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中药脐贴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7986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外用药,具体是一种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中药脐贴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患者腹胀显著,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有:腹部手术中的机械性刺激,腹腔内的炎症刺激,神经反射性刺激,胸腹部、脊柱中枢神经的损伤,腹膜后的病变,肠系膜病变,恶性腹水等。目前麻痹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极为有限,药物治疗常难以奏效,且部分患者无法应用口服药物(如腹部手术后患者需禁食),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且副作用大,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见效快的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中药脐贴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中药脐贴,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中药制成:干蟾皮20-60份;附子20-40份;大黄20-40份;艾叶20-40份;芒硝20-60份;当归20-40份;路路通20-40份;蜂蜜100-150份。

上述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中药脐贴还可以采用以下配方来制备:各原料药物的重量份数为:干蟾皮50份;附子30份;大黄30份;艾叶30份;芒硝50份;当归30份;路路通30份;蜂蜜120份。

一种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中药脐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精确称取所述的除芒硝及蜂蜜外的6味中药,充分混匀、粉碎至细末;

(2)、精确称取芒硝,置于玻璃容器内,温水浴至其全部融化;

(3)、将融化后的芒硝倒于步骤(1)所获的中药混合细末中,同时加入蜂蜜充分搅拌,混匀,备用;

(4)、取花生米大小的步骤(3)中的中药混合物,制作脐贴。

八味中药的作用如下:

君药:

干蟾皮:为此方君药,也是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之一,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干蟾皮味辛、性温,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功用,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并没有此药可用于理气的相关报道,且因其对皮肤具有刺激作用,未见将其贴敷肚脐来使用的报道。但申请人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表明,干蟾皮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利用这一成分能有效兴奋肠管平滑肌,促进肠蠕动,从而有可能达到解除腹胀的目的。本发明充分利用干蟾皮的此种新型功效,并通过适当的药物配伍,解除其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利用肚脐贴的形式,促进其局部吸收。另外,外用肚脐贴,克服了口服药物带来的内脏毒性,将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臣药:

附子:味辛、甘,性热;气雄行散,走而不守,可温阳理气;

大黄:味苦,性寒;可消积除胀,清热泻火,逐瘀通经。

两药合用,一寒一热,在药性上相互佐治,附子温阳理气,大黄泻下攻积,在效用上相互促进。

佐药:

艾叶:助附子温阳理气;芒硝:助大黄泻下攻积。

臣药及佐药相互协同,共同辅助君药干蟾皮的除胀作用。

使药:

当归:调和气血;路路通:通经活络;蜂蜜:调和诸药,缓和药性。使药引药归经,条畅气血,使诸药调和,减轻君臣药物的毒副作用。

发明优点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药物,且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实践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解决了目前麻痹性肠梗阻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及方法的问题。

二、应用中药脐贴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克服了口服药物疗效差,且部分患者无法口服药物的缺点,能够更广泛的适用于不同症状的患者;同时克服了口服药物副作用大,且无法局部吸收直达病所的缺点。

三、将干蟾皮用于理气为传统药物新用途,同时将干蟾皮外敷肚脐为传统药物新用法,创新性强,同时具有充分的临床实践依据,疗效确切,丰富了传统药物的应用。

四、组方合理,经过临床的反复应用和实践,得到了最合理的君臣佐使诸药配方,各种药物在药效上相互协同,最大限度发挥治疗作用,在药性上相互佐治,既解决了以往干蟾皮不宜外敷使用的问题,又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五、发明的各种药材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方便实用,便于制备,不但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快速制备与使用,更为患者节省了医药成本,减轻了经济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例详述本发明:

实例1

本实例示由下列重量份数原料药物制成:

干蟾皮50份;附子30份;大黄30份;艾叶30份;芒硝50份;当归30份;路路通30份;蜂蜜120份。

其制备方法:(1)、精确称取所述的除芒硝及蜂蜜外的6味中药,充分混匀、粉碎至细末;

(2)、精确称取芒硝,置于玻璃容器内,温水浴至其全部融化;

(3)、将融化后的芒硝倒于步骤(1)所获的中药混合细末中,同时加入蜂蜜充分搅拌,混匀,备用;

(4)、取花生米大小步骤(3)中的中药混合物,制作脐贴。

实例2

本实例示由下列重量份数原料药物制成:

干蟾皮40份;附子30份;大黄30份;艾叶30份;芒硝40份;当归30份;路路通30份;蜂蜜100份。

本实例制备方法同实例1。

实例3

本实例示由下列重量份数原料药物制成:

干蟾皮60份;附子30份;大黄40份;艾叶30份;芒硝60份;当归30份;路路通30份;蜂蜜150份。

本实例制备方法同实例1。

典型案例1、

此为本发明应用的第一例病人,女,46岁,宫颈癌晚期,恶性腹水,严重胃肠胀气,麻痹性肠梗阻,偶有腹痛。口服莫沙必利无效,口服木香顺气丸及厚朴排气合剂均无效。由此,我们想到外用中药,最初,我们根据传统疗法,单用芒硝敷肚脐,效果不佳;加用大黄敷肚脐,效果不佳;应用温热疗法敷肚脐,或联用艾灸等温阳疗法灸神阙(肚脐)效果亦不佳,此时采用传统理气疗法的思路告一段落。

因患者为恶性肿瘤,合并腹痛,我们据此想到尝试外用干蟾皮抗肿瘤止痛,以应对恶性肿瘤这一主症,为减轻皮肤刺激,我们想到用蜂蜜调和药性,为疏通经络,引药归经,我们加入了路路通,为调和气血,并进一步调和药性,减轻干蟾皮毒副作用,我们加入了当归。结果,应用干蟾皮之后,我们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本意是抗肿瘤止痛,但发现患者肠鸣音明显增多,排气次数明显增多,因此意识到外用干蟾皮极有可能具有排气作用,。为进一步增强疗效,减轻皮肤刺激,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加入以上优选出来的臣药及佐药,结果排气效果进一步增强,且无任何皮肤刺激及其他毒副作用。患者应用此肚脐贴以后,半小时之内即可排气,疗效可持续24小时,揭除肚脐贴12小时后再次应用,仍有明显的排气作用。为进行疗效对比,以验证干蟾皮是否具有理气功效这一设想,我们在处方中排除干蟾皮之后,排气效果明显减弱,由此可见上述药物所具有的理气效果主要是源于干蟾皮,我们确定了干蟾皮在此方中的君药地位。

典型案例2、

患者,男,65岁,慢性结肠炎,肠鸣音明显变少、减弱,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腹胀、腹痛,口服多种药物无效,应用此发明所述的肚脐贴后,当天下午即连续排气,腹胀腹痛明显好转。第二天效果持续。第三天起,疗效有所减弱,我们考虑可能是由于患者腹胀症状已明显好转,肠管积气已明显减少。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案例3、

患者,男,46岁,原发性肝癌,恶性腹腔积液,严重胃肠胀气,麻痹性肠梗阻。应用此发明所述的肚脐贴后,排气明显增多,腹胀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案例4、

患者,男,60岁,腹部外科手术后,严重胃肠胀气,因禁食,无法口服药物,应用此方后,1小时内即出现排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案例5、

患者,男,81岁,ICU昏迷患者,麻痹性肠梗阻,应用此发明所述的肚脐贴后,肠鸣音明显好转,排气明显增多。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案例6、

患者,男,72岁,不明原因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肠胀气,应用此发明所述的肚脐贴后,排气明显增多,腹胀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综合以上病例可见,本发明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应用方便,适用范围广,能够适应于来自不同科室的、因不同原因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