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中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89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暑的中药。



背景技术:

由于高热对机体的影响使得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机体多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综合征。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易发因素包括: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②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临床多表现为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常有高热、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数、昏厥、昏迷、痉挛等表现。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藿香【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炮制】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藿梗:取老茎,水浸润透,切片晒干。【性味】辛,微温。【归经】入肺、脾、胃经。【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用法用量】5~15g。

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炮制】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打碎。【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用法用量】3~9g。【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栀子【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炮制】栀子:除去杂质,碾碎。【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用法用量】6~9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麦冬【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用法用量】6~12g。【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暑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中暑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中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藿香9份、郁金9份、栀子8份、麦冬6份。

发明人认为中暑属中医学“暑厥”范畴,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内郁化火故发热,灼蒸人体,汗为心之液,心主神明,汗液过泄,损伤心气,故暑厥患者出现神志昏迷;暑湿外犯,外邪内湿互结,气机升降失衡,肺不升清则呼吸不利,肾不降浊则可尿量减少,气滞则血瘀,瘀血不循经则出血。且暑热病邪酷烈,传变迅速,常径人气分,若不能及时清解,最易入营入血,直中心包,或有深入肝经而见神昏、痉厥。中医治疗以清暑益气,开窍醒神为基本原则。方中藿香清解暑热,郁金清心安神,栀子清三焦之热,麦冬,养阴清热,益气生津。主要合用,共奏祛暑清热生津的功效,故组配本方。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于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集中暑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1-61岁,平均49.5岁,病程0.5-19小时,平均6.5小时;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2-60岁,平均48岁,病程0.5-21小时,平均5.5小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以及观察两组高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无反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发热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发热未减轻或有反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4、治疗方法

对照组:生脉注射液联合氯丙嗪注射液,按照说明书注射使用。治疗3天。

5、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3。观察组高热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以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患者治疗时发生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肾功能不全,1例dic,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有3例肾功能不全,2例dic及2例肺水肿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出现。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中暑,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

称取:藿香9g、郁金9g、栀子8g、麦冬6g,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中暑。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藿香9g、郁金9g、栀子8g、麦冬6g,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中暑。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具体实施例3

称取:藿香9g、郁金9g、栀子8g、麦冬6g,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中暑。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