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酒渣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542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酒渣鼻的药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酒渣鼻又称酒齇鼻、酒糟鼻、酒渣性痤疮等,是一种鼻部为中心的慢性皮肤疾患,多发生于中年人,以颜面中部多见。临床特征为初期面部出现阵发性红斑,不久可消退,反复发作,红斑则持久不退,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毛囊口扩大,皮脂溢出,继之可发生毛囊性与非毛囊性红色丘疹与脓疱,偶尔有较大的化脓性结节,久之皮肤增厚,毛孔凹陷呈橘皮样,少数病人患处可发生皮赘。由于西药无法有效治疗酒渣鼻的反复发作,而且还含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人们对快速有效治疗酒渣鼻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酒渣鼻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酒渣鼻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火麻仁、桃仁、樟脑、大风子、白矾、轻粉、麻油进行制备的,将这些原料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达到快速治疗酒渣鼻的效果。其中选用火麻仁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肠经,有润燥,滑肠,通淋,活血的功能,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癫。选用桃仁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有破血行瘀,润燥滑经的功能,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血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选用樟脑是因为其性味辛热,入心脾二经,有通窍、杀虫、止痛、辟秽的功能,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选用大风子是因为其性味辛,热,有毒,入肝、脾、肾经,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能,治麻风,疥癣,杨梅疮。选用白矾是因为其性味酸涩,寒,有毒,入肺、脾、胃、大肠经,有消痰,燥湿,止泻,解毒,杀虫的功能,治癫癎,喉痹,痰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选用轻粉是因为其性味辛,寒,有毒,归肝、肾、大肠经,有攻毒,祛腐,杀虫的功能,外用于疮疡溃烂,梅毒,酒渣鼻,神经性皮炎;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膨胀,二便不利。选用麻油是因为其含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居各种植物油之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铁、锌、铜等微量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组分的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反复的试验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火麻仁 8-12克 桃仁 8-12克 樟脑 8-12克

大风子 10-20克 白矾 5-8克 轻粉 2-3克

麻油 25-35克。

优选为:

火麻仁 10克 桃仁 10克 樟脑 9克

大风子 15克 白矾 6克 轻粉 3克

麻油 30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火麻仁:拣去杂质及残留外壳,取净仁;

2、桃仁:除去硬壳杂质,置沸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捞出,浸入凉水中,搓去种皮,晒干,簸净;

3、樟脑: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劈成碎片,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将粗制樟脑再经升华精制,即得精制樟脑粉,将樟脑粉入模型中压榨,则成透明的樟脑块,用时打碎研末;

4、大风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

5、白矾:拣净杂质,用时捣碎;

6、轻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成细粉;

7、麻油:按量提取。

二、制备

1、将炮制好的火麻仁、桃仁、樟脑、大风子、白矾、轻粉共研成细粉末;

2、将研为细粉的药粉末加入麻油调成药膏即得。

本发明药物具有祛风湿,攻毒杀虫,祛腐行瘀的功能,用于治疗酒渣鼻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

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22人。

2、诊断标准

患者以鼻部为中心的面部出现红斑,鼻子发红,可见有毛囊性的红色丘疹或脓疱。

3、治疗方法

将药膏涂抹患处,每日二次,连续涂抹14天。

4、治疗效果

用药两周后,19人痊愈,2人红斑消退,脓疱处结痂病情好转,其中1人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为95.4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