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7321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学中的口腔种植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口腔种植中最常用的手术术式之一。该术式最具挑战性的操作之一就是确定上颌窦外侧壁的开窗位置。开窗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开窗位置是根据上颌窦外侧壁的轮廓(或边界)而定的。而上颌窦外侧壁的轮廓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

目前,确定上颌窦外侧壁的轮廓,最长的方法是在手术之前拍摄CT,医师根据CT上大量的二维信息(不同角度的断层)转换成三维空间信息,并凭借各种参照物(比如邻牙,牙槽嵴顶等)来确定上颌窦大概的位置和外侧壁的轮廓。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和空间想象能力,非常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打开可见光发光装置,调节可见光的照射强度和照射角度;

S2,利用调节好的可见光经上颌腭或下鼻道照射上颌窦,在上颌窦的外侧壁显示出上颌窦的轮廓。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强度为:600-1500mW/cm2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强度为:800-1200mW/cm2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角度为:与上颌窦前后向长轴呈30-60度角。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角度为:与上颌窦前后向长轴呈45度角。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发光装置包括:可见光光源、聚光构件、导光纤维、发光探头和把手,所述聚光构件位于所述可见光光源与所述导光纤维之间,所述发光探头位于所述导光纤维的出光侧,所述把手与所述发光探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光源为LED光源。

优选地,所述发光探头的直径为:5-8mm。

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手持部和探头支撑部,所述探头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发光探头上,所述手持部与所述探头支撑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光纤维的长度为:120-15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利用人体组织的半透明特征和可见光一定的穿透能力,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前,用可见光在上颌腭侧或经下鼻道照射上颌窦,光线穿过上颌窦之后就可以在上颌窦的外侧壁清晰地显示出上颌窦的轮廓(或边界),从而清晰的明确的确定手术时的开窗位置,该方法简单易行,大大减小了后续进行上颌窦低提升手术的难度,使原来的盲目或半盲目操作变为现在的直视下操作。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CT上大量的二维信息(不同角度的断层)转换成三维空间信息,并凭借各种参照物(比如邻牙,牙槽嵴顶等)来确定上颌窦大概的位置和外侧壁的轮廓,导致后续手术中确定开窗位置比较盲目,可能导致不准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示意图;

图3是在无光照条件下无法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示意图;

图4是可见光发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1上颌窦腔,2上颌窦内侧壁,3上颌窦前外侧壁,4理想的上颌窦前外侧壁开创位置,5可见光,6口腔黏膜,7可见光光源,8聚光构件,9导光纤维,10发光探头,11探头支撑部,12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打开可见光发光装置,调节可见光的照射强度和照射角度;

S2,利用调节好的可见光在上颌腭侧或经下鼻道照射上颌窦,在上颌窦的外侧壁显示出上颌窦的轮廓。

上述方法中,利用人体组织的半透明特征和可见光一定的穿透能力,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前,用可见光在上颌腭侧或经下鼻道照射上颌窦,光线穿过上颌窦之后就可以在上颌窦的外侧壁清晰地显示出上颌窦的轮廓(或边界),从而清晰的明确的确定手术时的开窗位置,该方法简单易行,大大减小了后续进行上颌窦低提升手术的难度,使原来的盲目或半盲目操作变为现在的直视下操作。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CT上大量的二维信息(不同角度的断层)转换成三维空间信息,并凭借各种参照物(比如邻牙,牙槽嵴顶等)来确定上颌窦大概的位置和外侧壁的轮廓,导致手术中确定开窗位置比较盲目,可能导致不准确的缺陷。

另外,上述方法中,通过光线的明暗还可以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不同位置骨壁的厚度,以及血管、上颌窦分隔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和走向。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结果如图2所示;采用现有技术,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结果如图3所示。

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清晰的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从而确定后续上颌窦低提升手术中的开窗位置,而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无法直接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从而不能准确的确定后续上颌窦低提升手术中的开窗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强度可以为:600-1500mW/cm2

该强度范围的确定是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较弱的光照强度(600-1000mW/cm2)有利于确定上颌窦的边界,较强的光照强度(1000-1500mW/cm2)有利于辅助确定上颌窦骨壁的厚度以及血管、上颌窦分隔等解剖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强度为:800-1200mW/cm2

其中,800mW/cm2用于确定上颌窦的边界,1200mW/cm2用于辅助确定上颌窦骨壁的厚度以及血管、上颌窦分隔等解剖结构。强度小于600mW/cm2,可见光较难穿透上颌窦;强度大于1500mW/cm2,上颌窦的边界被强光掩盖,更无法显示上颌窦内部的解剖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角度为:与上颌窦前后向长轴呈30-60度角。

该角度范围可以较清晰显示上颌窦的前、下边界。而上颌窦前下边界正是确定上颌窦开窗位置所需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源的照射角度为:与上颌窦前后向长轴呈45度角。

根据经验,该角度下上颌窦的前、下边界显示最清楚。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可见光发光装置可以包括:可见光光源7、聚光构件8、导光纤维9、发光探头10和把手,聚光构件8位于可见光光源7与导光纤维9之间,发光探头10位于导光纤维9的出光侧,把手与发光探头10连接。

其中,可见光光源可以随意变换光的强度及波长范围(即蓝光、白光及黄光等),聚光构件可以将可见光光源发出的光聚焦到较小的范围以增加光的强度。导光纤维用于将可见光光源发出的可见光传输至发光探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见光光源7可以为LED光源。

LED光源强度和波长都可控,热效应低,体积小,寿命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探头10的直径可以为:5-8mm。

实际使用时,发光探头需要伸入到口腔或鼻腔中,所以,发光探头需要足够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手持部12和探头支撑部11,探头支撑部11设置在发光探头上10,手持部12与探头支撑部11连接。

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发光探头需要伸入到口腔或鼻腔中,如果由人直接拿着发光探头伸入到口腔或鼻腔中,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会造成有菌环境,对后续的手术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满足使用需求,与发光探头连接一个把手,并将该把手分成两部分:手持部与探头支撑部,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手握手持部,通过探头支撑部就可以将发光探头轻松的伸入到口腔或鼻腔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纤维9的长度可以为:120-150cm。

实际使用时,由于发光探头需要伸入到口腔鼻腔中,所以,导光纤维应该足够长,同时,导光纤维应该可以随意弯曲以满足手术中随意摆放光照位置和方向的需要,能够高温高压消毒以满足手术中无菌的需要,可以和可见光光源可以轻松对接。

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确定上颌窦外侧壁轮廓的方法,利用人体组织的半透明特征和可见光一定的穿透能力,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前,用可见光在上颌腭侧或经下鼻道照射上颌窦,光线穿过上颌窦之后就可以在上颌窦的外侧壁清晰地显示出上颌窦的轮廓(或边界),从而清晰的明确的确定手术时的开窗位置,该方法简单易行,大大减小了后续进行上颌窦低提升手术的难度,使原来的盲目或半盲目操作变为现在的直视下操作。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CT上大量的二维信息(不同角度的断层)转换成三维空间信息,并凭借各种参照物(比如邻牙,牙槽嵴顶等)来确定上颌窦大概的位置和外侧壁的轮廓,导致手术中确定开窗位置比较盲目,可能导致不准确的缺陷。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的时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并发进行。

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设备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车载智能设备等;所述的存储介质,例如:RAM、ROM、磁碟、磁带、光盘、闪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记忆棒、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存储等。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