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腔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146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配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口腔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口腔炎是在黏膜表面的产生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是口腔的主要癌前病变。

病因:与局部长期刺激有关,吸烟是白斑最常见的原因,此外咀嚼槟榔,局部的机械刺激也可引起白色病变。

以成年人多见,男性多发。可发生在口腔各部位的黏膜,以颊、舌黏膜多见。

临床表现:白斑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与黏膜平齐或略高于黏膜。根据临床表现为均质性和非均质性两类。均质性白斑为百色,表面平坦,呈细纹状或浮石状。非均质性白斑常为疣状、结节、溃疡或红斑样。后者比前者的恶变危险性高。

口腔溃疡是一种临床表现较为严重的表现。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常为全身性疾病的症状之一。口腔黏膜的各种溃疡性病变,皆可以有口臭及含血的唾液。口腔炎的临床症状差异极大,例如过敏性口腔炎的症状为轻度浮肿、光亮红肿、痒、干或烧灼感,文生氏口腔炎则有溃疡坏死性病变,念珠菌口腔炎则有白斑,强制剥离则会流血,其他病变如伪膜性口腔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口腔炎则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

口腔炎可由感染、创伤、口干、刺激性或毒性裂剂、过敏,或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病原体有链球菌、淋球菌、梭菌螺旋体、白色念珠菌、白喉棒状杆菌、梅毒密螺旋体、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单纯疱疹、克沙奇、麻疹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等。口腔炎也可由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或C缺乏引起,或伴有咽下困难的缺铁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或白血病等引起。扁平苔藓、多形红斑、全身性红斑狼疮,Behcet氏综合征,及寻常天疱疮等病中,常有口腔病变存在。口腔炎的类型不一,临床病征的变异也很大,确定病因往往比较困难。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全身性疾病、营养缺乏、接触过刺激物或致敏原。体格检查是必须进行的,因可能发现其他黏膜病变,如多形性红斑、念珠菌病;也可能发现皮肤的病变,如糙皮病、天疱疮、扁平苔藓,或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也可能发现肺结核、口炎性腹泻、贫血,或其他有关疫病的病征;或可发现外分泌的普遍减少。由于口腔炎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故分别类似于中医学的[口疳]、[口糜]、[口疮]等病证。中医学认为:口为肺胃之门户,脾气通于口,心气通于舌,肾脉循咽连舌本。若肺、脾、心、肾诸脏有病变,均可引起口腔疾病。或为外邪风热蕴于肺,或为心肺积热,或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等,均可致口舌生疮,临证当详辨虚实。

申请号为20101013408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口腔炎症的中药组合物,组方:金银花,生石膏,青黛,冰片,黄连,乳香,当归。

申请号为20111013079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放射性口啌炎的中药,组方:沙参,玄参,天门冬,熟地,竹叶,白薇,盐黄柏,栀子,苦参,当归,赤芍,鸡血藤,乳香,五灵脂,丹参,紫草,甘草。

实践中发现两者的效果不好,不能治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口腔炎的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口腔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

虎杖15-25g,黄连4-8g,黄芩10-20g,黄精10-15g,黄柏10-15g,知母6-12g,丁香3-5g,野菊花10-20g,车前子10-15g,甘草9-15g,金银花20-40g,连翘12-18g,当归20-30g,山药20-30g,栀子10-18g,砂仁3-6g,黄芪15-25g,茵陈10-15g,麦冬10-20g,藿香8-12g,蒲公英15-25g,紫草8-12g,土茯苓20-30g,玄参20-30g,茯苓20-30g,百部10-15g,赤芍15-25g,木香3-6g,厚朴10-15g,苍耳子10-15g,鱼腥草10-15g。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

按重量取好药物,放适量水(淹没药物即可),将药物浸泡一小时左右,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15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二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0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三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5分钟后倒出药液,三次所得药液混合,分三次服用,饭后服用。

本药方中:

虎杖,黄连,黄芩,黄柏,知母,金银花,连翘,野菊花,栀子,蒲公英,土茯苓,玄参,鱼腥草。甘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泻火除烦,淸热利湿,凉血。清热养阴,解毒散结。排脓。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百药。黄精,当归,山药,黄芪,赤芍,滋阴润肺,补脾益气。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丁香,木香,砂仁,厚朴,麦冬,茯苓,藿香,温中止痛,降逆。化湿,健脾、止泻,行气调中。消积,行气燥湿,下气,消痰,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兼能润肠。化湿解表祛暑,止呕,利水渗湿,车前子,茵陈,紫草,百部,苍耳子,利水,清湿热;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清热利湿退黃。凉血活血透疹,觧毒疗疮。润肺止咳,灭虱杀虫。散风湿,通鼻窍,止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杀灭链球菌、淋球菌、梭菌螺旋体、白色念珠菌、白喉棒状杆菌、梅毒密螺旋体、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单纯疱疹、克沙奇、麻疹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全面性考虑施药,见效快,可大幅减少病人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组份药理作用为:

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功效: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主治:经闭;风湿痹痛;跌打伤痛。湿热黄疸;湿热带下;淋浊。水火烫伤;疮痈肿毒;毒蛇咬伤。肺热咳嗽。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下痢、痞满、呕吐、泄泻。胃火牙痛;消渴;肝火胁痛;心火烦躁不寐。神昏谵语;吐衄下血;痈肿疮毒;耳目肿痛。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黄疸;泻痢;热琳。气分实热;肺热咳嗽;痈肿疮毒。血热吐衄;咳血;便血;崩漏。胎热不安。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滋阴润肺,补脾益气。主治:阴虛劳嗽证;肺燥咳嗽,肾虚精亏证;消渴证,脾胃虚弱证。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退虚热。主治: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足膝肿痛。疮疡肿毒;烧伤;湿疹。阴虚发热。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肺胃实热证;高热烦渴。肺热昁燥咳嗽;阴虚嘲热;津伤口渴;消渴证。

丁香: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温中止痛,降逆。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呃逆。外用可治癣症。

野菊花:苦、辛、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清热觧毒。主治:疮痈疖肿;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功效:利水,清湿热;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主治:水肿;淋病(热淋、石淋、血淋)、湿胜泄泻。目赤;目暗。肺热咳嗽。

甘草:甘、平。归脾、胃、脾、心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主治:脾胃虚弱证;心虚动悸脉结代证;脏躁证。诸咳喘证。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痈疽疮肿;咽喉肿痛;食物、药物及农药中毒;缓和药性,调和百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胃、心经。功效: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外疡內痈;热毒泻痢。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外疡内痈;瘰疬;痰核;喉痹。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主治:心肝血虚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胎前产后诸疾;跌扑损伤;痹痛麻木;痈疽疮疡。血虚肠燥证。兼治咳喘。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主治:脾胃虚弱证;肺虚证;消渴证;肾阴虚证。

栀子:味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淸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高热烦躁。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热淋;血淋;血热出血;痈肿疮毒;外用治扭挫伤。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功效:行气,化湿,健脾、温中止泻,安胎。主治:脾胃气滞,湿阻之证,脾寒泄泻。恶阻、胎动不安。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主治:脾气虚弱证;气不摄血证;中气下陷证;脾肺气虚证;气血双亏证;气虚发热证。体虚多汗证。痈疽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生肌收口。气虚水肿证。血痹麻木证;中风后遗症;消渴证。

茵陈:味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清热利湿退黃。主治:黄疸;胆结石症;湿温病;湿疮;疥癣;风疹。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脾、胃、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兼能润肠。主治:燥邪伤肺证;阴虚劳嗽。胃阴不足证;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藿香: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解表祛暑,止呕,治癣。主治:湿阻中焦;暑湿证;湿温证。呕吐。手癣;脚癣。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痈肿疮疡;乳痈;肠痈;喉痹;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热淋。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透疹,觧毒疗疮。主治:麻疹不透;温热病发斑疹。疮疡;湿疹;阴痒;烫伤。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梅毒;痈疖;湿疹;热淋。

玄参:苦、咸、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养阴,解毒散结。主治:热入营分;伤阴口干;肺燥干咳。热病发斑;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脾气虚弱证。心悸;失眠。

百部:甘、苦、平。归肺经。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主治:伤风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蛲虫病;头虱、体虱;疥癣。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主治:血热发斑疹及吐衄;热淋;血淋;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痈肿。

木香:味苦、辛、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功效:行气调中止痛。主治:脾胃气滞证;积滞泻痢里急后重;脾运失常、肝失疏泄证;脾胃气虚不运证。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行气,消积,行气燥湿,下气,消痰平喘。主治:脾胃气滞证;积滞。湿阻中焦证;泄泻。咳嗽气喘。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湿,通鼻窍,止痛。主治:鼻渊或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排脓。利尿通淋。主治:肺痈;疮痈。热淋小便涩痛。

实施例一

临床实验对象:

曾某,男,48岁,经常患口腔炎,经西药中药多方面治疗无效。

用本实施例药物:

虎杖15g,黄连6g,黄芩10g,黄精12g,黄柏10g,知母10g,丁香3g,野菊花15g,车前子15g,甘草9g,金银花30g,连翘12g,当归20g,山药30g,栀子12g,砂仁6g,黄芪15g,茵陈15g,麦冬20g,藿香10g,蒲公英15g,紫草8g,土茯苓30g,玄参30g,茯苓30g,百部10g,赤芍15g,木香5g,厚朴10g,苍耳子10g,鱼腥草10g。

用法:

按重量取好药物,放适量水(淹没药物即可),将药物浸泡一小时左右,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15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二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0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三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5分钟后倒出药液,三次所得药液混合,是为一剂,分三次服用,饭后服用。

效果:

服用三剂后,基本正常,再使用五剂,完全治愈。跟踪一年未见复发。

实施例二

临床实验对象:

张某,男,25岁,患口腔炎,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好。

用本实施例药物:

虎杖15g,黄连8g,黄芩20g,黄精15g,黄柏10g,知母12g,丁香3g,野菊花20g,车前子15g,甘草15g,金银花40g,连翘18g,当归20g,山药30g,栀子10g,砂仁6g,黄芪25g,茵陈15g,麦冬20g,藿香12g,蒲公英15g,紫草12g,土茯苓30g,玄参30g,茯苓20g,百部15g,赤芍25g,木香6g,厚朴15g,苍耳子10g,鱼腥草10g。

用法:同实施例一。

效果:

服用三剂后,基本正常,再使用五剂,完全治愈。跟踪半年未见复发。

实施例三

临床实验对象:

李某,女,42岁,经常患口腔炎,经中西药多方面治疗无效。

用本实施例药物:

虎杖22g,黄连5g,黄芩12g,黄精12g,黄柏12g,知母10g,丁香4g,野菊花15g,车前子12g,甘草12g,金银花30g,连翘13g,当归22g,山药20g,栀子15g,砂仁5g,黄芪18g,茵陈13g,麦冬18g,藿香10g,蒲公英20g,紫草10g,土茯苓22g,玄参23g,茯苓22g,百部12g,赤芍20g,木香5g,厚朴12g,苍耳子12g,鱼腥草12g。

用法:同实施例一。

效果:

服用三剂后,基本正常,再使用七剂,完全治愈。跟踪一年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