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27115发布日期:2019-06-05 22: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流程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中对每个疾病的标准化诊疗流程是指针对每一种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种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目前医院系统发展日益成熟,医生根据标准化诊疗流程选择适用的治疗方案,则医院系统能够将治疗方案转发至各相关终端,实现智能治疗。如公开号为CN 103761623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放射治疗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通信网络、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工作站和TPS,所述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应用服务器与所述TPS连接,工作站与对应该工作站的控制台或设备连接。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各工作站即可依据医生的诊断方案对患者进放射性治疗等,能够有效提高治疗速度。

然而,当治疗项有多个时,由于用药、患者体质等原因,可能导致治疗时间冲突,若不能及时提醒医生修改治疗时间,则将严重影响患者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当两个诊疗方案出现时间冲突时,能够及时提醒,并对诊疗时间进行修改和优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包括:

医院系统依据已经确定的第一诊疗方案和与第一诊疗方案对应的时长算法对所述第一诊疗方案进行时长计算,得到第一诊疗时间;

医院系统依据已经确定的第二治疗方案和与第二诊疗方案对应的时长算法对所述第二诊疗方案进行时长计算,得到第二诊疗时间;

医院系统将第一诊疗方案、第一诊疗时间、第二诊疗方案和第二诊疗时间上传至服务端;

服务端对所述第一诊疗时间和第二诊疗时间进行冲突校验;

若冲突,则发送校验不通过的信息至医院系统,并修改第一诊疗时间或第二诊疗时间;

若不冲突,则发送校验通过的信息至医院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计算出两个诊疗方案的诊疗时间,对两个诊疗时间进行冲突校验,从而当出现时间冲突时,服务端会发送提醒,告知相关用户及时调整诊疗时间,避免因时间冲突导致患者病情延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的时长获取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的冲突校验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的修改放疗日程或化疗日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对两个诊疗方案的诊疗时间进行冲突检验,出现冲突时对诊疗时间进行修改。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

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包括:

医院系统依据已经确定的第一诊疗方案和与第一诊疗方案对应的时长算法对所述第一诊疗方案进行时长计算,得到第一诊疗时间;

医院系统依据已经确定的第二治疗方案和与第二诊疗方案对应的时长算法对所述第二诊疗方案进行时长计算,得到第二诊疗时间;

医院系统将第一诊疗方案、第一诊疗时间、第二诊疗方案和第二诊疗时间上传至服务端;

服务端对所述第一诊疗时间和第二诊疗时间进行冲突校验;

若冲突,则发送校验不通过的信息至医院系统,并修改第一诊疗时间或第二诊疗时间;

若不冲突,则发送校验通过的信息至医院系统。

进一步的,进行时长计算包括:

S11:判断诊疗方案的时长属性是否已配置;若已配置则获取诊疗时长;否则进入步骤S12;

S12:判断诊疗方案的时长算法是否已配置;若已配置则使用配置的时长算法计算诊疗时长;否则进入步骤S13;

S13、判断诊疗方案中的药品的时长属性是否已配置;若已配置则获取所述诊疗方案中的药品时长;否则进入步骤S14;

S14:判断诊疗方案中的药品的时长算法是否已配置;若已配置则使用配置的时长算法计算药品时长;否则向客户端发送时长参数没有配置的信息,所述时长参数包括诊疗方案的时长属性、诊疗方案的时长算法、药品的时长属性和药品的时长算法。

从上述描述可知,医院系统即医院里用于信息管理的系统,目前普遍的医院系统均存储有标准化诊疗流程,其中标准化诊疗流程包括病种、事项、药品ID、执行角色、优先级、类型等信息,对应每个标准化诊疗流程和药品ID还配置有时长算法,标准化诊疗流程和药品还会配置时长属性,而确定下来的诊疗方案实质上也是一个标准化诊疗流程,因此获取时长信息时,如果诊疗方案已经配置时长属性或药品已经配置时长属性,则直接获取时长即可,如果为配置,则使用已配置的时长算法计算时长,如果连时长算法也未配置,则说明该诊疗方案的时长信息配置错误,向客户端发送相关信息,及时提醒工作人员采取补救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冲突校验包括:

S21:获取第一诊疗时间中每次治疗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得到第一诊疗时间段集合;

S22:循环遍历第一诊疗时间中的每一条第二诊疗记录,如果遍历到第二诊疗记录则进入步骤S23;否则,返回不冲突,校验结束;

S23:判断当前遍历的第二诊疗记录的开始时间是否在当天的第一诊疗时间段集合中;若是则返回冲突,流程结束;否则,执行步骤S24;

S24:判断当前遍历的第二诊疗记录的结束时间是否在当天的第一诊疗时间段集合中;若是则返回冲突,流程结束;否则,执行步骤S22。

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每一次治疗时间都是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因此判断一诊疗时间中每一次治疗的开始时间或结束时间是否在另一诊疗时间段集合内,是则说明两个诊疗方案时间冲突。

进一步的,修改第一诊疗时间或第二诊疗时间包括:

S31:将第一诊疗时间中每次治疗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得到第一诊疗时间段集合;

S32:计算除第一诊疗时间段外的可用时间段集合;

S33:循环遍历第二诊疗时间中的第二诊疗记录,如果遍历到第二诊疗记录则进入步骤S34;否则,修改结束;

S34:判断第一诊疗时间段和当前遍历的第二诊疗时间段是否存在交集;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S33;否则,进入步骤S35;

S35:获取第一诊疗方案和第二诊疗方案中时间段有交集的治疗项的优先级;如果优先级较低的治疗项为第二诊疗方案中的治疗项,则进入步骤S36;否则,进入步骤S38;

S36:在当天可用时间段集合内查找是否存在能够容纳当前遍历的第二诊疗时间段的时间段,如果存在,则在所述时间段内重新确定第二诊疗时间段,进入步骤S33;否则,进入步骤S37;

S37:在第二天的可用时间段内查找是否存在能够容纳当前遍历的第二诊疗时间段的时间段;如果存在,则在所述时间段内重新确定第二诊疗时间段,并顺延后面的第二诊疗时间段,进入步骤S33;否则,继续在第三天的可用时间段内查找是否存在能够容纳当前遍历的第二诊疗时间段的时间段,直至找到能够容纳第二诊疗时间段的时间段;

S38:将同一天的时间冲突的第一诊疗时间段和第二诊疗时间段叠加,获得组合时间段,并调整当天可用时间段;

S39:判断调整后的当天可用时间段能否容纳该组合时间段,如果能够容纳则在调整后的当天可用时间段内重新确定第一诊疗时间和第二诊疗时间,进入步骤S33;否则,返回优化失败,并附上失败的信息,流程结束。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两个诊疗方案出现时间冲突时,需对其中的一个诊疗时间进行修改,修改时,遵循先修改治疗项优先级低的诊疗方案的诊疗时间,这样能够保证重要的项目先治疗。

进一步的,确定诊疗方案的方法为:

构建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存储有药品基础库、标准化诊疗流程以及用于计算各治疗项的治疗时长和各药品的使用时长的时长算法,所述药品基础库包括各药品的治疗属性和时长属性,所述标准化诊疗流程包括病种、治疗项和药品;

医院系统根据治疗临床需求从所述服务端选择所需的标准化诊疗流程,为选择的标准化诊疗流程配置时长算法得到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

客户端依据所述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确定诊疗方案。

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现有的医院平台,即上述服务端在数据上都比较完善,而各个医院的临床需求有所不同,如眼科医院主要需要眼科方面的诊疗数据,而妇幼保健医院则主要需要妇产科和儿科方面的诊疗数据,因此各医院系统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需要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减小了医院系统的负荷,提高了运行效率。诊疗时,医生通过客户端从医院系统中选择合适的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作为诊疗方案,无需再另行制定。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端以药品基础表和标准化诊疗流程表的形式存储有药品基础库、标准化诊疗流程以及用于计算各治疗项的治疗时长和各药品的使用时长的时长算法,所述药品基础表用于保存药品的信息,药品的信息字段包括:药品ID、药品名称、注射速度、时长和时长算法;所述标准化诊疗流程表用于保存标准化诊疗流程的信息,标准化诊疗流程的信息字段包括:病种、序号、治疗项、单位、数量、持续时长、执行周期、类别、优先级和时长算法。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端还存储有患者表、医生表和治疗日程表,所述患者表用于保存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患者的医生的ID,字段包括:患者ID、患者姓名、患者手机号、病种、主诊医生ID和主管医生ID;所述医生表用于保存医生的基本信息,字段包括:医生ID、医生手机号和擅长病种;所述治疗日程表用于保存治疗日程相关信息,字段包括:患者ID、治疗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优先级、治疗类型和来源ID。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端的药品基础库有人工录入或医院系统上传。

请参照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包括:

构建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存储有药品基础库、标准化诊疗流程以及用于计算各治疗项的治疗时长和各药品的使用时长的时长算法,所述药品基础库包括各药品的治疗属性和时长属性,所述标准化诊疗流程包括病种、治疗项和药品;所述药品基础库用过人工录入或各医院系统上传;所述服务端以药品基础表和标准化诊疗流程表的形式存储有药品基础库、标准化诊疗流程以及用于计算各治疗项的治疗时长和各药品的使用时长的时长算法,所述药品基础表用于保存药品的信息,药品的信息字段包括:药品ID、药品名称、注射速度、时长和时长算法;所述标准化诊疗流程表用于保存标准化诊疗流程的信息,标准化诊疗流程的信息字段包括:病种、序号、治疗项、单位、数量、持续时长、执行周期、类别、优先级和时长算法;所述服务端还存储有患者表、医生表和治疗日程表,所述患者表用于保存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患者的医生的ID,字段包括:患者ID、患者姓名、患者手机号、病种、主诊医生ID和主管医生ID;所述医生表用于保存医生的基本信息,字段包括:医生ID、医生手机号和擅长病种;所述治疗日程表用于保存治疗日程相关信息,字段包括:患者ID、治疗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优先级、治疗类型和来源ID。

医院系统以服务端的标准化诊疗流程为模板,根据治疗临床需求选择性配置成自有的标准化诊疗流程,为选择的标准化诊疗流程配置时长算法得到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

医生使用客户端依据所述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为患者制定化疗方案(该化疗方案包括患者ID、病种、周期、化疗开始时间、化疗程数、药品单位以及药品数量等信息),在医院系统中开具医嘱信息;

医院系统依据所述化疗方案和与化疗方案对应的时长算法对所述化疗方案进行时长计算,得到化疗日程;

医生使用客户端依据所述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为患者制定放疗方案,并依据时长算法在医院系统要安排患者的放疗日程(方案包括患者ID,病种,放疗开始时间,放疗结束时间等);

医院系统将化疗方案、化疗日程、放疗方案和放疗日程上传至服务端;

服务端将所述化疗日程和放疗日程进行冲突校验;

若冲突,则发送校验不通过的信息至医院系统,并修改放疗日程或化疗日程;

若不冲突,则发送校验通过的信息至医院系统。

请参照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化疗日程和放疗日程通过以下时长获取方式获得:

首先本方案针对不同的治疗事项采用不同的时长算法,且通过重定义方式灵活地控制算法。

时长的计算方法有如下几种:

a)从药品中的时长属性中获取时长。

注:如某些药品在服用后,反应较大,需休息一小时。

b)从药品中的时长算法属性中计算后获取时长。

注:某些药品需要注射时,时长=药品单位(ml)*数量*÷12ml/min(每分钟60滴×0.2ml/滴)+1H(服药后休息时间)。

c)从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中的时长属性中获取时长。

注:同一种药品,在给特殊病种的患者服用时,用法和用量可能与正常的不一致,此时就需要重新定义时长。

d)从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中的时长算法属性中计算后获取时长。

注:同一种药品,在给特殊病种的患者服用时,用法和用量可能与正常的不一致,此时就需要重新定义时长算法。

时长获取方式如下:

S101:判断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中的时长属性中是否已配置;如已配置则获取该医院标准诊疗流程的时长;否则进入步骤S102;

S102:判断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中的时长算法是否已配置;如已配置则运用该算法并结合医生传递过来的参数计算出该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的时长;否则进入步骤S103;

S103:判断药品中的时长属性中是否已配置;如已配置则获取该药品的时长;否则进入步骤S104;

S104:判断药品中的时长算法是否已配置;如已配置则运用该算法并结合医生传递过来的参数计算出该药品的时长;否则向客户端返回时长参数没有配置的信息;该时长参数包括医院标准诊疗流程的时长属性、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的时长算法、药品的时长属性和药品的时长算法;

计算放疗日程时,上述S101-S104中的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即为放疗方案,计算化疗日程时,上述S101-S104中的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即为化疗方案。

请参照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冲突校验包括:

S201:获取化疗日程每次治疗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得到化疗时间段集合;

S202:循环遍历放疗日程的每一条放疗记录,如果遍历到放疗记录则进入步骤S203;否则,返回不冲突,校验结束;

S203:判断当前遍历的放疗记录的开始时间是否在当天的化疗时间段集合中;若是则返回冲突,流程结束;否则,执行步骤S204;

S204:判断当前遍历的放疗记录的结束时间是否在当天的化疗时间段集合中;若是则返回冲突,流程结束;否则,执行步骤S202。

请参照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修改放疗日程或化疗日程进一步包括:

S301:将化疗日程每次治疗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得到化疗时间段集合;

S302:计算除化疗时间段外的可用时间段集合;具体的,基于医院工作时间,计算化疗时间段除外的空闲时间段,从而得出可用时间段集合;

算法举例:

工作时间段8点~12点,14点~17点;

当天化疗时间段9点~9点30分,14点30分~15点30分;

则得出这天的可用时间段为:

8点~9点,9点30分~12点,14点~14点30分,15点30分~17点;

S303:循环遍历放疗日程的每次放疗记录,如果遍历到放疗记录则进入步骤S304;否则,选取所述可用时间段集合中的一时间段作为放疗日程,流程结束;

S304:判断化疗方案时间段和当前遍历的放疗时间段是否存在交集;如果存在,则进入步骤S303;否则,进入步骤S305;

S305:获取化疗方案和放疗方案中时间段有交集的治疗项的优先级;如果优先级较低的治疗项为放疗方案中的治疗项,则进入步骤S306;否则,进入步骤S308;

S306:在当天可用时间段集合内查找是否存在能够容纳该放疗时间段的时间段,如果存在,则在所述时间段内重新确定放疗时间段,进入步骤S303;否则,进入步骤S307;

S307:在第二天可用时间段内查找是否存在能够容纳该放疗时间段的时间段;如果存在,则在所述时间段内重新确定当前的放疗时间段,并顺延后面的放疗时间段,进入步骤S303;否则,继续在第三天可用时间段内查找是否存在能够容纳该当前的放疗时间段的时间段,直至查找到存在能够容纳当前的放疗时间段的可用时间段;

S308:将同一天的时间冲突的放疗时间段和化疗时间段叠加,获得组合时间段,并调整当天可用时间段;如:

化疗时间段 09点~12点,14点30分~15点,16点~17点;

可用时间段 14点~14点30分,15点~16点;

放疗时间段 14点30分~15点30分;

则:放疗和化疗时间段组合在一起 14点30分~16点(前一个半小时放疗,后半小时化疗);

调整后的可用时间为:14点~16点(此可用时间段可以容纳组合的时间段);

S309:判断调整后的当天可用时间段能否容纳该组合时间段,如果能够容纳则在调整后的当前可用时间段内重新确定当前放疗时间段和化疗时间段,进入步骤S303;否则,返回优化失败,并附上失败的信息,流程结束。

服务端通过以下模块实现放射治疗流程的优化功能:

标准化诊疗流程录入模块,用于提供新增,编辑,删除标准化诊疗流程的接口以及开放给医院系统调用的添加,编辑,删除治疗流程的接口。

日程运算模块,用于结合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和医生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信息,计算出该患者包含了每日治疗事项及各事项对应时间段的治疗日程。

方案校验优化模块,用于开放给医院系统调用的上传放射治疗日程的接口,并与患者的已经存在的治疗日程进行对比,得出是否冲突的结果,且计算出优化的放射治疗日程。

通知模块,用于负责基于治疗日程信息,及时通知最新的日程安排,和提前通知医生的工作项,患者的治疗项。

服务端通过以下模块实现放射治疗流程的优化功能:

标准化诊疗流程录入模块,用于提供新增,编辑,删除标准化诊疗流程的接口以及开放给医院系统调用的添加,编辑,删除治疗流程的接口。

日程运算模块,用于结合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和医生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信息,计算出该患者包含了每日治疗事项及各事项对应时间段的治疗日程。

方案校验优化模块,用于开放给医院系统调用的上传放射治疗日程的接口,并与患者的已经存在的治疗日程进行对比,得出是否冲突的结果,且计算出优化的放射治疗日程。

通知模块,用于负责基于治疗日程信息,及时通知最新的日程安排,和提前通知医生的工作项,患者的治疗项。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放射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方法,医生根据医院系统的医院标准化诊疗流程能够快速确定诊疗方案,提高了诊疗效率,出现时间冲突的治疗方案时能够告知用户,提醒用户调整诊疗时间,并通过一系列优化方案设置,从而能够智能化修改诊疗时间,实现治疗流程的动态管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