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桡关节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630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下尺桡关节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尺桡关节修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下尺桡关节假体。



背景技术:

下尺桡关节不稳如何处理是目前骨科和手外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下尺桡关节属滑车关节,关节面不完全匹配,需要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结构维持其稳定性。下尺桡关节不稳的种类繁多,诊断和治疗方法复杂,疗效不确切。诊断上可经X线摄片、CT明确骨性损伤,经MRI、关节镜等明确软组织,特别是TFCC损伤。对急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大部分可采用保守治疗;对TFCC损伤,可采用手术切开或关节镜治疗;对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可使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对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可采用软组织重建术;对尺骨头缺失所致不稳,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现行的下尺桡关节修复重建手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尺桡骨的骨性损伤患者单纯重建韧带复合体还会有旋转撞击疼痛,严重创伤导致的骨缺损或者难以恢复关节完整性的损伤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牢固的装置用以重建下尺桡关节。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下尺桡关节假体,其包括桡骨部分和尺骨柄,该桡骨部分与该尺骨柄可转动连接,且该桡骨部分呈三角形结构;

所述桡骨部分包括环形构件、上支架、下支架及连接所述上、下支架的斜形钉,所述上、下支架与该环形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上、下支架和斜形钉形成三角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尺骨柄通过所述环形构件与所述桡骨部分连接。

较佳的,所述环形构件的内环横断面呈六边形。

较佳的,所述尺骨柄的一端具有横截面呈六边形的连接件。

较佳的,该假体还包括使用时贴合所述环形构件的内壁的第一环形内衬及贴合所述尺骨柄的连接件的外壁的第二环形内衬,且第一环形内衬的外周及第二环形内衬的内环的横断面均呈六边形,第一环形内衬的内环及第二环形内衬的外周的横断面均呈圆形,第二环形内衬用于插入第一环形内衬内以使所述桡骨部分与所述尺骨柄可转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尺骨柄的连接件的下方设有支撑所述第一环形内衬、第二环形内衬及环形构件的支撑件。

较佳的,所述桡骨部分和尺骨柄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

较佳的,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为钛、钛合金或高分子聚乙烯。

较佳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环形内衬为聚乙烯垫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下尺桡关节假体稳定性高,可最小程度地干扰周围的组织,并且简单易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下尺桡关节假体的桡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下尺桡关节假体的尺骨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将本发明的下尺桡关节假体植入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下尺桡关节假体,其包括桡骨部分10和尺骨柄20,桡骨部分10与尺骨柄20可转动连接,且该桡骨部分10呈三角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桡骨部分10包括环形构件11、上支架13、下支架12及连接所述上、下支架的斜形钉14,上、下支架13、12与环形构件11固定连接,且上、下支架和斜形钉形成三角形结构。环形构件11的内环横断面呈六边形。尺骨柄20通过环形构件11与桡骨部分10连接,且尺骨柄20可在环形构件11内转动。

尺骨柄20的一端具有横断面呈六边形的连接件22,用于插入横断面也呈六边形的环形构件11内与桡骨部分10连接。

为减少尺骨柄20的连接件22与环形构件11之间的金属直接摩擦,本发明的假体还包括使用时贴合环形构件11的内壁的第一环形内衬(图未示)及贴合尺骨柄20的连接件22的外壁的第二环形内衬(图未示),且第一环形内衬的外周及第二环形内衬的内环的横断面均呈六边形,以分别与环形构件11的内壁及连接件22的外周贴合以实现对环形内衬的固定;第一环形内衬的内环及第二环形内衬的外周的横断面均呈圆形,第二环形内衬用于插入第一环形内衬内以使桡骨部分10与尺骨柄20可转动连接。

另外,尺骨柄20的连接件22的下方设有支撑第一环形内衬、第二环形内衬及环形构件11的支撑件24。

桡骨部分和尺骨柄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包括钛及钛合金、高分子聚乙烯。第一及第二环形内衬选择高分子聚乙烯垫圈。其余假体装置为钛材质。

本发明假体的植入方法如下:在腕部做纵行切口,分离软组织显露下尺桡关节,截除尺骨头远端2cm;将图1组件打入桡骨远端(在桡骨远端尺骨截骨后平面上方1cm水平,在桡骨上水平钻孔,打入假体,将下方的斜行固定螺钉拧如,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其环形部分正对尺骨截骨后的髓腔上方;将图2组件通过环后打入尺骨髓腔,如图3所示。

本发明的下尺桡关节假体由两部分构成,易于植入,恢复前臂功能的同时显著增加握力,疼痛评分降低。手(DASH)评分改善,但仍然很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