将固体物滤出后,得到药材煎液;将药材煎液减压浓缩为稠膏之后,喷雾干燥作为提取物;第2步,将提取物、乳化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稠度调节剂混合后,升温至60℃并搅拌均匀,再加入柠檬草精油、茶树精油、玫瑰精油、水杨酸、α-羟基酸、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放冷,得到乳膏剂。乳膏剂药效试验:1、病例入选标准:参考PillSburv及国际改良痤疮分级法、赵辩所著《临床皮肤科学》,第二版,江苏科技出版社。根据痤疮皮损累及部位,将其分为I度(轻)、II度(中度)、III度(重度)、IV度(集簇性):I度(轻)皮损为黑头粉刺、散发或多发的炎性皮疹;II度(中等)I度加浅在性脓疮,炎症数目多,但仅限于面部;III度(重)II度加深在性炎性皮疹,可以有囊肿,发生于面部、颈部、胸背部;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于上半身。2、治疗方法和疗程:用温水和洁面服清洗面部,取适量乳膏剂涂于皮肤上,轻轻揉搓5min,2h后洗去。每天2次,30天为一个疗程。3、受试者:入选病例共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11岁,平均24.5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7年。采用实施例3、实施例4、对照例1中的乳膏剂进行治疗,另采用甘油作为空白对照。每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后30天进行临床评分。评分的方法为将临床表现炎症丘疹。脓疱按无-0,轻-1,中-2,重-3,评分后累加起来既为临床得分;治疗后临床改善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疗效判定:采用4级标准痊愈临床改善率≥95%;显效临床改善率<95%,≥60%有效临床改善率<60%,≥20%无效临床改善率<20%;痊愈加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有效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乳膏剂在用于治疗痤疮时,具有治疗效果明确的优点,实施例3相对于对照例1组,加入了佛手柑精油,有效地产生了消炎控油的效果,进一步地增加了药物作用。皮肤油脂含量的测定使用德国Courage+Khazaka(CK)公司生产的皮肤油脂含量测试仪Sebumeter测3次取平均值,每组20例再做平均计算。#相对于空白对照组P<0.05,*相对于实施例P<0.05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乳膏剂具有较好的控油作用,经过一个疗程的使用之后,皮肤油脂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乳膏的粒度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附录IXE第一法(显微镜法)测定的。检测数据如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照例1粒度≤120μm≤120μm≤120μm≤60μm≤200μm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乳膏中具有均匀细腻的优点,适合皮肤使用,并能涂覆均匀,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3,对于麦壳进行了改性,可以更多地吸收杂质,避免了杂质对于乳膏剂粒度的影响。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