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耳温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1183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耳机、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耳温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耳温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对发热病人需要进行体温测试,尤其是在家人感冒发烧时,一般会用温度计或耳温枪来检测体温。其中,采用温度计检测体温,虽然成本低,但是操作比较麻烦,而且测量精度不高;而采用耳温枪来检测体温,虽然测量精度高,但是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耳温检测方法,旨在保证体温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体温测量成本,并可增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提高移动终端的可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耳温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耳机的耳温探头检测并传输的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

将所述温度数据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人体温度值;

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人体耳膜侧的辐射强度;

结合所述辐射强度及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的步骤中还包括:

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不同的预设阈值时,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耳机,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耳机包括:耳机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耳机本体上的耳温探头,所述耳温探头用于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供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所述温度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耳机本体通过红外数据线与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耳温探头为热敏电阻;所述耳温探头的侧边为所述耳机本体的喇叭铁网结构。

优选地,所述耳机还包括光传感器,用于向所述人体耳膜发射探测光,以检测所述人体耳膜侧的辐射强度,并将所述辐射强度传输给移动终端,供所述移动终端结合所述辐射强度及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耳机通信连接,所述耳机为如上所述的耳机;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红外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耳机的耳温探头检测并传输的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

核心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温度数据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人体温度值;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优选地,所述红外传感器,还用于接收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人体耳膜侧的辐射强度;

所述核心处理模块,还用于结合所述辐射强度及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优选地,所述提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不同的预设阈值时,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及耳温检测方法,通过在耳机上设置耳温探头,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温度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在保证体温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体温测量成本,而且操作简便,并大大丰富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带有耳温探头的耳机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有耳温探头的耳机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耳温检测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通过在耳机上设置耳温探头,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温度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在保证体温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体温测量成本,而且大大丰富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可用性。

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温度计检测体温,虽然成本低,但是操作比较麻烦,而且测量精度不高;而采用耳温枪来检测体温,虽然测量精度高,但是成本也高。

本实施例考虑到目前一般用户家里都有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家里人会时常感冒发烧,由此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体温测试,同时该方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如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带有耳温探头的耳机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带有耳温探头的耳机侧面示意图。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耳机,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所述耳机包括:耳机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耳机本体上的耳温探头,所述耳温探头的侧边为所述耳机本体的喇叭铁网结构;所述耳温探头用于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供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所述温度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由此,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进行体温测试,不仅方便,灵活,而且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可以在耳机的中心部位安装耳温探头,该耳温探头可以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检测人体耳膜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也叫热传感器,耳机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对耳温探头的尺寸不作具体限定,其大小以适合放入人体耳朵内靠近或紧贴人体耳膜为准,比如其长度可以为1cm。耳温探头的周边主要是耳机喇叭铁网结构,采用耳机的铁网方式,既可以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同时声音的传输也可以通过耳温探头的铁网中传出,不影响正常的音乐收听。

在移动终端侧,以手机为例,可以在手机上安装耳温测试功能软件,通过用户调用该耳温测试功能软件触发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

另外,可以在手机上设置红外传感器、核心处理模块、提示模块,如图3所示,其中:

红外传感器,用于接收耳机的耳温探头检测并传输的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

核心处理模块,用于将温度数据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人体温度值。

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手机核心处理模块可以通过光电转换装置将耳机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可以通过信号放大器来完成;此外,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可以采用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来完成,比如滤波、整流以及校正电路等。

当然,对于光电信号的转换,也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来完成。

此外,由于手机与耳机之间传输的数据为红外数据,因此,耳机可以通过红外数据线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以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

具体地,可以在现有的数据线中增加光纤细管,形成红外数据线,进而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

在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报警信息可以是声音、灯光或者文字信息。如果为文字信息,则可以通过手机显示屏显示输出。

预设阈值可以为人体发烧的临界温度值,比如37.2度,当然,预设阈值可以为多个,根据达到不同的预设阈值,采用不同的报警信息进行提示。

比如,当体温达到37.5度时,提示用户“当前您正发低烧,请注意休息,多喝水”;当体温达到38.5度时,提示用户“您正在发高烧,请及时就医”。当体温达到41度,手机会每10分钟发出一次尖锐的报警声,用户可以取消,如果3次未取消,则进行拨打120进行报警处理。

由此,针对不同温度阶段采用不同报警方式进行用户提醒,来达到保护用户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在耳机上设置耳温探头,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温度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在保证体温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体温测量成本,而且大大丰富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可用性。

本实施例通过耳机检测人体温度的原理如下:

以手机为例,当手机与耳机连接后,用户带上耳机。当启动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后,耳机的耳温探头(比如热敏电阻等热传感器)开始采集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即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的辐射热,由此采集得到红外信号的温度数据,并传输采集的温度数据至手机侧的红外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启动后,将耳机中提供的红外信号(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同时手机侧将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如果用户持续发烧,用户通过手机终端自定义的形式进行定时检查,例如,用户通过手机设定30分钟检测一次耳温,手机会及时反馈用户当前体温,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报警提示。

当然,用户也可以设定一个实时体温检测方式,并设计一个后台闹钟模块,后台闹钟模块每隔一定时间(比如1秒)进行体温检测。当用户体温达到阀值,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报警提示。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用户只是感觉到身体疲乏,但是不知道是否发烧,例如夏天晒了一天以为中暑,实际是发烧了,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个通过耳机电话同步的功能,当用户通过耳机拨打电话,会自动触发耳温测试功能,如果体温正常则不进行报警,如果体温高于正常数值,则进行报警提示。

应用场景如下:

终端上有一个预置的温度告警值和提醒频率;温度告警值如37.5度,提醒频率为1次;

如果用户温度高于37.5度,则发出一次告警。

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温度告警值,记录每次不同类别告警之间的相隔时间;以时间划分类别;比如:检测到温度37.5度,提醒一次,再检测到温度为38度,再提醒一次;同时手机记录发起两次提醒时之间的时间t;

手机收集以上信息,对时间t进行排序,且将时间t的起始时间对应的温度值进行存储,并将该值作为用户下次使用时的距离告警值;

此外,手机还可提供温度告警值的自适应调整的最大范围,温度告警值最小不能小于多少,这样也就起到了防止温度过高的作用;但也可以对自适应的调整值不限制,但须给用户作出提醒。

此外,还可以收集到时间变化值,寻找时间段的问题变化。例如小孩发烧后吃了降温药温度下降,但是过1个小时后就会再升温。此时,可以记录这个时间段,在达到1个小时时进行提醒,可以提前让家长有所准备。

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展方案中,可以采用温度的变化值和时间值相互结合,实现一个二维梯度的数据分析,结合医疗数据的对比,给出一定的预警,方便用户对病情的实时跟进。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也称为发光体,光传感器用于向所述人体耳膜发射探测光,以检测所述人体耳膜侧的辐射强度,并将所述辐射强度传输给移动终端,供所述移动终端结合所述辐射强度及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具体地,当启动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后,耳机通过光传感器检测人体耳膜的远红外6~15μm(人体耳膜的辐射能量主要处于6~15μm区)的辐射强度,同时,通过耳温探头检测耳膜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传输给手机的红外传感器,手机侧会结合接收到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由此,通过检测耳膜的温度数据及辐射强度,并结合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可以提高人体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耳温枪功能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耳机通信连接,所述耳机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耳机,该耳机可以增设一个耳温探头,进一步还可以设置一个光传感器;

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201、核心处理模块202及提示模块203,其中:

红外传感器201,用于接收所述耳机的耳温探头检测并传输的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

核心处理模块202,用于将所述温度数据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人体温度值;

提示模块203,用于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由此,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进行体温测试,不仅方便,灵活,而且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具体地,可以在耳机的中心部位安装耳温探头,该耳温探头可以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检测人体耳膜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耳机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对耳温探头的尺寸不作具体限定,其大小以适合放入人体耳朵内靠近或紧贴人体耳膜为准,比如其长度可以为1cm。耳温探头的周边主要是耳机喇叭铁网结构,采用耳机的铁网方式,既可以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同时声音的传输也可以通过耳温探头的铁网中传出,不影响正常的音乐收听。

在移动终端侧,以手机为例,可以在手机上安装耳温测试功能软件,通过用户调用该耳温测试功能软件触发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

首先,通过红外传感器201接收耳机的耳温探头检测并传输的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

然后,核心处理模块202将温度数据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人体温度值。

最后,提示模块203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手机核心处理模块202可以通过光电转换装置将耳机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可以通过信号放大器来完成;此外,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可以采用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来完成,比如滤波、整流以及校正电路等。

当然,对于光电信号的转换,也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201来完成。

此外,由于手机与耳机之间传输的数据为红外数据,因此,耳机可以通过红外数据线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以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

具体地,可以在现有的数据线中增加光纤细管,形成红外数据线,进而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

在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203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报警信息可以是声音、灯光或者文字信息。如果为文字信息,则可以通过手机显示屏显示输出。

预设阈值可以为人体发烧的临界温度值,比如37.2度,当然,预设阈值可以为多个,根据达到不同的预设阈值,采用不同的报警信息进行提示。

比如,当体温达到37.5度时,提示用户“当前您正发低烧,请注意休息,多喝水”;当体温达到38.5度时,提示用户“您正在发高烧,请及时就医”。当体温达到41度,手机会每10分钟发出一次尖锐的报警声,用户可以取消,如果3次未取消,则进行拨打120进行报警处理。

由此,针对不同温度阶段采用不同报警方式进行用户提醒,来达到保护用户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在耳机上设置耳温探头,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温度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在保证体温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体温测量成本,而且大大丰富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可用性。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检测人体温度的原理如下:

以手机为例,当手机与耳机连接后,用户带上耳机。当启动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后,耳机的耳温探头(比如热敏电阻等热传感器)开始采集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即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的辐射热,由此采集得到红外信号的温度数据,并传输采集的温度数据至手机侧的红外传感器201,红外线传感器201启动后,将耳机中提供的红外信号(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同时手机侧将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如果用户持续发烧,用户通过手机终端自定义的形式进行定时检查,例如,用户通过手机设定30分钟检测一次耳温,手机会及时反馈用户当前体温,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报警提示。

当然,用户也可以设定一个实时体温检测方式,并设计一个后台闹钟模块,后台闹钟模块每隔一定时间(比如1秒)进行体温检测。当用户体温达到阀值,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报警提示。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用户只是感觉到身体疲乏,但是不知道是否发烧,例如夏天晒了一天以为中暑,实际是发烧了,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个通过耳机电话同步的功能,当用户通过耳机拨打电话,会自动触发耳温测试功能,如果体温正常则不进行报警,如果体温高于正常数值,则进行报警提示。

应用场景如下:

手机上有一个预置的温度告警值和提醒频率;温度告警值如37.5度,提醒频率为1次;

如果用户温度高于37.5度,则发出一次告警。

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温度告警值,记录每次不同类别告警之间的相隔时间;以时间划分类别;比如:检测到温度37.5度,提醒一次,再检测到温度为38度,再提醒一次;同时手机记录发起两次提醒时之间的时间t;

手机收集以上信息,对时间t进行排序,且将时间t的起始时间对应的温度值进行存储,并将该值作为用户下次使用时的距离告警值;

此外,手机还可提供温度告警值的自适应调整的最大范围,温度告警值最小不能小于多少,这样也就起到了防止温度过高的作用;但也可以对自适应的调整值不限制,但须给用户作出提醒。

此外,还可以收集到时间变化值,寻找时间段的问题变化。例如小孩发烧后吃了降温药温度下降,但是过1个小时后就会再升温。此时,可以记录这个时间段,在达到1个小时时进行提醒,可以提前让家长有所准备。

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展方案中,可以采用温度的变化值和时间值相互结合,实现一个二维梯度的数据分析,结合医疗数据的对比,给出一定的预警,方便用户对病情的实时跟进。

进一步地,

所述红外传感器201,还用于接收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人体耳膜侧的辐射强度;

所述核心处理模块202,还用于结合所述辐射强度及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具体地,当启动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后,耳机通过光传感器检测人体耳膜的远红外6~15μm(人体耳膜的辐射能量主要处于6~15μm区)的辐射强度,同时,通过耳温探头检测耳膜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传输给手机的红外传感器,手机侧会结合接收到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由此,通过检测耳膜的温度数据及辐射强度,并结合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可以提高人体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耳温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1,红外传感器接收耳机的耳温探头检测并传输的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

步骤s102,核心处理模块将所述温度数据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人体温度值;

步骤s103,提示模块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具体地,可以在耳机的中心部位安装耳温探头,该耳温探头可以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检测人体耳膜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耳机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对耳温探头的尺寸不作具体限定,其大小以适合放入人体耳朵内靠近或紧贴人体耳膜为准,比如其长度可以为1cm。耳温探头的周边主要是耳机喇叭铁网结构,采用耳机的铁网方式,既可以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同时声音的传输也可以通过耳温探头的铁网中传出,不影响正常的音乐收听。

在移动终端侧,以手机为例,可以在手机上安装耳温测试功能软件,通过用户调用该耳温测试功能软件触发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

首先,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耳机的耳温探头检测并传输的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

然后,核心处理模块将温度数据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所述电信号进行放大及相应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人体温度值。

最后,提示模块在所述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手机核心处理模块可以通过光电转换装置将耳机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可以通过信号放大器来完成;此外,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可以采用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来完成,比如滤波、整流以及校正电路等。

当然,对于光电信号的转换,也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来完成。

此外,由于手机与耳机之间传输的数据为红外数据,因此,耳机可以通过红外数据线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以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

具体地,可以在现有的数据线中增加光纤细管,形成红外数据线,进而实现红外数据的传输。

在人体温度值达到预设阈值时,通过提示模块发出报警信息。

其中,报警信息可以是声音、灯光或者文字信息。如果为文字信息,则可以通过手机显示屏显示输出。

预设阈值可以为人体发烧的临界温度值,比如37.2度,当然,预设阈值可以为多个,根据达到不同的预设阈值,采用不同的报警信息进行提示。

比如,当体温达到37.5度时,提示用户“当前您正发低烧,请注意休息,多喝水”;当体温达到38.5度时,提示用户“您正在发高烧,请及时就医”。当体温达到41度,手机会每10分钟发出一次尖锐的报警声,用户可以取消,如果3次未取消,则进行拨打120进行报警处理。

由此,针对不同温度阶段采用不同报警方式进行用户提醒,来达到保护用户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在耳机上设置耳温探头,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传输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温度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在保证体温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了体温测量成本,而且大大丰富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可用性。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检测人体温度的原理如下:

以手机为例,当手机与耳机连接后,用户带上耳机。当启动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后,耳机的耳温探头(比如热敏电阻等热传感器)开始采集人体耳膜的温度数据,即通过耳温探头检测人体耳膜的辐射热,由此采集得到红外信号的温度数据,并传输采集的温度数据至手机侧的红外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启动后,将耳机中提供的红外信号(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同时手机侧将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如果用户持续发烧,用户通过手机终端自定义的形式进行定时检查,例如,用户通过手机设定30分钟检测一次耳温,手机会及时反馈用户当前体温,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报警提示。

当然,用户也可以设定一个实时体温检测方式,并设计一个后台闹钟模块,后台闹钟模块每隔一定时间(比如1秒)进行体温检测。当用户体温达到阀值,如果存在危险则进行报警提示。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用户只是感觉到身体疲乏,但是不知道是否发烧,例如夏天晒了一天以为中暑,实际是发烧了,此种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个通过耳机电话同步的功能,当用户通过耳机拨打电话,会自动触发耳温测试功能,如果体温正常则不进行报警,如果体温高于正常数值,则进行报警提示。

应用场景如下:

手机上有一个预置的温度告警值和提醒频率;温度告警值如37.5度,提醒频率为1次;

如果用户温度高于37.5度,则发出一次告警。

此外,还可以设置多个温度告警值,记录每次不同类别告警之间的相隔时间;以时间划分类别;比如:检测到温度37.5度,提醒一次,再检测到温度为38度,再提醒一次;同时手机记录发起两次提醒时之间的时间t;

手机收集以上信息,对时间t进行排序,且将时间t的起始时间对应的温度值进行存储,并将该值作为用户下次使用时的距离告警值;

此外,手机还可提供温度告警值的自适应调整的最大范围,温度告警值最小不能小于多少,这样也就起到了防止温度过高的作用;但也可以对自适应的调整值不限制,但须给用户作出提醒。

此外,还可以收集到时间变化值,寻找时间段的问题变化。例如小孩发烧后吃了降温药温度下降,但是过1个小时后就会再升温。此时,可以记录这个时间段,在达到1个小时时进行提醒,可以提前让家长有所准备。

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展方案中,可以采用温度的变化值和时间值相互结合,实现一个二维梯度的数据分析,结合医疗数据的对比,给出一定的预警,方便用户对病情的实时跟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方案还可以包括:

所述红外传感器接收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人体耳膜侧的辐射强度;

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结合所述辐射强度及所述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具体地,当启动手机的耳温测试功能后,耳机通过光传感器检测人体耳膜的远红外6~15μm(人体耳膜的辐射能量主要处于6~15μm区)的辐射强度,同时,通过耳温探头检测耳膜的温度数据,并将所述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传输给手机的红外传感器,手机侧会结合接收到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

由此,通过检测耳膜的温度数据及辐射强度,并结合辐射强度及温度数据计算得到人体温度值,可以提高人体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