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8321发布日期:2018-06-30 00:1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静脉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静脉治疗装置。尤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包括至少一个过滤器的静脉治疗装置。本发明属于药品包材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内,尤其在将治疗性液体静脉输送到受试者(例如,患者)体内领域内,有必要保证输送到受试者体内的液体没有微粒状污染物。

传统上,静脉治疗装置可能包括装有治疗性液体,例如,可能含有也可能不含有药物活性物质的生理盐水的液体储存器。外部静脉导管可能流体地(fluidly)连接到静脉治疗装置。外部静脉导管可能通向受试者的注射部位,例如,包括进入受试者血管的静脉留置针的针注射部位。治疗性液体可能从液体储存器中流出,经过外部静脉导管,在针注射部位进入受试者的血管。

包含有治疗性液体的液体储存器,在保存过程中,外部的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可能进入容器内,进而污染治疗性液体,例如含有药物活性物质的液体被污染。在液体储存器的配药过程中,例如不含有药物活性物质的生理盐水,在向液体储存器内注射入药物活性物质时,外部的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可能进入,从而在配药的过程中污染配好的药液。

夹带进治疗性液体流的任何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可能在针注射部位进入受试者体内,有可能给受试者带来生理上的伤害。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申请了包括至少一个过滤器的静脉治疗装置,例如第“201410310823.4”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以及第“201410523271.5”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提供的静脉治疗装置,其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避免夹带进治疗性液体流的任何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在针注射部位进入受试者体内,然而上述方案,在临床使用时,基本上需要操作者对静脉治疗装置的接口部件本身进行操作,例如操作接口部件内部的穿刺元件移动一定距离从而使得穿刺元件刺穿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容器主体 的所述液体出口的连接处附件设置的膜,或者要操作解除限制穿刺元件位置的元件使得穿刺元件可以移动一定距离,并进而使得,药液与接口部件内的过滤器接触。此外,在这些技术方案中,如果需要对液体储存器(即药瓶)内注射药物,例如粉针剂药物,因过滤膜处于其中,将难以实现,否则过滤膜将在使用之前被破坏。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还有再进一步改进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过滤器的静脉治疗装置,在所述静脉治疗装置使用之前,所述过滤器与治疗性液体隔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脉治疗装置,包括包含治疗性液体的液体储存器,所述液体储存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治疗性液体的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具有液体出口;连接所述容器主体的液体出口的内部设有过滤组件的接口部件,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设有密封,所述密封被设置为阻止所述接口部件内的过滤组件在所述静脉治疗装置使用之前与所述治疗性液体接触;所述接口部件内部包括相分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供治疗性液体流经的所述过滤组件,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为可在穿刺元件不破坏所述过滤组件的情况下通过并刺穿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所述接口部件还具有密封的出口端。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操作者可直接将穿刺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刺入,并经第一通道通过,刺破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穿刺完成之后,穿刺针回退,从而治疗性液体流入第一通道,并经过过滤组件流入第二通道。操作者再将输液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刺入至第二通道,则治疗性液体可从第二通道流出进行输液, 并且经过过滤组件的过滤,保障了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不进入输液针。当需要配药时,同样,操作者将加药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刺入,并经第一通道通过,刺破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将药物加入容器主体的内,配药完成之后,加药针回退,从而配置好的治疗性液体流入第一通道,并经过过滤组件流入第二通道。操作者再将输液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刺入至第二通道,则治疗性液体可从第二通道流出进行输液,并且经过过滤组件的过滤,保障了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不进入输液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操作者无需对接口部件本身进行更多的操作,操作更为简单,更便于临床应用上的推广。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轴向并列设置。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轴向设置所述过滤组件。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具有轴向隔离,并在靠近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处相连通,所述过滤组件径向设置于第二通道接近该连通处的端部。通过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设置轴向隔离,治疗性液体需要先填充满第一通道内的腔体,慢慢上涌至上端的靠近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处,才流经过滤组件,液体的流动更为缓慢,便于更彻底的过滤。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设置为密封膜。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口部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的区分标记。从而在使用时便于识别哪一个部位为第一通道,该刺入穿刺针或者加药针;哪一个部位为第二通道,从而刺入输液针。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口部件的出口端的密封设置为胶塞。设置胶塞的好处在于,当穿刺针刺入第一通道,并刺穿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时,可以直接将穿刺针退出,液体并不会因胶塞被穿刺过而漏出。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为过滤膜。

作为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膜的孔径为5um或3um或2um或1.2um或0.22um。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口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A-A剖视图。

图4显示了本发明静脉治疗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接口部件的主视图。

图5显示了图4中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来说,本文所述的静脉治疗装置被用于给受试者供应治疗性液体流(例如,有或没有药物活性物质的生理盐水)。本文所述的静脉治疗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在液体被引入到受试者体内之前,液体流经该过滤组件。该过滤器可能部分或全部去除液体流中的外来物(例如,微粒)。

如图1、2、3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静脉治疗装置,包含治疗性液体的液体储存器,所述液体储存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治疗性液体的容器主体1,所述容器主体具有液体出口11;连接所述容器主体1的液体出口的内部设有过滤组件的接口部件2,所述接口部件2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设有密封21,所述密封被设置为阻止所述接口部件内的 过滤组件22在所述静脉治疗装置使用之前与所述治疗性液体接触;所述接口部件内部包括相分隔的第一通道23和第二通道24,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供治疗性液体流经的所述过滤组件22,所述第一通道23设置为可在穿刺元件不破坏所述过滤组件的情况下通过并刺穿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21;所述接口部件还具有密封的出口端25。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在使用时,操作者可直接将穿刺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25刺入,并经第一通道通过,刺破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21,穿刺完成之后,穿刺针回退,从而治疗性液体流入第一通道23,并经过过滤组件22流入第二通道24。操作者再将输液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刺入至第二通道24,则治疗性液体可从第二通道24流出进行输液,并且经过过滤组件的过滤,保障了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不进入输液针。当需要配药时,同样,操作者将加药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刺入,并经第一通道通过,刺破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将药物加入容器主体的内,配药完成之后,加药针回退,从而配置好的治疗性液体流入第一通道,并经过过滤组件流入第二通道。操作者再将输液针从接口部件的出口端刺入至第二通道,则治疗性液体可从第二通道流出进行输液,并且经过过滤组件的过滤,保障了病原性和/或微粒状污染物不进入输液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操作者无需对接口部件本身进行更多的操作,操作更为简单,更便于临床应用上的推广。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23和所述第二通道24轴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通道23和所述第二通道24之间轴向设置所述过滤组件22。过滤组件22具体为过滤膜,密封21具体为密封膜。根据需要,所述过滤膜的孔径可设置为5um或3um或2um或1.2um或0.22um或其他孔径。在该实施例中,穿刺元件刺破密封21之后,液体自容器主体从密封21的穿刺口流入第一通道23,再经过滤膜22流入第二通道24,然后从刺入第二通道24的输液 针流出,输入至受试者体内。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23和所述第二通道24之间具有轴向隔离221,并在靠近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21处相连通,连通处以附图标记222标注,所述过滤组件22径向设置于第二通道接近该连通处222的端部。通过在第一通道23和第二通道24之间设置轴向隔离221,治疗性液体需要先填充满第一通道23内的腔体,慢慢上涌至上端的靠近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21处,才流经过滤组件22,液体的流动更为缓慢,便于更彻底的过滤。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21设置为密封膜,过滤组件22具体为过滤膜。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口部件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通道或者第二通道的区分标记。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外表面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如设置凸块26,从而在使用时便于识别哪一个部位为第一通道,该刺入穿刺针或者加药针;哪一个部位为第二通道,从而刺入输液针。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口部件2的出口端的密封设置为胶塞27。设置胶塞的好处在于,当穿刺针刺入第一通道,并刺穿接口部件的进口端与所述液体出口之间的所述密封时,可以直接将穿刺针完全退出,液体并不会因胶塞被穿刺过而漏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和系统结构。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范围和系统结构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