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消毒护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06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医用消毒护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消毒护帽。



背景技术:

在临床输液工作中,通常需要使用静脉导管或留置针等,静脉导管或留置针的末端往往会接有输液接头,输液接头是给药和维持静脉系统密闭的重要装置,输液接头如果受到污染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及导管系统的细菌生长繁殖,从而使患者受到感染,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在每次输液前医护人员都需要对输液接头进行消毒。

公开号为CN105664205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输液接头消毒装置,包括底部封闭、上端敞口的壳体,壳体的敞口端具有与输液接头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壳体的螺纹段内设有多孔弹性材料制成的吸液块,吸液块中储存有消毒液,在壳体的敞口端设有封堵结构。该现有技术在临床输液应用时,将消毒装置旋拧到输液接头上,在旋拧的过程中,输液接头会压缩吸液块,吸液块中储存的消毒液流向输液接头,起到对输液接头的消毒作用。

上述专利申请虽然可以对输液接头起到消毒的作用,但是由于液体流动及分子大小的限制,这种通过消毒液对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的方法,无法对输液接头内的一些微小间隙进行消毒,特别是无法将无针输液接头的活塞与外壳之间的间隙里及内部存在的微生物杀死,消毒不够彻底。此外,使用消毒液对输液接头进行消毒,消毒液有可能会残留在输液接头上,进而在输液时进入病人血管,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且消毒液也可能会沾到医护人员身体上,而消毒液通常为乙醇、碘伏、异丙醇等,过多接触消毒液会也对人体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的装置消毒不彻底、消毒液易残留在输液接头从而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消毒彻底、输液接头无消毒液残留的消毒护帽。

本发明的一种医用消毒护帽,包括:

壳体,内壁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用于输液接头的加药口端插入的腔口;

辐射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包括能够朝向所述加药口端辐射电磁波的辐射源。

所述辐射装置还包括:

辐射源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辐射源,具有与所述辐射源对应设置且能够将所述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集中反射至所述加药口端端面的反射面。

所述辐射源承载件靠近所述腔口的一侧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腔口的凹腔,所述凹腔的腔壁覆盖有所述反射面;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凹腔的远离所述腔口位置处。

所述凹腔呈圆台状;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圆台远离所述腔口的底面上。

所述凹腔的开口被插入所述容置腔内部的所述加药口端的端面封闭。

所述辐射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触发控制所述辐射源的开启或关闭的触发开关。

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辐射源承载件背向所述腔口一侧表面或者面对所述辐射源背向所述腔口一侧表面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辐射源承载件可沿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辐射源承载件被插入所述容置腔的所述输液接头推动,在所述容置腔中朝背向所述腔口一侧移动,进而通过面对所述辐射源背向所述腔口一侧表面的所述壳体的内壁或所述辐射源承载件背向所述腔口一侧表面触发所述触发开关以控制所述辐射源开启。

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成型有与所述输液接头的所述加药口端外壁上成型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电磁波为紫外线、微波、α粒子、β粒子、质子、X射线及γ射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消毒护帽,包括:壳体,内壁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用于输液接头的加药口端插入的腔口;辐射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包括能够朝向所述加药口端辐射电磁波的辐射源。本发明的医用消毒护帽,通过电磁波的方式对输液接头的加药口端进行消毒,可以辐射到加药口端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可以对加药口端处的活塞与外壳之间的间隙里及内部存在的微生物杀死,消毒更彻底,且可以避免消毒液形式的消毒导致的消毒液残留在输液接头进而在输液时进入病人血管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可以防止消毒液形式的消毒导致的消毒液可能会沾到医护人员身体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

2.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消毒护帽,所述辐射源承载件靠近所述腔口的一侧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腔口的凹腔,所述凹腔的腔壁覆盖有所述反射面;所述辐射源设置于所述凹腔的远离所述腔口位置处。能够将辐射源发出的电磁波集中反射至加药口端端面,取得更强的消毒效果。

3.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消毒护帽,所述凹腔的开口被插入所述容置腔内部的所述加药口端的端面封闭。所述辐射装置还包括用于通过触发控制所述辐射源的开启或关闭的触发开关。由于是在输液接头的加药口端旋入医用消毒护帽的容置腔内的过程中触发触发开关而控制辐射源开启,使辐射源辐射电磁波,且凹腔的开口被插入容置腔内部的加药口端的端面封闭,所以本发明是在加药口端进入容置腔内后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消毒,因此,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医用消毒护帽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医用消毒护帽与输液接头未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医用消毒护帽与输液接头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输液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容置腔,111-腔口,2-辐射源,3-辐射源承载件,31-凹腔,4-触发开关,5-反射面,10-医用消毒护帽,20-输液接头,201-加药口端,202-活塞,20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消毒护帽10,包括壳体1和辐射装置。其中,壳体1内壁围成容置腔11,容置腔11具有用于输液接头20的加药口端201插入的腔口111;辐射装置安装于容置腔11内,辐射装置具有能够朝向输液接头20的加药口端201辐射电磁波的辐射源2,电磁波用来消毒用。

为了消毒过程的稳定性,所述输液接头20插入所述容置腔11腔口111后还需要固定,本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成型有内螺纹,输液接头20的加药口端201外壁上成型有外螺纹,所述输液接头2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进所述容置腔11。螺纹连接方式连接牢靠,密封性好。输液接头20与壳体1固定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输液接头20上设有卡扣,壳体1内壁对应部位设有卡槽,输液接头20在插入过程中卡扣与卡槽形成卡合从而将输液接头20与壳体1内壁固定。

本实施例的辐射装置通过辐射源承载件3来承载辐射源2。所述辐射源2能够朝向加药口端201辐射电磁波。电磁波为紫外线、微波、α粒子、β粒子、质子、X射线及γ射线中的一种或几种。辐射源承载件3用于承载辐射源2,且靠近腔口111的一侧设有开口朝向腔口111的呈圆台状的凹腔31,凹腔31的开口被插入容置腔11内部的加药口端201的端面封闭。辐射源2设置于圆台状凹腔31的远离腔口111的底面上,凹腔31的腔壁覆盖有反射面5,反射面5与辐射源2对应设置且能够将辐射源2发出的电磁波集中反射至加药口端201端面。触发开关4设置于辐射源承载件3背向腔口111一侧表面,用于通过触发控制辐射源2的开启或关闭。辐射源承载件3可沿轴向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被插入容置腔11的输液接头20推动,在容置腔11中朝背向腔口111的一侧移动,进而通过面对辐射源2背向腔口111一侧表面的壳体1的内壁触发触发开关4以控制辐射源2开启。

当需要使用本实施例的医用消毒护帽10对输液接头20的加药口端201进行消毒时,将输液接头20的加药口端201对准容置腔11的腔口111,通过加药口端201外壁上成型的外螺纹与壳体1的内侧壁成型的内螺纹配合,将加药口端201沿轴向移动旋入容置腔11内,并在旋入的过程中推动触发开关4朝向面对辐射源2背向腔口111一侧表面的壳体1的内壁运动,直至与面对辐射源2背向腔口111一侧表面的壳体1的内壁接触并触发触发开关4控制辐射源2开启,辐射源2朝向加药口端201辐射电磁波,对加药口端201进行消毒。

本实施例的医用消毒护帽10,通过电磁波的方式对输液接头20的加药口端201进行消毒,可以辐射到加药口端201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可以对加药口端201处的活塞202与外壳203之间的间隙里及内部存在的微生物杀死(配合参阅图4和图5),消毒更彻底,且可以避免消毒液形式的消毒导致的消毒液残留在输液接头20进而在输液时进入病人血管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可以防止消毒液形式的消毒导致的消毒液可能会沾到医护人员身体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

而在辐射源承载件3靠近腔口111的一侧设有开口朝向腔口111的凹腔31,凹腔31的腔壁覆盖有所述反射面5,辐射源2设置于所述凹腔31的远离所述腔口111位置处,能够将辐射源2发出的电磁波集中反射至加药口端201端面,取得更强的消毒效果。

此外,由于是在输液接头20的加药口端201旋入医用消毒护帽10的容置腔11内的过程中触发触发开关4而控制辐射源2开启,使辐射源2辐射电磁波,且凹腔31的开口被插入容置腔11内部的加药口端201的端面封闭,所以本实施例是在加药口端201进入容置腔11内后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消毒,因此,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触发开关4也可以设置于面对辐射源2背向腔口111一侧表面的壳体1的内壁上;辐射源承载件3通过辐射源承载件3背向腔口111一侧表面触发触发开关4以控制辐射源2开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腔31的形状也可以是棱锥状或球面状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辐射装置只包括辐射源2和触发开关4,辐射源2设置于壳体1的内壁,触发开关4设置于壳体1外并与辐射源2连接,控制辐射源2的开启和关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