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7453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手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可穿戴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身体健康成为人们愈来愈关注的一个话题。各种检测设备,如心电检测仪、体重检测仪、数字血氧仪、数字血压仪、数字血糖仪、尿检仪等等,也逐步的进入到家庭当中,普通民众虽然能借助该些设备来对相应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测,这些仪器较大需占用较大的空间放置,同时不能随时随地地实时检查,同时由于大部分的普通民众都并非专业的医务工作者,面对检测数据,往往也只是关注正常或不正常,而基于各类检测数据来确定有关健康状况的信息,还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与指导。所以,市场上亟需提供一种可穿戴并且轻巧的多动能手环,用于实时检测身体的各项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环,包括环形本体、液晶显示屏和电源模块,所述环形本体是由上环体和下环体组成,且上环体和下环体的中间位置设置为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且液晶显示屏上安装有防护膜,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底部设置有工作指示灯,且液晶显示屏的右侧侧壁上设置有功能键,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器的输入端与蓝牙模块、无线模块、光电血氧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蓝牙模块、无线模块、光电血氧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屏和警报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环体和下环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形锁扣,且圆形锁扣上设置有卡槽键。

优选的,所述环形本体上设置有数据线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蓝牙模块、无线模块、光电血氧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结构设计新颖,不仅可以监测人体的血氧指数和心率指数并在显示屏上显示,还可以通过蓝牙模块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通过终端设备软件数据分析,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当人体的心率超出范围后,终端设备会发出警告提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原图。

图中:1、上环体;2、环形本体;3、显示模块;4、下环体;5、卡槽键;6、圆形锁扣;7、数据线连接孔;8、防护膜;9、功能键;10、液晶显示屏;11、工作指示灯;12、电源模块;13、控制器;14、蓝牙模块;15、无线模块;16、光电血氧传感器;17、心率传感器;18、体温传感器;19、处理器;20、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手环,包括环形本体2、液晶显示屏10和电源模块12,环形本体2是由上环体1和下环体4组成,且上环体1和下环体4的中间位置设置为显示模块3,显示模块3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10,且液晶显示屏10上安装有防护膜8,液晶显示屏10的底部设置有工作指示灯11,且液晶显示屏10的右侧侧壁上设置有功能键9,电源模块1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器13的输入端与蓝牙模块14、无线模块15、光电血氧传感器16、心率传感器17和体温传感器1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蓝牙模块14、无线模块15、光电血氧传感器16、心率传感器17和体温传感器18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处理器19的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屏10和警报器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上环体1和下环体4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形锁扣6,且圆形锁扣6上设置有卡槽键5,环形本体2上设置有数据线连接孔7,蓝牙模块14、无线模块15、光电血氧传感器16、心率传感器17和体温传感器18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此手环佩戴在手腕上,可以监测人体的血氧指数和心率指数并在液晶显示屏10上显示,还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4与终端设备进行连接,通过终端设备软件数据分析,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当人体的心率超出范围后,终端设备会发出警告提示,并且警报器20响起,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取消警告,终端设备的系统会通过启动求助报警,并通过定位系统把当事人具体准确位置通知对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