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腿部骨折患者坐轮椅时的灵活拆装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7537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腿部骨折患者坐轮椅时的灵活拆装式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具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腿部骨折患者坐轮椅时的灵活拆装式支撑架。



背景技术:

对于腿部骨折的术后患者,由于患腿需要做伸直固定,但是患者若是一直躺在病床或者平车上,不仅容易长褥疮,而且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所以患者有时需要坐轮椅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但问题在于,患者的患腿需要做伸直固定,而患者在坐轮椅时,只能在轮椅的脚踏板上放置一个凳子,而且还要对凳子进行固定,这样才能让患者的患腿平放于凳子上实现保持腿部体位的目的,由于凳子的高度不能调节,加上在轮椅的脚踏板上固定凳子以及卸下凳子操作起来不方便,因此这种操作方式还存在操作费时又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腿部骨折患者坐轮椅时的灵活拆装式支撑架 ,它具有结构新颖、拆装灵活、实用性更强、设计更人性化、支撑高度可任意调节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适用于腿部骨折患者坐轮椅时的灵活拆装式支撑架 ,它是由一块S形板体、一对斜架杆、一对调节式连杆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轮椅前侧的左右两根踏脚杆的折弯处分别斜置有一根斜架杆,该斜架杆的底杆端设置有U形支杆,该U形支杆能以倾斜方式向下喂入踏脚杆,斜架杆通过U形支杆实现向下顶压踏脚杆的目的,每根斜架杆的外侧壁均设置有5~10根钉条;

左右两根斜架杆的顶杆端分别活动连接于S形板体的左右两侧面的前端,S形板体中部凸腹部位设置有一块方形软垫,S形板体的后端边紧固有一块顶压条,该顶压条能向上顶压于轮椅座垫的底面;

S形板体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分别活动连接有一根调节式连杆,该调节式连杆的下端设置有2~10个套环,套环能与斜架杆外侧壁上的钉条实现对应套接,通过选择调节式连杆上不同高度的套环与斜架杆外侧壁上不同位置的钉条进行套接来实现调节斜架杆的倾斜角度的目的,通过调节斜架杆的倾斜角度能最终实现调节S形板体的支撑高度的目的。

骨折术后患者在坐轮椅的时候,先将患者的患腿抬升到体位要求的高度后,再将S形板体置于患者的患腿下方,与此同时,将位于S形板体左右两侧面前端的斜架杆打开并且使斜架杆底端的U形支杆能以倾斜方式向下喂入踏脚杆的折弯处,然后再打开位于S形板体左右两侧面中部的调节式连杆,最后选择调节式连杆上的套环与对应的钉条进行套接即可完成本发明的安装工作,这个时候,S形板体、斜架杆、调节式连杆三者组合形成支撑架体结构,最后再将患者的患腿直接平放于S形板体上的方形软垫即可。

由于患者的患腿始终具有向下的压力,所以S形板体后端边上的顶压条在该压力下能实现向上顶压于轮椅座垫的底面的目的,这样就使得本发明具备稳固支撑患腿的作用,实现患者的患腿在康复过程中始终保持伸直固定的良好状态。

本发明能与多种型号的轮椅配合使用,所以它的适用范围广。本发明不仅轻便而且收放灵活,斜架杆和调节式连杆均能灵活转动实现收起的目的,它打开后安装连接于轮椅的踏脚杆上以及从轮椅上取出的操作非常便捷,单个护理人员就能独立完成操作,重复使用率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拆装灵活、实用性更强、设计更人性化、支撑高度可任意调节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于安装使用状态时的局部组合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2为发明中斜架杆与调节式连杆处于未连接状态时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中:1-S形板体、11-方形软垫、12-顶压条、2-斜架杆、21-钉条、22-U形支杆、3-调节式连杆、31-套环、A-轮椅、A1-座垫、A2-踏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腿部骨折患者坐轮椅时的灵活拆装式支撑架 ,它是由一块S形板体1、一对斜架杆2、一对调节式连杆3组成,其特征在于,

在轮椅A前侧的左右两根踏脚杆A2的折弯处分别斜置有一根斜架杆2,该斜架杆2的底杆端设置有U形支杆22,该U形支杆22能以倾斜方式向下喂入踏脚杆A2,斜架杆2通过U形支杆22实现向下顶压踏脚杆A2的目的,每根斜架杆2的外侧壁均设置有5~10根钉条21;

左右两根斜架杆2的顶杆端分别活动连接于S形板体1的左右两侧面的前端,S形板体1中部凸腹部位设置有一块方形软垫11,S形板体1的后端边紧固有一块顶压条12,该顶压条12能向上顶压于轮椅A座垫A1的底面;

S形板体1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分别活动连接有一根调节式连杆3,该调节式连杆3的下端设置有2~10个套环31,套环31能与斜架杆2外侧壁上的钉条21实现对应套接,通过选择调节式连杆3上不同高度的套环31与斜架杆2外侧壁上不同位置的钉条21进行套接来实现调节斜架杆2的倾斜角度的目的,通过调节斜架杆2的倾斜角度能最终实现调节S形板体1的支撑高度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