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054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



背景技术:

黄疸的起因是肝经湿热引起的,肝越热,全身越黄染,其初起是口苦,尿黄,晨起时眼屎多,如不及时治疗,热郁日久,则变为黄疸,所以治疗黄疸需治肝经湿热,从源头治起方能药到并处。本发明从肝入手,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伍有疏肝利胆、清泻肝胆湿热、利尿通淋、能迅速解除肝经湿毒,特别是对肝炎黄疸初期,有药到病除之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伍有疏肝利胆、清泻肝胆湿热、利尿通淋、能迅速解除肝经湿毒,特别是对肝炎黄疸初期,有药到病除之功效。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配方: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包括以下组份:知母10~20份,豌豆七10~20份,苦地丁10~20份,独一味10~20份,踏膀药5~10份,藤乌2~6份,水100~200份。

进一步的,知母15份,豌豆七15份,苦地丁15份,独一味15份,踏膀药7.5份,藤乌4份,水150份。

进一步的,还包括海藻5~10份,寒水石5~10份,景天5~10份。

进一步的,海藻7.5份,寒水石7.5份,景天7.5份。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组份:知母10~20份,豌豆七10~20份,苦地丁10~20份,独一味10~20份,踏膀药5~10份,藤乌2~6份,海藻5~10份,寒水石5~10份,景天5~10份,水100~200份,包括以下步骤:

(a)将配比份数的知母、豌豆七、苦地丁、独一味、踏膀药、藤乌、海藻、寒水石、景天用配比份数的水浸泡60分钟;

(b)将处理后的知母、豌豆七、苦地丁、独一味、踏膀药、藤乌、海藻、寒水石、景天连同水放入锅中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关火;

(c)滤去药渣,将汤药倒入保温瓶保存,必须温服且一日分三次服完。

本发明通过以上配方制作出来的中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伍有疏肝利胆、清泻肝胆湿热、利尿通淋、能迅速解除肝经湿毒,特别是对肝炎黄疸初期,有药到病除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知母10份,豌豆七10份,苦地丁10份,独一味10份,踏膀药5份,藤乌2份,海藻5份,寒水石5份,景天5份,水100份,此份量配比疗效较弱,需坚持服用60天,可逐渐消除黄疸症状。

实施例二:

知母15份,豌豆七15份,苦地丁15份,独一味15份,踏膀药7.5份,藤乌4份,海藻7.5份,寒水石7.5份,景天7.5份,水150份,此份量配比最佳,坚持服用45天,可逐渐消除黄疸症状。

实施例三:

知母20份,豌豆七20份,苦地丁20份,独一味20份,踏膀药10份,藤乌6份,海藻10份,寒水石10份,景天10份,水200份,此份量配比疗效最短,坚持服用30天即可,但由于配比份量最高,适合青年身体恢复强的患者,但不适合中老年患者,药量过大容易给中老年患者身体带来不适。

本发明通过以上配方制作出来的中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多味中药配伍有疏肝利胆、清泻肝胆湿热、利尿通淋、能迅速解除肝经湿毒,特别是对肝炎黄疸初期,有药到病除之功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