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饮用水和皮肤接触的环境的不适应,皮肤类疾病不断增加,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急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儿童,亦可见于成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约经5-9天潜伏期,突然高热(39-40℃)、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中毒症状。皮疹开始于面部、颈、上肢及躯干等原有皮肤病部位,也可以发生在正常皮肤上。下肢少见。皮疹特点:原有皮疹加重,突然出现许多密集的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疱顶有脐窝、基基底明显红肿。有时皮疹融合成片状,经过1-2周后皮疹干燥结痂,遗留色素沉着及浅表性疤痕。附近淋巴结肿大。可并发咽炎、扁桃体炎、鼻炎、中耳炎、结膜炎、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肺炎及脑炎等。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因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一般防治原则就是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思想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内用疗法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比较常见的就是外用疗法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急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目前,关于急性湿疹的制剂已经有很多,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瘙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药疹等皮肤病具有疗效可靠、作用全面、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具有西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是针对目前治疗之现状,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的药物制剂,且无毒副作用,效果好。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发明人根据中药配伍经验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的药物制剂,处方中含有的中药成分为:桑叶、黄柏、白鲜皮、夏枯球、甘草、蒲公英、白术、熟三七、降香、荠菜、淡豆鼓、香薷、荷叶、洪连。
进一步,发明人根据中药配伍经验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的药物制剂,处方的各原料用量在本发明的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所述的配方以及重量份为:桑叶20-30份、黄柏8-15份、白鲜皮10-30份、夏枯球8-16份、甘草4-12份、蒲公英10-15份、白术20-30份、熟三七10-19份、降香5-11份、荠菜11-17份、淡豆鼓5-11份、香薷7-12份、荷叶4-10份、洪连7-12份。
对上述的重量份的配方进行优选,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优选的配方为:桑叶25份、黄柏12份、白鲜皮20份、夏枯球12份、甘草8份、蒲公英12.5份、白术25份、熟三七14.5份、降香8份、荠菜14份、淡豆鼓8份、香薷10.5份、荷叶7份、洪连9.5份。
或:
桑叶26份、黄柏13份、白鲜皮19份、夏枯球13份、甘草9份、蒲公英13.5份、白术24份、熟三七14.5份、降香9份、荠菜14份、淡豆鼓9份、香薷11.5份、荷叶8份、洪连10.5份。
本发明药物制剂的药理作用如下:
桑叶:味甘,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黄柏:味苦,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白鲜皮:味苦,性寒。
归经: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夏枯球: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甘草:味甘,性平。
归经:入脾、胃、心、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蒲公英: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白术:味苦,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熟三七: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降香: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呕吐腹痛。
荠菜: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肾结核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高血压病,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
淡豆鼓:味苦、辛,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
荷叶:味苦,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
香薷: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洪连: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心、肝经。
功能主治:可清热,解毒,利湿,平肝,行血,调经;用于发热烦渴,肺热咳嗽,头痛眩晕,湿热黄疸,月经不调,药食中毒等症。。
上述所述的药物制剂中,所使用的中药均使用其常用入药部位入药,所使用的中药剂量合理,诸药合用后对于治疗急性湿疹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治疗急性湿疹的所述药物制剂,其中所述的药物制剂制成外用制剂,所述的外用制剂可以是水煎剂、乳膏剂、凝胶剂等临床上可用的外用剂型,优选为水煎剂、乳膏剂。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配方量的原料药放入适量的纯净水中,快火煎开后,再慢煎20分钟,倒出水煎液。
该水煎剂配制后可重复利用一次,使用时的温度为27-40℃,一天一剂。
根据患者的不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乳膏剂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药粉碎过筛成粉末或经提取制得浓缩液;2)向第一步所得中加入辅料,制成软膏剂,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甘草、熟三七和黄柏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
2)将艾桑叶、白鲜皮、夏枯球、蒲公英、白术、降香、荠菜、淡豆鼓、香薷、荷叶和洪连去杂洗净,武火烧开,文火煎煮1.5h,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加热浓缩,得浓缩液;
3)将1)步骤的细粉与步骤2)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4)向3)步骤的混合物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软膏剂。
上述步骤4)所述的混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重量用量比为1∶4-8,进一步优选为1:4.7-6.5。
本发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选自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泊洛沙姆、甘油明胶、单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优选为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重量用量比为1:0.5)。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湿疹药物中的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治疗急性湿疹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水煎剂和乳膏剂联合使用效果最佳,本发明在治疗湿疹上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水煎剂每日清洗患处2-3次,并涂以本发明的软膏剂,对湿疹具有显著的功效,3天内就可以显著起到止痒、杀菌的作用,7天会有明显效果,湿疹面积大为缩小,15天基本痊愈,有效率100%,复发率在1%以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了显著的优势:
本发明采用纯中药调配,有清热解毒、祛风散瘀、止痒止痛、消炎杀菌、消肿等作用,能有效治疗湿疹,且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本品为外用制剂因此经皮肤透入体内,增强治疗作用,提高了疗效,尤其适合小儿或婴儿的使用。
具体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本发明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水煎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20克、黄柏8克、白鲜皮10克、夏枯球8克、甘草4克、蒲公英10克、白术20克、熟三七10克、降香5克、荠菜11克、淡豆鼓5克、香薷7克、荷叶4克、洪连7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2)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配方量的原料药放入适量的纯净水中,快火煎开后,再慢煎20分钟,倒出水煎液。
该水煎剂配制后可重复利用一次,使用时的温度为27-40℃,一天一剂。
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水煎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30克、黄柏15克、白鲜皮30克、夏枯球16克、甘草12克、蒲公英15克、白术30克、熟三七19克、降香11克、荠菜17克、淡豆鼓11克、香薷12克、荷叶10克、洪连12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配方量的原料药放入适量的纯净水中,快火煎开后,再慢煎20分钟,倒出水煎液。
该水煎剂配制后可重复利用一次,使用时的温度为35-42℃,一天一剂。
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水煎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25克、黄柏12克、白鲜皮20克、夏枯球12克、甘草8克、蒲公英12.5克、白术25克、熟三七14.5克、降香8克、荠菜14克、淡豆鼓8克、香薷10.5克、荷叶7克、洪连9.5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配方量的原料药放入适量的纯净水中,快火煎开后,再慢煎20分钟,倒出水煎液。
该水煎剂配制后可重复利用一次,使用时的温度为27-40℃,一天一剂。
实施例4: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水煎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26克、黄柏13克、白鲜皮19克、夏枯球13克、甘草9克、蒲公英13.5克、白术24克、熟三七14.5克、降香9克、荠菜14克、淡豆鼓9克、香薷11.5克、荷叶8克、洪连10.5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配方量的原料药放入适量的纯净水中,快火煎开后,再慢煎20分钟,倒出水煎液。
该水煎剂配制后可重复利用一次,使用时的温度为27-40℃,一天一剂。
实施例5: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乳膏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20克、黄柏8克、白鲜皮10克、夏枯球8克、甘草4克、蒲公英10克、白术20克、熟三七10克、降香5克、荠菜11克、淡豆鼓5克、香薷7克、荷叶4克、洪连7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1)甘草、熟三七和黄柏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
2)将艾桑叶、白鲜皮、夏枯球、蒲公英、白术、降香、荠菜、淡豆鼓、香薷、荷叶和洪连去杂洗净,武火烧开,文火煎煮1.5h,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加热浓缩,得浓缩液;
3)将1)步骤的细粉与2)步骤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
4)向3)步骤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制成软膏剂。
实施例6: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乳膏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30克、黄柏15克、白鲜皮30克、夏枯球16克、甘草12克、蒲公英15克、白术30克、熟三七19克、降香11克、荠菜17克、淡豆鼓11克、香薷12克、荷叶10克、洪连12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1)甘草、熟三七和黄柏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
2)将艾桑叶、白鲜皮、夏枯球、蒲公英、白术、降香、荠菜、淡豆鼓、香薷、荷叶和洪连去杂洗净,武火烧开,文火煎煮1.5h,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加热浓缩,得浓缩液;
3)将1)步骤的细粉与2)步骤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
4)向3)步骤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制成软膏剂。
实施例7: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乳膏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25克、黄柏12克、白鲜皮20克、夏枯球12克、甘草8克、蒲公英12.5克、白术25克、熟三七14.5克、降香8克、荠菜14克、淡豆鼓8克、香薷10.5克、荷叶7克、洪连9.5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1)甘草、熟三七和黄柏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
2)将艾桑叶、白鲜皮、夏枯球、蒲公英、白术、降香、荠菜、淡豆鼓、香薷、荷叶和洪连去杂洗净,武火烧开,文火煎煮1.5h,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加热浓缩,得浓缩液;
3)将1)步骤的细粉与2)步骤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
4)向3)步骤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重量用量比为1:0.5),制成软膏剂。
实施例8: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乳膏剂,具体制备方法为:
桑叶26克、黄柏13克、白鲜皮19克、夏枯球13克、甘草9克、蒲公英13.5克、白术24克、熟三七14.5克、降香9克、荠菜14克、淡豆鼓9克、香薷11.5克、荷叶8克、洪连10.5克。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
1)甘草、熟三七和黄柏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
2)将艾桑叶、白鲜皮、夏枯球、蒲公英、白术、降香、荠菜、淡豆鼓、香薷、荷叶和洪连去杂洗净,武火烧开,文火煎煮1.5h,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滤过,加热浓缩,得浓缩液;
3)将1)步骤的细粉与2)步骤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
4)向3)步骤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制成软膏剂。
实施例9: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9.1、一般资料
大耳白种家兔,16只,雌性,体重2.1-2.3kg;实施例5-8的乳膏剂。
9.2、试验方法:
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免16只,每组4只,分为A、B、C、D组,分别使用实施例5-8的乳膏剂,于试验前24小时将其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面积左、右各约3cm×3cm。试验时取受试物0.2ml涂于2.5cm×2.5cm的二层纱布上,敷
贴于一侧去毛皮肤表面,油纸覆盖,胶布固定。另一侧皮肤作为空白对照。封闭4小时后,去除覆盖物,并用温水清洗去残留受试物,于去除受试物后的1、24和48小时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
9.3、实验结果
实验动物皮肤未出现任何红斑,红肿,发炎现象。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12)中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定,本发明软膏剂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实施例10:毒理学试验:
10.1、一般资料
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实施例1-4的水煎剂。
10.2、试验方法:
选健康成年小鼠40只,体重18-22克,雌、雄各半,每组10只,分为A、B、C、D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4的水煎剂,剂量设计雌性为10ml/kg,经口灌胃给予受试物。灌胃前动物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灌胃后给予正常饮食,观察二周,记录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10.3、试验结果:
经过14天观察期内,受试动物无异常反应,无死亡,尸检未见异常。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12)中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本发明水煎剂属无毒级。
实施例11:临床试验
11.1、一般资料
收治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因患急性湿疹就诊的病人,300例,男性160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1.4岁;女性140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1.3岁。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治疗组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三组之间病情、年龄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1.1、治疗方法
治疗A组:实施例3的水煎剂张的一个+实施例7的软膏剂的一个,水煎剂冷却到35-42℃,外洗患处10-20min,然后在患处涂以适量的软膏剂。水煎剂和软膏剂每日均为2次,1个疗程为7天。
治疗B组:实施例4的水煎剂张的一个+实施例8的软膏剂的一个,水煎剂冷却到35-42℃,外洗患处10-20min,然后在患处涂以适量的软膏剂。水煎剂和软膏剂每日均为2次,1个疗程为7天。
对照组:使用适量的湿毒清软膏涂抹患处,每日均为2次,1个疗程为7天。
11.2、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湿疹红斑消失,病变皮肤转为正常,暗红色消失。
有效:湿疹红斑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减少,瘙痒减轻,病变皮肤未扩散或扩散速度减缓。
无效:症状没有消失或者加重。
反弹:治好后3个月遇到湿热环境仍然发作。
有效率:(痊愈+好转)/患者总数。
反弹率:(痊愈+好转)复发/(痊愈+好转)。
11.3、判断标准:
1、急性发病,皮损由红斑、丘疹、水疱组成。集簇成片状,因搔抓常引起糜烂、渗出、结痂和化脓等改变,边缘不清,常呈对称分布。
2、剧痒。
符合以上标准即为,急性湿疹患者并纳入本发明中。
11.4、疾病总体治疗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果如下: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以及3个月之后的复发的情况
注:与对照组组比较,*p<0.05,**表示p<0.01;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治疗组与对照组反弹率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的反弹率极高将近61.4%,且西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依赖性,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治疗组。
11.5典型病例:
病例1:杨某,男1个月,江苏宿迁人,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头部、身体各部分有大量的红疹,集中在头部、躯干,尤其以头部的最为严重,难以入睡,耳夹两侧也有大量红斑,夜啼不睡,经别人介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水煎剂洗患处,以及实施例7软膏剂涂抹患处,使用3天之后,患者睡眠质量较好,1个疗程后,红疹绝大部分消失,症状完全消失,继续使用1个疗程,完全治愈。3个月电话回访没有复发。
病例2:孙某,男2岁天,山东临沂人,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患者具有明显的湿疹症状,颜面及皮肤累及全身,家人使用红霉素软膏、芦荟胶等药物,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我院治疗,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水煎剂洗患处,以及实施例8软膏剂涂抹患处1个疗程后,红疹绝大部分消失,症状完全消失,继续使用1个疗程,完全治愈。3个月电话回访没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