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冻疮中药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67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皮肤病治疗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冻疮中药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冻疮是机体受到寒冷侵袭后发生在末梢部位局限性红斑炎症性疾病,常见损害为局限性瘀血性暗紫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有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且受热后加剧,症状常发生在暴漏在空气中的软组织,例如耳垂,特别是接触冰冷外界物质的关节处的软组织,例如右手手指关节处。冻疮为临床上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 瘙痒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市面上现有的治疗冻疮的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起效较慢,治疗效果差,而且对皮肤容易产生过敏。

申请号CN201410124946.9公开一种用于防止及治疗冻疮的药贴,包括上层弹力布和下层弹力布,两弹力布大小及形状相同,两者的对应边缘上下缝合形成一个置药腔;上层弹力布的中间设有拉链,所述置药腔由多根垂直于拉链的缝纫线将其分隔成多个半封闭置药单元,所述半封闭置药单元内放置有药袋,上层弹力布和下层弹力布的两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字母粘扣。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弹力布捆扎在冻疮症状处,但是冻疮的位置并不都适合捆扎,例如耳垂,而且不同位置需要搭配不同大小的药贴,所以该药贴制作不方便。

申请号CN201410475741.5公开一种治疗冻疮外敷药膏,包括如下重量含量的成分:红花10-20份,桂枝15-20份,荆芥10-20份,花椒20-30份,辣椒1-5份,良姜5-10份,郁金2-3份,凡士林20-40份。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针对已经发生溃烂的冻疮症状,将含有辣椒的药膏涂抹在伤口上,存在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冻疮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各原料用量恰当,配伍合理,解除了冻疮的痒痛症状,而且具有润肤效果;原料种类少,治疗冻疮总有效率达97%,治愈率达93%,治疗效果显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所述载体包括粘接的内层、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所述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3-5份、艾草20-40份、花椒10-30份、冬瓜皮5-15份、桂皮5-15份、蜂蜜20-30份、蛋黄40-60份、当归10-20份、松节油10-20份。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为无纺布,所述除湿层为氯化钙或硫酸钙,所述外层为防水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为4份、艾草30份、花椒20份、冬瓜皮10份、桂皮10份、蜂蜜25份、蛋黄50份、当归15份、松节油15份。

进一步的,艾草为祁艾的叶。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取清洗后的鸡蛋的蛋黄备用;

(2)称取樟脑、当归、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加入15-20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30-60min后,煎煮2-4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6-1.40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粉末,在60-65℃条件下烘干,再使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20-4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即得中药贴。

进一步的,步骤(1)中将鸡蛋清洗后进行消毒,破壳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蛋黄备用。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烘干温度50-60℃条件下烘干6-12h。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药粉的粒径为250-300目。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静置为在湿度为50%-60%、温度20-25℃条件下静置3-5min。

本发明的药膏药理作用是:

樟脑:性热,味辛,归心、脾经;内服:开窍辟秽,外用:除湿杀虫,温散、止痒、镇痛。本品辛热燥烈、有毒,外用既能除湿,又能攻毒杀虫,收消肿、止痒之效。本品辛热得散,利滞气、消肿止痛;樟脑涂于皮肤有临床上用樟脑擦剂有镇痛、止痒作用。

艾草:味苦、性温,入脾、肝、肾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具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而且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行气、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功效。

冬瓜皮:味甘,性微寒,入脾、肠、经;具有去湿追风、补脾泻火之功效。

桂皮:味辛,性温,入心、肝、脾、肾四经;具有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之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

蜂蜜: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蛋黄:富含脂溶性维生素,单不饱和脂肪酸,磷,铁等微量元素,具有滋润肌肤的作用,可使肌肤细腻有光泽,尤其适合干性肌肤以及冬天或特别干燥的地区。

当归:味甘,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可用于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松节油:具有增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轻微止痛作用;用于减轻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扭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载体包括内层、外层以及位于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可以使用透气性的无纺布,内层两侧均设有粘结剂,粘结剂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即可,除湿层可以使用氯化钙、硫酸钙,外层可以使用防水材料;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冻疮的位置裁取相对应大小的内层和外层,内侧和外层之间放置有除湿层,然后将内层和外层通过内层上的粘结剂进行粘接,粘接完毕后将药膏涂抹在内层的另一侧面,并依靠内层边缘的粘结剂贴敷在冻疮症状位置,本结构设计可以针对冻疮的位置快速、合理的选用材料,而且制作工艺简单。

2.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冻疮,根据其病因及临床发病特点,其膏药以祛湿、消肿止痒为治疗方法进行组方用药,以樟脑、艾草、花椒三种中药为君药,樟脑涂于皮肤具有除湿、止痒、镇痛功效,艾草和花椒具有理气血、逐湿寒的作用;另外,本发明中药制剂使用冬瓜皮、桂皮辅助,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皮肤肿胀、皴裂的现象,诸药合用,共为臣药;此外,当归具有疏血、活血的功效,有效提高君药的药效并且增强君药的药效时间,而且当归全草具有芳香的特点对樟脑的刺激性气味进行有效调理,防止涂覆过程中造成气味不适感,为佐药;松节油作为使药增进症状处的血液循环,而且松节油具有挥发性有利于储药直达病灶,特别是怎对关节处的冻疮,松节油还有利于改善风湿性关节炎、抗菌的效果。本发明使用蜂蜜、蛋黄为辅料,蜂蜜和蛋黄含有大量能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酶、激素、维生素和糖,具有温润皮肤和滋养皮肤的功效,防止止痒消肿后表层皮肤出现褶皱、起皮的现象,有效提高本发明的润肤效果。

综上,本发明公开的治疗冻疮的药膏,多种原料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同,使药效直达病症处并实现内外兼治,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3.本发明膏药制备方法简单,采用文火煎煮各味中药原料,使得中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浸出,得到稠膏;然后采用中低温烘干、翻炒药渣,研磨成药粉,最后将稠膏和药粉混合使用,制备的中药贴全方位保留了中药原料的有效成分,使得中药贴的有效成分能够最大程度地被患者吸收。

另外,本方法采用传统的煎煮和研磨复配而成,制得的药膏副作用小,对人体皮肤或伤口没有刺激性,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 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步骤(5)中分层依次设置药粉、稠膏、药膏,使用时位于中间层的稠膏可以向药粉和药膏的两侧进行扩散,不仅可以提高本发明的药效,而且症状位置的毛细血孔排出的汗液也可以随扩散过程进入载体内,并通过除湿层对汗液进行吸收,防止中药贴贴敷过程中存在的不适感,相对汗液残留在冻疮症状的位置,有效防止皮肤褶皱的问题,提高药膏的润肤效果。

另外,载体的外层采用防水材料,例如PA、PES等塑胶膜,不仅防止外界水分进入除湿层内,而且预防药膏的药性向外挥发,进而提高药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氯化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3份、艾草20份、花椒10份、冬瓜皮5份、桂皮5份、蜂蜜20份、蛋黄40份、当归10份、松节油10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取清洗后的鸡蛋的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5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30min后,煎煮2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6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250目的粉末,在60℃条件下烘干6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2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50%、温度20℃条件下静置3min,即得中药贴。

实施例二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氯化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3.5份、艾草25份、花椒15份、冬瓜皮6份、桂皮6份、蜂蜜22份、蛋黄45份、当归12份、松节油10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取清洗后的鸡蛋的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6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35min后,煎煮2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7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260目的粉末,在60℃条件下烘干7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25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52、温度21℃条件下静置3.5min,即得中药贴。

实施例三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氯化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4份、祁艾的叶25份、花椒15份、冬瓜皮10份、桂皮8份、蜂蜜25份、蛋黄50份、当归14份、松节油13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取清洗后的鸡蛋的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7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45min后,煎煮3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8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270目的粉末,在62℃条件下烘干8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28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53%、温度22℃条件下静置4min,即得中药贴。

实施例四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氯化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4份、艾草30份、花椒20份、冬瓜皮10份、桂皮10份、蜂蜜25份、蛋黄50份、当归15份、松节油15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祁艾的叶、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先将鸡蛋清洗并使用臭氧对表面消毒,破壳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祁艾的叶、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7.5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50min后,煎煮3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8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5℃条件下烘干9h,并使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3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55%、温度22.5℃条件下静置4min,即得中药贴。

本实施例中,制备方法步骤(1)使用臭氧对鸡蛋表面进行杀菌消毒,防止鸡蛋壳上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影响中药膏的药性,增加其药性的吸收率。

实施例五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垫圈、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垫圈粘接在内层的另一侧边缘,垫圈的另一侧设有粘结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氯化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4份、祁艾的叶30份、花椒20份、冬瓜皮10份、桂皮10份、芦荟5份、蜂蜜25份、蛋黄50份、当归15份、松节油15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祁艾的叶、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先将鸡蛋清洗并使用臭氧对表面消毒,破壳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祁艾的叶、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7.5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50min后,煎煮3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8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粉碎并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5℃条件下10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之后加入芦荟进行搅拌3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55%、温度22.5℃条件下静置4min,即得中药贴。

本实施例中,垫圈粘接在内层的另一侧边缘,垫圈的另一侧设有粘结剂,使用时可以通过垫圈将中药贴粘在冻疮皮肤周围,本发明特别适合不易贴附的位置,例如耳垂、手的腹部,有效预防贴敷过程中药膏从载体上脱落的问题发生;

另外,制备方法步骤(3)先将烘干后的滤渣进行粉碎在进行研磨,有利于提高研磨的效率,而且在辅料中增加芦荟,利用芦荟具有特殊的凝胶状,使制得的药膏形状更好,而且芦荟可进一步对症状处的皮肤进行滋养,提高本发明的润肤效果。

实施例六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硫酸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4份、艾草35份、花椒25份、冬瓜皮12份、桂皮12份、蜂蜜25份、蛋黄50份、当归16份、松节油15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取清洗后的鸡蛋的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8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50min后,煎煮3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8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0℃条件下烘干10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3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57%、温度24℃条件下静置4min,即得中药贴。

实施例七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硫酸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4.5份、艾草38份、花椒28份、冬瓜皮14份、桂皮13份、蜂蜜28份、蛋黄55份、当归18份、松节油17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取清洗后的鸡蛋的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19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55min后,煎煮3.5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39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3℃条件下烘干11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35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58%、温度24℃条件下静置4.5min,即得中药贴。

实施例八

一种冻疮中药帖,包括载体和设置在载体上的药膏,载体包括内层、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除湿层,内层为无纺布,除湿层为硫酸钙,外层为防水材料;药膏涂覆在内层,其中,药膏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樟脑5份、艾草40份、花椒30份、冬瓜皮15份、桂皮15份、蜂蜜30份、蛋黄60份、当归20份、松节油20份。

一种冻疮中药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樟脑、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当归去除杂质、清洗干燥后备用,取清洗后的鸡蛋的蛋黄备用;

(2)按配方称取樟脑、当归、艾草、花椒、冬瓜皮、桂皮并混合,加入20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60min后,煎煮4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液文火加热,并在滤液中添加蜂蜜,浓缩得到相对于水的密度为1.40的稠膏,备用;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渣烘干,然后研磨成300目的粉末,在65℃条件下烘干12h,并采用小火炒至棕黄色,得到药粉,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稠膏、药粉混合,并使用注射器向其中加入蛋黄和松节油,搅拌4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药膏,备用。

(5)首先在载体的内层上涂覆步骤(3)中的药粉,再在药粉上涂覆步骤(3)中制得的稠膏,最后在稠膏上涂覆步骤(4)得到的药膏,得到半成品;将半成品静置,静置为在湿度为60%、温度25℃条件下静置5min,即得中药贴。

临床试验

一、试验病例

近年来,共收治面冻疮249例,其中男患者数量为156例,年龄梯度3-72岁,女患者数量为93例,年龄梯度为4-65岁。

二、诊断标准

症状包括:好发于四肢末梢及暴露部位,常见于患者手足背面,分布对称,常有特殊虹膜样损害,有时可见于面部、臀、口腔等处。表现为紫红色肿块、皮温低、遇冷麻木、遇热则痒,严重者易形成水疱溃疡,溃疡愈合后遗留萎缩性疤痕。

三、治疗方法

将皮肤洗净后擦干,将本发明的中药贴贴敷在症状部位,每张中药贴药效持续12小时,五天为一疗程,临床症状较轻患者用药1个疗程、较重患者用药2个疗程;治疗期间禁辛辣、油腻、寒凉食物。

四、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各症状全部消失,冻疮皮肤止痒、消肿、肤色正常、无萎缩疤痕。

显效: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止痒消肿,但是症状处仍为红色。

无效: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无改善。

五、结果

对249例冻疮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97%,治愈率达93%,治疗效果显著。

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男,3岁,河南方城人,2015年冬,患冻疮约一周,在当地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到我处就诊时,患者右手中指关节处出现红肿,并伴随痛痒症状。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外用药物涂覆三天后,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未曾复发。

2. 董某,男,16岁,河南桐柏人,一年前患有右手手部侧方冻疮,经治疗后效果不佳,2015年冬于原位置重新出现冻疮,到我处就诊时,症状为红肿、水泡,并伴随疼痛症状。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外用药物涂覆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未曾复发,也未出现皮肤疤痕现象。

3. 李某某,男,71岁,河南桐柏人,2015年冬,患冻疮约十天,到我处就诊时,患者双耳耳垂出现红肿、皴裂。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外用药物涂覆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未曾复发。

4. 马某,女,23岁,河南南阳人,2014年冬来我所就诊,就诊时,左症状为脸部面红肿、僵硬,局部皮肤发黑。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外用药物涂覆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未曾复发。

5. 陈某某,女,46岁,河南平顶山鲁山县人,2016年春来我所就诊,就诊时,左症状为手指多处出现痛痒、溃疡。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外用药物涂覆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皮肤恢复如初。停药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未曾复发。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